第四章 投资的评价标准变化与投资行为变化
从理论上讲,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收益,强调收益的特征也是评价投资行为的不变核心。在第二章讨论社会投资理念时,我们提到由于竞争的出现,投资存在了合理性问题的判别,即是否能够受到需要的认可和接受。而从实际操作中,随着主体类型的丰富,参与经济生活的方式以及要求收益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主体合理性的判别、收益的衡量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章从共性的角度引入几个概念,试图把握一般意义上的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投资行为变化的大体趋势。
(一)投资评价标准问题1.成本认识
熟悉投资的人都知道,在判断投资行为的过程中,成本问题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在传统认识里主要考察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以及机会成本。而佳信思维则将上述内容以及传统认识中并未包括的内容统一成为转化成本。所谓转化成本是指由原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过程中的物质、人力、时间、空间等资源的必要投入。之所以要给出这样一个概念是因为在新经济时代里影响投资成立的成本因素中难以量化的因素越来越突出,并且还深刻影响了传统认识中量化的方式和应用效果。比如说时间成本,在传统认识中对于时间成本的认识是⑴时间有成本(2)时间的成本一般以同期银行存款的利息来计量。而这种对时间成本的认识实质上是基于对机会成本的认识。我们认为在新经济时代,时间的意义体现在供给竞争满足需要。因为在具有类似使用价值的产品生产主体之间,哪一方先准确掌握了实际需要,就会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可,并给后来者制造出一定的准入限制。所以为了缩短自身供给成型而进行技术、人力或是联系主体时所发生的付出,就被视为时间成本。而这样的时间成本的计量中,有些是可以量化的(如物资付出),也有不能完全量化的(如意识付出等)。
事实上,转化成本是成本范畴的高度统一,涵盖了一切成本性的内容。而我们也是希望在此概念下能够对成本范畴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便在实际操作中划清完整的考察范围,并在一定标准下细分对象更准确的计量成本支持决策。
2. 收益方式
我们以为在新经济时代,主体可以有两种基本的收益形式。一种是通过创造新价值,从而获取价值回报。这种方式是传统认识已经熟悉的。而我们的重点在于论述第二种方式,即通过降低转化成本从而获得收益盈余。
佳信思维认为每一种成本的降低都可以带来一种节约收益。而转化成本的降低——无论是社会的转化成本降低还是主体内部转化成本的降低都会得到最终的回报。主要表现为:(1)“社会转化成本的降低总会将节约的价值作为回报,具体实现在为社会转化成本的降低而付出的主体上。”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中的电子商务。随着全球经济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有更多的主体站在了同一个市场中间。现在我们假设有一家企业A要在这个大市场中寻找一种重要原材料的理想提供商B。方案一:企业A自己寻找要付出的代价为C1,时间为T1。方案二:企业A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查寻付出的代价为C2,时间为T2,且T1》T2。这个假设中,A和B之间的原始状态是没有联系且互无信息交流,而目标状态是两者之间联系并形成供货关系。所以C1+T1和C2+T2都是这个转化实现的可能成本。如果考虑现实因素,则C2+T2《C1+T1,此时我们可以说方案二较之方案一大幅降低了转化成本,所以在方案二中,为降低转化成本而努力的两个主体都受益了:A主体选择了转化成本较低的方案,因而获得(C1+T1)-(C2+T2)的额外收益,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则获得了(C2+T2)的回报收益。(2)主体内部的转化成本的降低则包括了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企业文化、管理效率等各个层面。而以上环节的改善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有益处的。
收益方式的分析在原理上并不难理解,但是收益方式的变化对于解释新经济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作为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新投资评价体系,对收益方式的定位将成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3. 价值论
在收益的第一种方式中,我们提到了“新价值”这个词汇,那么什么是价值呢?佳信思维提出了一套与传统观点不尽相同的看法——价值就是在经济认识的视角下,对于为满足需要所产生的供给成果的衡量单位。价值总和就是供给成果(物化产品)的价值总和。价值总和=∑(物化产品的显性价值+物化产品的隐性价值)。其中显性价值是指生产物质产品的有效劳动。有效是指能够被该时点的需要所认可。所以随着需要与供给的动态变化,显性价值总是变化的。隐性价值是指非物质产品生产的有效劳动。由于隐性价值是一种虚拟价值,只是在显性价值成立时成立,并归化于其中,所以其有效是指与显性价值的创造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有利于)。隐性价值包括了直接隐性价值(主要是从事科学、技术、教育等直接影响供给第三类要素的劳动)和间接隐性价值(主要是在经济条件下促进供给成型从而促进显性价值的创造的劳动)。直接隐性价值总是与显性价值的创造呈正相关关系,而间接隐性价值则不然。这是因为实际计量中,对于可能产生间接隐性价值的劳动的有效性的衡量判别存在模糊的地方——显性价值的创造水平在一个具体的时段内总是保持基本稳定,而间接服务劳动水平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并可能滞后或超前于显性价值的创造水平。当滞后时,表现为社会的无意识浪费(资源闲置);当超前时,表现为“经济泡沫”,既有意识浪费。
对于价值的划分本质目的是能够明确供给的生产性活动和服务性活动(主要是经济服务活动)之间的产别。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资源闲置或是金融、股市、网络泡沫等现象此起彼伏,这与投资评价中只注重简单的货币收益的计算而忽略基本经济原理不无关系,而在新经济时代这个更讲究绩效,更讲究价值的新环境中,对于价值的定位必然有其重要的意义。
4 使用价值效益与使用效益
在整个市场中第一次推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产品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侧重于该产品的使用价值(满足某种需要的能力)。此时,该产品的提供者除了可以得到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实际价值的认可和接受以外,还可以得到因无替代品选择等原因造成的额外部分。我们称这部分为使用价值效益区间,而这种效益伴随着市场上具有该种使用价值的产品逐渐增多而递减。因为随着可替代品的选择范围扩大,消费者会越来越多的表现出诸如对价格、质量、使用方便程度等个性化要求。当使用价值效益减至零以下时供给者得到的回报少了使用价值效益那一块以外,还必须增付一笔额外的费用促成交易成立。这个被消费者最终获取的部分,我们称之为使用效益区间。两者之间的零点我们称之为标准临界点。
与传统认识中“买方市场”、“卖方市场”概念不同。因为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使用价值的大类型扩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但是在某一已有的使用价值范畴内会呈现出细化。举个例子,“洗发”是一个大范畴的使用价值类型,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这个已有的使用价值内出现了“护发”、“去头屑”、“保湿”等呈现梯度或细化的新使用价值。而我们定义的使用价值效益区间和使用效益区间则是充分考虑了技术水平的梯度变化对产品价值的影响,并可以对市场中具体产品情况的分析给出合理的进入方式以及在投资的战略安排。
综上所述,佳信思维认为在新经济时代投资的评价标准也将发生许多变化,并且在不同领域,标准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以服务需要为中心,努力降低转化成本,丰富收益手段,合理定位价值趋向,分析产品的价格区间”将是一个大体的共识,并在结合传统认识中依然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真正可以用于实践的有效标准。
(二)投资行为问题
随着投资理念、投资主体、投资评价标准等环节的变化具体的投资行为必然发生新的变化。本节就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一些典型的变化作一点分析和预测。
1. 政府的投资行为——政策投资
政府是一类投资主体,这在传统认识中已经被充分肯定。而我们要讨论的是政府的特殊投资形式——意识投资。
佳信思维认为“政府未来的走向是企业化”。这是因为:全球化的趋势,使世界大市场出现。在这个大市场里,政府逐渐失去了在原有封闭的区域性市场中的特殊地位。市场内的各类资源具有了更大空间自由流动的可能。许多主体因此具备了对抗政府不合理行为的手段。从而使政府逐步走下神坛转变为经营所辖区域,以社会效益和税收为收益的准企业形式。
在这种预测下,我们认为以政策投资为主要形式的意识投资将逐步取代物质性投资而成为最主要的投资行为。
随着抽象社会协定的日益明确化、具体化,政府职能将逐步集约化、单纯化。许多对于合理性的判断都由市场中的主体独立或集合承担了。政府的物质性投资可能产生的效果会越来越不明显,而不合理的投资行为还会引起市场主体的广泛对抗。而依靠政府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的特殊资源——政策来降低所辖区域内转化成本的作用则是市场主体普遍希望的。同时,同一级别的政府主体间的关系在资源相对有限和市场内资源可以充分自由流动的双重作用下,主要表现为改善所辖区域的实际投资环境从而争夺知识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竞争关系。
另外,政策投资是改善传统经济中异化不良现象,从而完善市场机制的有效手段。在未来经济实现转轨的过程中,许多传统经济中积累下来的异化不良问题成为严重的障碍。而单纯依靠市场主体来降低因此而来的转化成本所发生的耗费将是巨大的。同时,市场主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时也会人为的增大转化成本,这就需要以政府形式出现的带有强制力和权威性的主体维护基本的市场秩序,推进转轨进程。
所以,未来政府的政策投资将主要发挥以下几个类型的作用:(1)作出尽可能客观的未来预测,并创造更好的环境鼓励市场主体进入需大于供的领域,平衡供需;(2)丰富和完善社会经济行为的形式,从而辅助主体降低各自的转化成本;(3)促进交流价值的形成,在基础领域提高知识成型和普及速度;(4)对市场的共识给予权威的认可,并配以强制措施维护市场公平等。
2. 企业的投资行为
佳信思维认为“企业的未来趋向呈社会化”因为分工的细化将绝大多数的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借助互相联系形成意识结构,在复合关联中共同完成各自的责任。当然关联并不排除竞争,相反这种意识结构层面上的竞争将更直接、更激烈。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企业投资形式必然是联合化的,即不同领域的主体分别以技术、资金、管理等不同资源加入,并依据各自的特长负责相关问题。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未来,证券的投资行为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集中资源在结构的理性下去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下面就领域的不同的主体作一些简单的补充:
(1)生产性企业:出于“使用价值收益和使用效益”的观点,我们认为未来处于生产领域的企业的投资方向将侧重“替代效应”。所谓“替代效应”就是对已有的使用价值作细化、纵深发展,以技术提进替代已有的使用价值,创造高附加值。例如高分子的研究和“纳米技术”等。
(2)服务性企业:前文已经提到该类企业产生的背景,需要再提的一点是这类企业的规模没有限制,且拥有的资源以知识为主,所以其投资行为的特点集中在灵活、创新空间大、流动性强。虽然有效的降低了社会的转化成本,但是成果的认可有一定的难度,这应该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