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物质属性=价值属性”的发现
如果物质属性等于价值属性,试问,传统经济学、管理学将发生何种变化?笔者以为,最大的变化是,从此以后我们就可以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经济现象和用物理学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当然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物理学意义上的质能关系等于物质属性,物质属性等于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等于价值属性。真的会出现这种情况吗?是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人类经济社会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所以它必然是由物质质量、能量构成。倘若如此,那么,我们的讨论也就自然具有了实际意义了。
一、什么是质能关系、物质属性?有什么本质特征?
诚然,质能关系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范畴,它讲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物质系统中,物质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存在着一种“质能守恒与转化”关系,在物理学上,有时人把也把它称之为“质能守恒与转化定律”。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关系理解为是物质存在与运动的一种属性,因为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存在与运动状态。可是,笔者要问的是,物质的这种“质能守恒与转化定律”是怎样形成的?
(一)什么是质能关系?为何是一种物质属性?
笔者以为,“质能关系”或者说“质能守恒与转化定律”之所以会存在,它与质量物质、能量物质在系统事物中的比例关系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客观事物之所一会存在,原因就在于系统质量物质与能量物质的比例是相等的或基本相等的,否则两者就会因不守恒而发生转化。
1、什么是质能关系?是怎样形成的?
谈到质能关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物理学上上的“三个定律”即“质量与质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与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质量与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我们知道,这“三个定律”属于古典力学范畴,是已经被物理学实验和人类的社会实践证实了的东西。诚然,我们也就没有重新论证的必要了。那么,质能关系是怎样产生的?要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件易事,因为它牵涉到“质能关系模型”。
所谓“质能关系模型”其实也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方程,由于它(或他)把质能关系用数学方程式的语言予以了描述,所以它不仅找到了物质质量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把古典力学、经典力学成为了相对论力学的一个“特例”,并使“质能关系模型”拓展到了地球以外的宇观物质世界和原子、粒子等微观世界。宇宙大爆炸理论、特殊天体的发现和核物理学的诞生都与之有关。
于是,便有这样一个问题提出,那就是,在客观世界中为什么会存在质能关系?质能关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机理是什么?为此,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讨,并且得出了一个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结论,那就是,在客观世界中之所以会存在这种质能关系,皆缘于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物质均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制约下运动,质能关系正是物质场的具体体现。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场都是由一定的物质质量决定,质量的大小决定了引力场的大小;但是,由于引力场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质量物质自身的状态,也与其所处环境或者说环境场的存在与运动状态有关,所以,当场与场产生能量差异时,固有的质能关系就会被全新意义上的质能关系所取代。于是,又有一个问题提出,就是说系统质能物质为什么要守恒?使之守恒的依据是什么?不守恒为何不成?系统如果出现了质能关系的不守恒为什么要发生转化?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2、质能关系的本质?为何就是物质属性?
我们知道,物理学上的质能关系是针对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而言的,包括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物质质量与质量、能量与能量、质量与能量存在守恒与转化关系。试问,质能守恒与转化规律为何只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才能体现?为此,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就需要讨论它的属性。我们知道,对于电子、月球来说,原子、太阳系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是谁给了系统守恒与转化的动力?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物质质量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存在于系统中的质量总和一定约等于其能量总和。就是说如果将系统中的能量物质都兑换为质量物质,那么由能量物质兑换而成的质量物质一定等于固有的质量物质。什么意思?就是说根据相对论的质量观“物质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度量”,可以得到“能量是质量物质的分解形式”的结论。
我们知道,质量越大的物体其引力也就愈大,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显然,这是被经典力学证实了的。反之,我们可以通过引力的大小来推算两个物质的质量。在实践中,人们也是这么做的。以上说明了什么?说明“物质质量与物质能量互为逆变状态”。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能量是由能量的基本单位(能量子)构成,因此我们就自然会得到“能量子是质量物质的分解形式”的结论。
大家知道,原子的质量是由电子的质量和原子核的质量组成,原子核的质量等于质子的质量加中子的质量(在忽略了“质量亏损”因素的前提下)。大家又知道,电子属于能量物质范畴,那么,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呢?当然也属于能量物质范畴了,因为电子、质子可以结合为中子,中子也可以衰变为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以上说明什么?说明质量物质都是由能量物质结合而成。
什么叫“质量物质都是由能量物质结合而成”?难道不是说能量物质是质量物质的分解形式?因此,我们便可以得到另一个重要的结论——所有的质量物质都是由能量物质凝聚而成的。当然,以上说的就是物质的运动属性了。换句话说,由于物质质量与能量存在着上述这种属性,所以存在的事物都是质能守恒或基本守恒的;再换句话说,如果出现了质能不守恒状态,质能就会因不守恒而转化。
(二)什么是物质属性?为何体现为质能的供求?
物质与物质属性应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两者虽然是不可分割的,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两者并列起来,就如同不能把物质与物质的运动并列起来的道理一样。笔者承认,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凡是运动也都是物质,但物质与物质运动毕竟有区别,就如同不能把人和人走路等同起来一样。
1、什么是物质属性?是怎样产生的?
属性讲的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比如运动就是物质属性。笔者以为,教科书上所做的这种解释实在是过于简单、抽象,而且有混淆视听之嫌疑。于是,便有人予以补充说,属性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东西。这样,人们对物质属性的认识又回到了对客观物质的理解上。难道错了吗?是的,因为它模糊了物质与物质运动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物质属性讲的是物质结构和解构(结构的否定)的方式即因果联系。应该承认,包括宇宙在内的物质世界均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演化的结果,或者说任何事物都有自己演化的历史,当然包括空间、时间在内。由于人类、意识、资本都是自然界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所以它们不但是物质,而且一定拥有自己的物质属性。也就是说,只要承认世界是物质,那就应该承认物质演化结果的物质性。
当然,物质的演化或者说运动势必与构成它们的物质的本质差异、性别差异、质量差异、能量差异的积累或与积累有关。首先是本质差异,讲的是本质相同的物质的存在状态、运动状态的不同。比如同为粒子、原子、分子、卫星、行星、恒星的物质有不同的构成,因此同为粒子、原子、分子、卫星、行星、恒星之间存在本质差异,尽管它们都可以叫做粒子、原子、分子、卫星、行星、恒星……
性别差异是指具有相同本质的物质之间存在不同的性状。如携带了异种电荷的粒子、携带了异种激素的动植物的比较则属于性别差异的范畴。亦需要说明的是,在两性之间一定存在中性,因为中性是两性物质的中介。比如中子、中微子、中人(两性人)、零坐标等就属于中介,它们是介于两性之间的事物(当然不能把它看成是无)。因此,笔者以为,抛开中性去谈所谓的两性是极其荒谬的一种做法。
质量差异讲的是同一物体由于处于不同环境而使质量的大小不同,比如一个人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的重量就不同,比如由中子、质子结合而成的原子核的质量小于其独立时质量的和出现“质量亏损”现象。能量差异与质量差异的积累有关,因为能量是质量物质做的功。如此也就说明,物质属性的产生与物质本质差异、性别差异、质量差异、能量差异的积累与负积累有关,是物质运动的力量源泉。
2、物质属性的本质?为何体现为质能的供求?
物质属性的本质体现的是什么?笔者以为,体现的正是因质能守恒与不守恒关系的变化而引起的供求关系,即当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出现了质量与质量、能量与能量、质量与能量的守恒与不守恒变化时而产生质能的供求关系,说明供求关系不仅存在于经济生活,也存在于非经济世界。为此,为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供求关系分为“狭义供求关系”和“广义供求关系”,当然都体现为质能关系。
广义供求关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因质能不守恒而产生的一种各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关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任何一个系统要想存在就需要保持质量与能量的守恒,否则就会因质能的不守恒而产生供求关系。由于经济也由质量、能量物质构成,同样需要质能守恒,所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系统中,供求关系的存在、发展、转化就成为一种必然、客观和不可逆转的经济步骤。
当然,引起供求关系变化的不仅仅是质能的不守恒,性能的不守恒也可以引起供求关系。首先是因质能不守恒而引起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表现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其质量总和与能量总和的比例。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有多大的物质质量就应该有多大的物质能量——以场的形式表现,因为能量是质量物质所做的功。可是,由于质量在做功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所以任何一种质量物质都不可能完全以能量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产生差异,结果质量和能量便不能成正比例关系。
其次是因性能不守恒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它是因组成系统的分系统所携带的性量差异引起的。我们知道,由于组成原子的电子和同为组成原子的原子核携带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所以原子结构就能够保持并得到可持续发展。可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K捕获”现象(离原子核最近的电子被原子核捕获),那么就会导致新的供求关系,于是,被捕获的电子与原子核中的质子结合成一个中子。
以上说明什么?说明供求关系是由系统质能、性能关系的不守恒造成的。如果组成系统的物质没有质量与能量守恒、性量守恒的需要,那么也就不会有质能、性能转化的必要。这种情况在经济生活中当然也普遍存在。比如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就是需要质能守恒的东西,再比如产品是企业投入的产物,里面携带了盈素与亏素,因此,供求是否平衡就成为经济性量物质(产品)是否需要调整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