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逆变经济理论的产生
——如何让经济学走在时代前列?
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五常先生曾经说,经济学是用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听罢笔者有种说不出来的苦涩。如果说经济学是从解释现象开始,那似乎也能讲得通,如果说经济学是用来解释现象的,那就是经济学家们的耻辱!经济学为何不是揭示经济规律的?为何不是给管理者提供先方法论武器的?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经济学须走在时代的前列!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这一步?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经济学研究对象从资本的产生、增殖、积累提前到对资源、过剩产品、生产力和相对过剩资本的管理。从本质上说,经济是将资源转化为财富、资本的过程啊!
如果我们能够把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和亏损意义上的资源(由财富、资本转化而来的财富资源、资本资源)提前就管理好了,那不就等于让经济学真的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逆变经济学”由此产生。
逆变经济学当然是一门如何避免经济、金融、石油危机和避免企业亏损发生或者说如何避免经济裂变的学问。由于经济、金融、石油危机和企业亏损的不断发生,使人们自然联想到如何避免的问题,而逆变经济学便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我们知道,经济、金融、石油危机和企业亏损的发生是有原因的,不是偶然和孤立事件。那么,经济、金融、石油危机和企业亏损是怎样爆发、发生的呢?
笔者以为,经济、金融、石油危机的爆发和企业亏损的发生与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各种危机资源或者说亏损资源有关,就是说危机资源、亏损资源的大量存在是使经济、金融、石油危机爆发和亏损发生的物质基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危机资源、亏损资源的大量存在,就不会产生危机和亏损。
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想避免经济、金融、石油危机和亏损的发生,就必须要首先减少这些可以、可能引发危机和产生亏损的危机资源、亏损资源。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因为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产生危机资源、亏损资源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就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料一样无奈。
那么,第二步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就是事先将这些危机资源、亏损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盈利资源。很显然,这不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够办到的事情,因为它关系到危机资源、亏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开发和利用亏损资源并不是谁想开发就能开发和谁想利用就能利用的事情。
既然如此,所谓逆变经济学又从何谈起呢?岂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东西?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笔者已经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逆变经济学理论指导下产生的“逆变管理学”、“逆变管理法”、“亏基核算法”,以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产生的“经济危机疫苗”和“企业亏损疫苗”等等。
我们知道,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学都是研究和探讨资本的产生与积累的学说,比如“扩大生产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都体现了这一点。此后,也产生了许多试图能够跳出生产怪圈的理论,然而不管是马克维茨的“金融经济学”,还是“博弈论”的创立者约翰·纳什;不管是詹姆斯·莫尔里斯的“非对称信息经济学”,还是“数理经济学家”罗伯特·默顿等均未能跳出来。
当然,这里讲的生产是并非产品意义上的生产,也包括金融、资本意义上的生产,但不管他们研究和生产的是什么,始终都没有从量变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奖大都被一些数学家、统计学家们得了去,理由是他们为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量化做方面出了贡献!
试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呢?笔者以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经济学家都生活在商品经济、资本经济时代,因此,他们的理论也就必然是对商品经济、资本经济的滞后反映,尽管其学说也自觉不自觉地涉及到了市场,也都对经济趋势有研究,但毕竟没从市场结构、状态入手。
毫无疑问,市场经济已经不同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因此,生活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人们就不能再用商品经济、资本经济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市场经济的本质体现的正是经济事物的结构、核结构属性,当然是不能再用商品经济、资本经济的理论能解释得了的,因为市场经济不再是简单的商情。
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经济学意义上的一切危机、亏损的发生完全都是由生产过剩、盈利过剩、资本过剩造成。也就是说,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简单的如何创造剩余价值、如何实现资本增殖的问题了,是如何提前减少劳动过剩、生产过剩、产品过剩、资本过剩及经济过剩的问题了!
无庸置疑,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到今天已足以使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物质产生过剩,而过剩经济物质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发生、爆发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的物质基础,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逆变经济学自然也就成了如何减少各种过剩的“先经济科学”。于是,便有一个问题被提出,那就是如何让人们普遍都能接受这一观点,并让人们知道按这一方法去作对企业、国家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