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章第一节 《广义场论》·第一章·第1节(2)



二、什么是广义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产生的意义?

广义场是对各种狭义场的概括与总结,广义场的结构、机制,自然是对各种狭义场结构、机制的概括与总结。我们知道,不管是电场、磁场还是引力场,它们的存在与运动状态都是十分相似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电场、磁场、引力场的作用过程中得到证实。可是,笔者却要问的是,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共性的东西吗?回答是肯定的。至少,它们都是场,否则,笔者就没有涂鸦的必要了。

(一)什么是广义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物理学之所以提出统一场概念,目的就是为了企图将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让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有一个理论性、概括性、统一性的认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目前的状态上来看,却很不尽人意。如果要问原因,笔者以为,无非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摆脱自然科学的思维。

1、什么是广义场论?是怎样产生的?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一节 《广义场论》·第一章·第1节(2)

广义场论,讲的是将所有的物质场都拿到一起,提取公因式以后来认识。因此,它研究的对象自然不仅包括物理学意义上的各种场,也应该包括物理学以外的各种意义上的场。就是说,只要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都属于广义场论研究的理论范围。如此,广义统一场论不就类似于哲学了吗?是,但这种“哲学”又不同于传统哲学,因为它已经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计量学等纳入其研究。

如此,不就说它已经成为一门“万能”的科学了吗?当然还不能这么说。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这种科学。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只要它存在有场,那它就在广义场研究范围。如此,它包括的范围,自然已经比较广泛了。否则,也就不会叫它“广义场论”。为什么会产生这么一门,似乎不伦不类或者说高度综合性的科学?这是由于:笔者经多年研究发现,事物、物质都以场的状态存在着。

状态是什么?状态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当然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专门用来描述物质产生、存在、运动、发展、转化规律的一个概念。笔者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物质的运动——不管它是什么物质,均有一种千古不变的存在与运动状态,那就是,本质相同且性别相反的物质相互吸引,本质相同且性别亦相同的物质相互排斥。简言之就是,吸引是存在基础,排斥是转化条件。

结论是:客观物质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既吸引又排斥的现象,皆由于它们均是存在于一定场中的物质场中。也就是说,当物质进入到这个场里的时候,本质相同且性别相反的物质相互吸引,而本质相同且性别亦相同的物质又是相互排斥的。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各种场的存在使处于场内的物质具有了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运动属性。当然,各种场的存在不是横空出世,是由物质的存在来决定。

关于这一点,必须要给予十分、百分的肯定,也就是说,不管它们是什么状态的场,均是由存在于场内外的物质决定的,绝不是先有了场,而后有物质;而是先有了物质,而后有场。场是什么?从广义上讲,场就是具有相同本质而具有不同性别的物质的不同存在与运动状态。为了说明问题,不妨把这种状态,理解为具有相同本质而具有不同性别物质的不同的存在与运动状态——质能、性能关系。

2、广义场论的本质?为何是对模型的描述?

把场定义为物质的存在状态是笔者的简述,可以说还不能把它理解为是对广义场概念的阐述。在笔者看来,场或者说状态和存在于场内外的物质,从本质上说或者从更高的一个层次上说,就是一种物质。有时候,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也把它称为“复合物质”,或者把它称为“复合事物”。复合物质与一般物质的区别,它是一个已经包含了物质场在内的物质“集体”,是包括了结构、机制在内的物质。

把场当作是一种物质是需要有点勇气的。我们知道,在场的里面是存在有时间、空间,既不同的场里面,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时间和空间都不是永恒的。也就是说,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不仅存在于宇观世界,也存在于宏观、中观、微观世界——对广义相对论的更为广义的理解。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空间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物质形式——物质场的势力范围。

试想,一种会随着物质场、引力场不断改变面貌的东西不是物质又是什么?至于说时间、空间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在尚无定论前还不能草率得出结论,但它是一种物质,是肯定的。至少,在场这种物质中,包括时间、空间,而且形态各异。当然,在场这种物质中,还应该包括实物,因为实物与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当然,场本身也具有质量、能量、动量、性量特性。

实物是指有静止质量的,由各种物质微粒组成的东西,它们就存在于广袤的宇宙时空中,而任何形态的实物粒子都不能脱离相应的场而独立存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物与场还可以相互转化。正如正负电子对湮灭而转化为两个光子,就是通过电磁场的作用来完成的。场当然也是连续的和具有量子效应的,而微观领域里的一切粒子,都可以看作相应的场的最小单位,即场与实物粒子无严格界限。

人类发现了场这种物质形态,并对其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可以说揭示了自然界压根就不存在无物质的虚空的客观事实;从根本上否定,由形而上学的思维而虚构出来的“超距作用”。如此,也就证明了这样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的客观存在:客观世界除了物质还是物质——以场的形式存在的物质;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有关的场物质,并以有限的速度来实现;包括人类经济社会在内的整个自然界,均是以间断性的实物与连续性的场的统一体。如此,有什么理由,把人类社会排除在统一场外?!

(二)广义场论产生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什么叫统一?统一就是要善于把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物质统一放到场的形式、范围里去认识它们而不能仅仅放到某一个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意识研究的领域里去思考、研究,否则,就会把自己的意识、思维的场,给封闭起来,并有可能成为被一切唯心主义者和形而上学利用的工具。

1、广义统一场论产生的现实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规律是高度统一的而绝不是杂乱无章的。物质性表现为物质运动规律的高度统一性。因此,由于存在物质运动规律的高度统一性,也就造就了客观世界物质的联系是普遍、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换句话说,如果发现了某种联系是非普遍、内在、本质、必然的,那说明,一定是由于我们的认识出了问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笔者就已经对物理学家们对统一场论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和困惑,原因是他们均试图用解释微观现象的方法来解宏观问题,或者用解释宏观现象的方法来解释微观问题。可笔者以为,他们这样做之所以收效甚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都把自己的研究凌驾于社会科学研究之上了。笔者承认,从事物、物质的运动状态上来说,宏观与微观、微观与宏观确实存在某种相似,而且存在本质、内在、必然、普遍的联系。可是,如不抛弃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那必将陷入死胡同。

笔者是学经济的,如果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不爱好,恐怕也就不可能对统一场论的研究产生浓厚兴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兴趣广泛。为此,笔者曾经向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如果有一天再没有新知识供我猎取,那我就去死。亲爱的读者,你能告诉我那些亿万富翁为什么还要不失闲地去挣钱的理由吗?难道真的像人们说得那样,贪得无厌?不,他们是想证明自己究竟值多少钱。

我们知道,曾经来北京讲学的美国科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是学数学的天才(数学属于自然科学),可他的《博弈论》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属于社会学)。这便是一个有力证据。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他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恩格斯誉为为即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者,又是一位优秀的化学家的卡尔·莱马,不是发现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之间的内在联系吗?

有机界与无机界尚且能相互沟通,那么,用自然科学能办到的事,用社会科学同样也可以办到。再说,不管是自然科学也好,还是社会科学也好,其研究对象都是客观世界中的物质,既然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客观世界中的物质,那不同物质之间一定会存在联系。联系都是普遍、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就不存在这种普遍、必然、内在、本质联系?这岂不怪哉?

2、广义场论产生的理论意义

有人问林毅夫:“你认为张五常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吗?”他回答道:“张五常是经济学家中少数可以被称为对经济理论有原创力贡献的人,在国际经济学界成名的经济学家大部分的贡献在计量或者数理等方法论层面,对经济学的思维没有多大贡献。如果讲对经济学思维有贡献的,张五常应该算是少数几位对经济学思想、思潮和思维有贡献的人。”但它的话锋一转,又说道,“我个人认为他未必会拿到诺贝尔奖,虽然内心里我是希望他得到的,但客观上我觉得不大容易。”因为他所“做的工作主要是阐述考斯特理论,考斯特已经拿到奖了,如果他能得奖应该是和考斯特一起。……其实,一个人能否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关键在于他提出的理论后来有没有人跟着做。”林毅夫道出“拿奖”的理由。

正当笔者在裂变、聚变关系中畅游时,忽然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2002年12月13日,我从北京“当代商城”愕然发现并买到了《裂变:新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企业战略》这本书。当时,我险些栽倒在地上,因为我似乎隐隐约约地预感到,自己花费了二十几年心血写的百万字巨著《广义场论》顷刻间就要化为泡影似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是由于,笔者认为,该理论的产生只是早晚的事。

真让人不敢想象,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一个在大洋这边,一个在那边,相隔万里且从来也没有过任何联系,更没有谋过面的人们之间,却可以鬼使神差地在研究与探讨着同一题目——经济裂变、聚变。虽然裂变经济和经济裂变完全是两码事儿,但这实在令人震惊。世上真有如此巧合的事发生?我不相信,说下天来我也不信。可是,事实却活生生地摆在自己面前,可以说由不得你不信其有。

我顾不得回家,坐在冰冷的台阶上,借着微弱的灯光和同样微弱的月光认真地阅读起来。渐渐的我的忧虑被书上的那一章一章的醒目、标题和一行行清晰的文字给打消了。原来,我们彼此所探讨的压根就不是同一回事儿。正像在该书的《序言》中他所叙述的那样:“菲利普·艾文斯和托马斯·沃斯特所著的《裂变》一书,正是这种‘新信息经济’及其对于千万人的影响为中心主旨。”谢天谢地!

看到这里,我的心才算重新装进了肚子里。当然,我也并不是怕人家研究或反对别人研究,只是觉得世界上应该有相似的事物,但不应该有相同的事物。终于,我的《裂变》总算与他们的《裂变》没有发生撞车事故,或者说他们《裂变》还没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裂变、聚变的层次上,也就更不要说是从经济场的角度或者是从经济物质的本质、性别与质量、能量差异积累去谈裂变、聚变关系。

在菲利普·艾文斯和托马斯·沃斯特所著的《裂变:新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企业战略》里,主要讲的是传统经济在大信息的冲击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我的《广义场论》则是从经济物质、经济哲学的高度去研究、探讨经济事物、物质在裂变、聚变过程中的表现状态,以及它们所具有的本质、性别差异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什么是本质?本质讲事物的排他性;什么是差异?差异讲的是事物的非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如果,这种吸引、排斥状态发生在经济事物的结构之间,那么,经济事物便开始裂变、聚变和逆变。重要的是,我重点谈到了亏损物质的性变、逆变,而他们的理论压根就没有涉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215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高一物理第一章第一节 《广义场论》·第一章·第1节(2)》为网友一丨格调丶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