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前车之鉴 如何借鉴前车之鉴谈如何将“奥运经济”馅阱转化为“馅饼”



奥运经济的话题深远悠长,内容众多,面对中国经济的日益腾飞,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借历届奥运会经济运作成功的范例与数据,对奥运经济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经济运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形成及其背景分析

aihuau.com

1、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指主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效益,即电视转播权销售,指定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以及对主办国其它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诱发效益的总称。中国著名企业形象策划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莫斯科”奥运宣传万里行活动总策划陈放先生认为,“如果把奥运经济仅仅理解为狭义的组委会的直接收入,那就太正视了,关键是它的:“间接效应”,“精神效应”。因此,奥运会的“直接收益”是奥运经济的基础,而“间接效应”、“精神效应”才是做大“奥运经济”的根本。

2、奥运经济的形成

奥运经济的全面赢利源自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但就广义的“奥运经济”而言,1964年日本东京的第18届奥运会,应该是现代奥运经济形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知道,日本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是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使日本的通讯、卫星、汽车等工业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在1964年的奥运会上,日本实现了奥运会首次使用卫星向全世界实况转播的工作,对奥林匹克运动世界性的直接宣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日本的经济复苏,并得以快速增长,GNP由奥运前的年增长10.1%猛增到奥运会后的26.1%,日本国人和世界经济学家称之为“奥林匹克景气”。虽然,最终东京奥运会的直接收益亏损,但间接效益的巨大成功,使人们看到了“奥运经济”蕴藏潜在的巨大商机。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见表1)

表1 23-27届奥运会经济状况 

届次 23届 24届 25届 26届 27届

直接收益(美元) 2.27亿 4.7亿 0.4亿 0.1亿 4.5亿

间接收益(美元) 70亿 97亿 260亿 51亿 165亿

就业机会(人次) 6.25万 33.6万 2万 3.7万 3.3万

注:从25届奥运会开始启用了大量的奥运志愿者服务,减少了一定的就业人次。

二、奥运经济的构成的主要特征

奥运经济的构成分类有许多种方式,一个奥运经济分为三个阶段(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奥运筹备建设期(2001-2007年)、奥运举办期(2008年)和奥运会后期(2009-2010年)。各个阶段奥运经济的主要表现特征为: (1)在奥运会筹备期,奥运经济主要通过奥运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奥运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即便不举办奥运会也需要的,但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这些投资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还有污染控制、治理污染、绿化等环保费用。奥运投资将主要带动北京市的建筑、建材行业、通讯业、环保产业、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传导效应和辐射效应波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和国内其他地区。

(2)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将带动经济。这些外部有效需求包括:国内外旅客在举办奥运会前和奥运举办期间,以奥运为目的前往中国和北京,并由此引发的各项经济、消费活动。这些将为中国和北京市增加额外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将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卫生体育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等领域。可以认为,奥运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种外部有效需求而进行的先行投资,以此来增加其有效供给。

(3)奥运会举办后期,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并使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新的台阶,这为奥运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后续旅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不同地区,奥运经济所产生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对北京而言,由于大部分奥运投资及主要奥运赛事都集中在此,因此奥运对北京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将是直接且明显的,而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将更多地通过奥运投资而扩大的市场需求,间接地分享奥运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三、奥运经济形成的背景分析

国际奥委会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社会非商业性投入,致使国际奥委会经济不能独立运作,造成国际奥委会的经济窘迫,以致影响国际奥委会的生存问题。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非商业性的投入为主,且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非商业性投资形式。随着国际奥委会组织的不断壮大,国际奥委会的开支也日渐增多,以政府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已不能满足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由于1985年前国际奥委会章程禁止商业行为和以职业为目的职业运动行为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导致国际奥委会的经济不能独立,只能依靠社会的投入,最终造成国际奥委会经济窘迫的尴尬局面,到1976年国际奥委会的帐面资金仅剩有2,000万美元,几乎到了组织难以维持运作的困难境地。

奥运会耗资的巨大膨胀,导致1984年前各届奥运会主办国经济亏本,甚至负债累累,以致影响奥运会的积极申办。

由于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债务影响,使美国洛杉矶成为1984年夏季奥运会唯一一个申办城市。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明确指出:“奥运会的财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危机,已成为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会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

美国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新里程碑。

受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规律的影响,在1974-1975年间,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通货膨胀率首次达到战后的12%的双倍数字。美国在国际上的经济霸主地位也急剧衰落。虽然,里根政府实施减税政策,使美国经济到1984年取得了连续回升50个月的成就。但美国经济已使美国联邦政府债台高筑,走向较为困难的道路。

受美国经济的影响,政府无力投资奥运会所需的巨额资金,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政府不投一分钱的情况下,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先生决定承办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民间承办奥运会的历史先河。本届奥运会在尤伯罗斯先生天才的策划与务实的领导下,不仅没有亏损,而且净赚2.37亿美元。洛杉矶奥运会经济运作的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四、奥运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奥运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

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传导路径实现,一是产业间的传导,二是地区间的传导。产业间传导是指因满足奥运会需求而引发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的过程;地区间传导是指奥运经济从举办地向国内其他地区辐射的过程。从作用方式来看,奥运经济具有投资引发效应、消费引发效应和品牌提升效应;从作用影响力来看,奥运经济有3个显著的效应:凝聚效应、辐射效应和瞬间放大效应。举办奥运会可以提高主办城市的国际地位,增加主办地的国际知名度,从而得到多的国际投资和商业机会。

五、历界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贡献

1、日本东京奥运会

日本为准备东京奥动会而投入的资金是当时奥林匹克历史上最高的,如果把所有相关事业的投资均计算在内的话,高达1兆日元,按当时1美元折合360日元的汇率,约合30亿美元。这当中比赛设施和奥运村投资160亿日元,运营费60亿日元,道路及其它825亿日元,这几项总计约1000亿日元,其余是为突击完成东海道新干线、首都高速公路、东京高架单轨电力、东京地铁及交通网的整备而投入的。

2、韩国汉城奥运会

汉城奥运会相关产业的投资从1982年开始启动。1982年奥运会及其相关投资额不超过国内投资总额的0.3%,后来逐渐增加,1985年达到了4,773亿韩元(按1美元折合1,300韩元计算,约合3.7亿美元),占当时韩国国内总投资的2.1%。

1982-1988年间,奥运共投资23,826亿韩元,带动生产总值增加47,504亿韩元,投资乘数近似1.7。而1982-1988年韩国国内总投资1,555,930亿韩元,奥运投资占总投资的1.5%。

3、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据澳大利亚旅游者委员会统计,悉尼奥运会所诱发的旅游者,1997年到2004年总共达到200万人,澳大利亚获得近百亿美元的受益。另据澳大利亚地区经济分析中心介绍,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带来65亿澳元的经济活动,其中,悉尼所在新南威尔士州就占了51亿澳元。从1993年至2004年,该州因奥运会而得到的经济效益预计可达31亿美元。澳大利亚从1993年至1999年GDP平均增长率为4.7%, 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

4、希腊雅典奥运会

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契机, 希腊政府采取欧盟投资贷款等多种形式, 融资约153亿美元, 投入雅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使雅典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其中包括拓展和改造希腊境内贯穿东西南北两条高速公路; 建造雅典市新机场; 完善和改造了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新建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地铁工程; 加快雅典市周围主要干道的整修和改造;改造以雅典卫城为中心建设面积为689公顷的古希腊人文景观公园等。

从前面的多届奥运会来看,奥运会均使举办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某些时候甚至对所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蒙特利尔陷阱”的幽灵

加拿大蒙特利尔体育中心是当地居民永远的骄傲,它已成为奥运史上最富象征性和纪念性的标志建筑之一。但同时,这座建筑也承载着蒙特利尔居民心中挥之不去的苦涩记忆。

1976年那届奥运会,实际投资完全失去控制,花费了24亿美元,超出预算近20倍。体育中心的建设投资超出预算6倍,工期一拖再拖,以至于最初构思的用电钮操纵顶棚,将其变为室内运动场这一设计,直到1985年还未完成。

这届奥运会被称为“一场旷日持久的蒙特利尔纳税人的噩梦”,亏损达10亿美元以上。奥运会后,蒙特利尔公民承担了一个新的税种——奥运特别税,而且一交就是30年,直到2006年11月才还完1976年欠下的债务。而此时,体育中心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体育场顶棚需要更换,蒙特利尔市政当局仍需拿出一笔不小的资金。

正当人们已逐渐淡忘“蒙特利尔陷阱”之时,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却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它的记忆。冬奥会后,长野经历了一场被称为“后奥运综合征”的经济减速。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下滑了30%,创下了211家企业破产的纪录,其衰退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后日本大衰退时的全国平均水平。

同样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有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近50年来,希腊可能是承办奥运会的国家中最小的,却偏偏承办了“98226;11”后的第一届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的昂贵和对安全的要求可谓历史之最。应该说,雅典圆满完成了任务,赢得了荣耀。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雅典奥运会在安全费用方面的支出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近6倍,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50倍。虽然希腊政府将奥运会的预算从23亿欧元增加到57亿欧元,仍无法填补日益失控的开支。根据希腊负责奥运事务的文化部代部长佩特拉里亚女士的言论,雅典奥运会的总开支可能是160亿美元,几乎是提高后的预算的3倍。

巨额开支直接导致希腊政府在2004年的预算赤字高达6.1%,比欧盟规定的最高标准超出两倍还多。希腊政府近期已承认,举办奥运会的成本“短期内”不可能收回。尽管面临欧盟多次施加的压力,希腊政府至今也没有公布其对雅典奥运会补贴的具体数额。但据最保守的估计,每个雅典居民至少要为这15天的狂欢承担10年以上的债务。

七、奥运低谷效应

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一点通过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应当可以肯定。但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被称作“低谷效应”。

八、难以摆脱的“奥运低谷效应”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引入商业化运作以来,奥运会主办城市悲惨到蒙特利尔那般境地的确实相当罕见。然而奥运史上还诞生了一个情况类似只是程度略逊于“陷阱”的专业术语——奥运低谷效应。这一效应鲜有主办城市能够避免,即便是悉尼,一个主办了被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称赞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的城市。

 中国近代史的前车之鉴 如何借鉴前车之鉴谈如何将“奥运经济”馅阱转化为“馅饼”
所谓“奥运低谷效应”,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奥运经济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学界将其分为前奥运阶段、奥运阶段和后奥运阶段。

在前奥运阶段,由于奥运场馆和其他基础建设投资的大幅增长,经济发展相当强劲,特别是在奥运举办前两年内。在奥运阶段,由于人流的大量涌入,带动了强劲的消费需求,经济也因此生机勃勃。但在后奥运阶段(一般是奥运结束后的3年左右),经济却常常出现衰退,步入低谷。

“最成功”的悉尼奥运会,其奥组委在奥运会结束后将筹备经验编辑成文字,以3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国际奥委会,创下了奥运史上将奥运主办城市经验作为知识产权出售的先例,但它也未能避免“奥运低谷效应”。有人笑谈,如果悉尼奥组委晚两年出售经验,在资料中加入对悉尼为何陷入“奥运低谷效应”的分析和总结,那么价格至少可以再翻两番,雅典奥运会的损失也会小很多。

在2000年奥运会结束之后,悉尼所在新南威尔士州的GDP增长率便出现小幅下滑,直到2003年仍未有明显起色。投资大幅下滑,房地产业衰退也很明显。1993年到1999年,悉尼的房价持续上升,城市房价平均每年递增10%以上,主场馆周边地区的房价甚至在3年内就翻了一番,平均年增长率接近40%。而奥运会之后,房地产市场即出现大幅度下跌,一片萧条,延续了两年有余,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样尴尬的还有体育场馆利用情况。拥有11万个座位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在2002年只举办了8场比赛,2003年稍好一点,1月至10月共举办了24场各类比赛,观众总数为近87万人。网球中心则除了每年1月份的Adidas国际锦标赛,很少有其他重要的比赛可以举办,最后不得不与穹顶体育馆、娱乐中心争夺本来就少之又少的舞会、音乐会等活动。水上运动中心则靠举办嘉年华和公司活动为生,平均每年亏损300万澳元。体育场馆附近的旅馆,平均入住率只有30%。

在商业上比较成功的1992年的巴塞罗那、1996年的亚特兰大,也都出现了“奥运低谷效应”,尽管其经济衰退不能全归咎于奥运因素(尤其是巴塞罗那,当时西班牙全国和整个欧洲都出现了经济衰退)。

即便是被公认为带动了韩国“经济起飞”,赛后头两年未出现明显“奥运低谷效应”的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其经济增长率也在1990年后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同时,奥运会前对汉城(首尔)新区的开发热潮造成了房地产泡沫,直到1992年房地产价格才出现下降趋势。1995年后,下跌更为明显,许多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而被迫中断施工,或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委托给第三方处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让其缩水30%至70%。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奥运会主办城市在规划阶段就已有意识地规避“奥运低谷效应”,但仍未获得一个完美的结局。规避此效应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九、奥运经济的经验总结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

通过合理决策,实现奥运会的投入与产出基本平衡不是难题,多届奥运会还实现了很可观的盈利;而更为重要的是奥运带来的间接受益,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直接收益亏损,但间接的社会经济收益却是巨大的。

奥运期间各举办国经济都处于景气高位,奥运对经济的拉动在奥运举办前两年达到高峰。奥运对小国经济的促进作用要明显于大于大国,中国受益北京奥运将与澳大利亚受益悉尼奥运会相似,举办城市受益较大,总体经济受益有限。

奥运对行业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通讯业以及私人服务业三个行业上。奥运筹备期,场馆设施的建设大力刺激建筑业快速发展,交通通讯也会受到投资拉动。在奥运举办期,旅游,运输通讯等行业受益最大。奥运结束后,建筑业回落的最快。

奥运经济在带来经济景气之后,存在低谷效应,如果能保证投资不出现急剧的萎缩,并促进消费水平的上升,那低谷效应的影响有限。而从投资比例来看,中国奥运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并不高,也表明低谷效应影响不大。

总的来说,奥运会是一个先期付出成本后期获益的工程。除了给已经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庞大的需求刺激外,奥运会还承建大量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和电子通讯),有利于当地的技术发展,帮助提高和扩大旅游设施。除此之外,奥运还会激起对经济预期的热情和刺激消费。同时奥运成功的组织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将提升举办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和的国际形象,有助于吸引商业投资。

十、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近几届奥运会的经验表明,奥运会的举办均可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汉城奥运会为韩国带来了3亿美元的盈利;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举办地佐治亚州带来51亿美元的总效益。随着2008年奥运会日趋临近,北京的“奥运经济”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体育场馆、交通设施建设和大规模绿化改造进入冲刺阶段,各大商家也摩拳擦掌,为争食数以千亿计的“奥运蛋糕”做好了各种前期投入。

这种大规模投资让北京的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2003年以来,奥运经济对北京的经济增长贡献已超过每年2个百分点。2006年北京经济增长率达12%,连续第8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房价也节节攀升。而根据奥运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大规模的投资高潮会出现在奥运会举办前的两年内,所以2007年北京经济很可能更上一层楼。

但欣喜之余,也引发了人们对北京面临风险的忧虑。毕竟,15天风光过后,奥运主办城市甚至承担了30年债务的情况,真实发生过。而纵观现代奥运史,几乎没有哪个主办城市完全摆脱了所谓“后奥运经济风险”。

1、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及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奥运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是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投入。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经济影响的大小与对奥运会进行的投资大小关系密切,在边际成本内,投入越大,产生的经济影响越大。

在通过对成本和收入预算体系分析得出:如果支出不包括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则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而如将举办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计入举办奥运会的花费,奥运会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就会降低,甚至出现亏损,此时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比人们通常预计的要小。

分析奥运会的收入来源、比例、支出去向得出,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的资助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而组委会自身的收入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从组委会的管理及效率入手即可增加收入。

从举办奥运会获得的收入来源将举办奥运会的模式分为:政府投资为主的模式;完全依靠市场营销收入的模式;依靠市场营销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的模式。根据洛杉矶奥运会、蒙特利尔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等工程支出多少,借鉴北京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扩大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避免更多的问题。

探讨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机制显示,奥运会首先作用于主办地的支出、形象和技术,然后通过经济系统中的互动机制最终体现为产出、收入、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变化。根据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奥运会经营盈利、净经济效益为正;奥运会经济影响的绝对数值较大;奥运会经济影响的强度数值不大;奥运会受益产业比较集中;奥运会促进主办城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奥运会经济影响效果存在着差异性。

笔者通过相关资料,根据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显示,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比较明显,相比之下国内旅游并不突出;奥运会旅游活动主要基准在主办城市和地区,区域扩散效果不突出,从数值上看奥运会旅游效应的强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大;但奥运会对主办地形象具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对奥运会旅游和经济影响的预测应该保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经济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中,直接影响包括促进举办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就业增长,相关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改善等;间接影响包括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指体育设施闲置,城市非受益人群生活受损,社会额外支出增多等方面。

2、奥运经济使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比例达1.23%,为我国创造210万个就业机会。

奥运会对京津冀区域增长的途径表现在经济聚集效应的影响。经分析得出,北京奥运经济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的作用,表现在对京津冀区域出口的扩张带来经济的聚集,新的企业和劳动力将被吸引到这个区域。这将致使区域经济的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随着集聚效应的增大,京津冀区域的经济成本转而回升,从而又产生经济活动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扩散效应”。

从这个角度分析北京奥运经济的动态性区域经济影响得出,主办城市北京由于举办奥运会产生“溢出”性的需求效应,北京由于经济和社会成本的上升,从而向河北、天津地区扩散经济、旅游和交通活动,经济会因此增长1.23%。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财政局统计的2000年悉尼奥运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显示,主办奥运会对劳动力有很大的需求。结合中国的情况,目前的多数失业属结构性失业而不是周期性失业,根据北京政府对奥运经济体系中供给方面的因素,以及奥运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弹性考虑,在面对奥运会积极的短期需求冲击时,就业数量的提高程度会更大,至2008年为止,奥运经济为中国累计提供210万个就业岗位。这210万个就业机会一是通过奥运会所需工程建设以及在奥运会之后永久使用需要专人管理、运行等所带来的就业;二是通过举办奥运会极大地改善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能为城市吸引更多的新投资以及旅游,这些投资和旅游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三是通过举办奥运会使参与奥运会工作的北京市民为举办奥运会需要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从而提高人力资本,增强了竞争力,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

3、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经济增长0.3%-0.5%,为北京经济增长2%。

根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的财政预算,北京奥组委预算支出16.09亿美元,预算收入为16.25亿美元,盈利0.16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中,没有奥运会也将发生的非组委会支出项目包括环境保护、公路铁路交通和机场建设费用,合计123.85亿美元;而因奥运会而发生的非组委会支出项目包括体育场馆和奥运村,合计18.71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城市、地区或国家政府以及私人投资)总计为142.56亿美元。这样,奥运会相关总支出为158.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2亿元人民币。

最近,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仅北京市的奥运投资就达2800亿元,其中64%用于基础建设。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则预期北京奥运经济在未来7年里北京投资和消费市场的总需求将超过30000亿元人民币。

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冲击(投资、消费、出口、政府债务等)能够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和产出需求,从而促进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在数量上(而不是长期增长率)的增加。

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北京奥运会每年为我国GDP增长贡献0.3%-0.5%。由于尚缺少对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检验,还不能断定北京奥运会促进经济增長的期限。

经过进一步分析预测得出,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因为奥运会对北京市的基础性资源或者生产过程改进或者资源的更集约化利用,那么无疑将提高北京长期经济增长的能力,这种改进或增加的程度有多大,以及从这种改进或增加的时间性来讲,增长的期限能到2015年左右。

北京奥运会将显著拉动北京GDP增长,在2003~2007年间,年均拉动北京市GDP提高约2.3个百分点,在2008年拉动效应达到顶峰。我们认为八大领域,包括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等,将在北京奥运经济中得到显著发展机遇;同时,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平台,我国的一些品牌将得到价值的提升。

十一、面临潜在风险,北京可否创造奇迹?

“奥运低谷效应”源于奥运投资需求膨胀所带动的远期需求急剧萎缩。而根据北京市发改委预测,2004年至2010年的7年内,北京市投资总额将超过15000亿元,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奥运会前几年完成。而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北京也不例外,投资需求的波动必然会影响北京经济的稳定增长。

北京奥运会总投资预计超过350亿美元,占到自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包括北京奥运会)投资总额的43%以上;奥运会所需新增建设等直接投入超过170亿美元,占同比的48%以上,是雅典奥运会的2.1倍。而且,近几届奥运会都出现了严重超支的情况,北京也不容乐观。而“后奥运经济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便是奥运会的直接投入和奥运会需要的新增投入占总投入偏高。

历届奥运会数据显示,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的比值越接近1,主办城市产生经济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的比值是0.923,赤字高达15亿美元;莫斯科奥运会的比值为0.8,赤字达到6.91亿美元;雅典奥运会该比值为0.916,当年希腊的财政赤字上涨0.7%。而北京奥运会直接、间接投入比率高达0.94,比奥运史上经济风险最严重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还高0.2个百分点。比照历史,确实让人为北京捏一把汗。

北京市目前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建筑业、通讯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及软件业、金融保险业、化工业和房地产业,这6大行业的GDP合计占了北京经济总量的44.3%以上。同时,这些行业产业关联强度高,其中4个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超过了国民经济产业间的平均影响力。而根据悉尼在奥运会后的行业统计数据,建筑业增长速度由奥运会前的1.8%下降到奥运会后的-0.18%,降幅高达1.9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由奥运会前的增长0.34%变为奥运会后的下降0.02%;金融业由奥运会前的增长0.27%变为奥运会后的下降0.03%。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北京奥运会后,必将引起北京经济的剧烈波动。

历史经验表明,奥运主办国在赛前两年内都会出现经济过热现象。中国2007年前4个月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为15%,同期全社会投资增长达到25.5%,投资消费比达到70%以上。如此高的投资消费比例是不可持续的,很可能出现下滑或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调整期。

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已对“后奥运经济风险”展开了积极应对。在“节俭办奥运”的号召下,北京将部分奥运体育场馆分布在高校,对“鸟巢”主体育场等场馆建设进行了“瘦身”。中央也开始对过热的经济进行调控,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07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被定为8%左右,而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是10.7%。虽然各大研究机构纷纷指出这一经济增长目标留有余地,但这种有意的调低向地方政府传递了严格控制经济过度增长的信号。北京市将2007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定为适度的9%。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承办奥运会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很可能像韩国一样,借助奥运东风迈入长期经济高增长的快车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经验不重要。纵观奥运史,会发现除了技术性因素之外,奥运会运作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规避“后奥运经济风险”就越有效。这是因为以政府为主操办奥运会的国家往往“好大喜功”,在运作时会采用一些行政的、非市场化的手段,导致赛前“烧钱”、赛后“低谷”。

十二、对奥运经济的反思

奥运经济在各国为何表现不一?这不能不令人思考,找出我们应当借鉴和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奥运经济的生命力需要借助于外界的制度和措施的配合,要想发挥其经济功能,期待奥运创造经济奇迹,必须具备必要的前提条件:

1、发达的公共网络交通。奥运经济的一个表现就是在奥运会前后,旅游人数的持续增加。目前,我国外国旅游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外国人到中国来,常常会为公共交通网络的不发达、公共交通管理服务水平的低下而头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更要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2、完善的支付系统。现代金融制度的发展,使得各国居民在消费中“刷卡”消费成为一种趋势。而我国的“刷卡”环境却不尽完善。悉尼奥运会期间,VISA主要与澳大利亚旅游局合作,在推广澳大利亚旅游景点的同时,增加旅游景点的受卡机具,使游客能够方便地用信用卡在任何地方进行消费。因此,要想发挥奥运经济功能,就必须尽快完善我国的支付系统,尽快推出银行卡法规。

3、培育国际化的交流人才。既然谈“奥运经济”,一定是寄希望于从外国人那里赚钱。这就不仅需要掌握一二门外语,更重要的是培养国际化思维的习惯。如,国际竞争意识、环保意识、珍惜资源意识等。

4、具有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奥运会结束后,如果一国能继续形成其经济增长点,那么,加上奥运会点燃的激情,地区经济的增长会持续保持下去。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所以能将其对经济的刺激动力持续下去,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正处于新的经济增长时期,大量外资涌入美国,美国GDP持续增长,美国公众的购买力也大幅提高。

因此,要实现人们渴望的“奥运奇迹”,我们必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发展战略,完善北京乃至全国的公共网络交通设施,建立完善的支付系统,培育国际化思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总之,奥运低谷效应并不是定理,分析举办地奥运前后经济状况的变化时,一定要结合其他相关的经济变量和因素,不能只片面地看到奥运对主办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几个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各主办城市变化的差异较大,但各主办城市赛后的投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和奥运前投资计划使得很多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奥运前高密度集中是分不开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2146.html

更多阅读

如何编中国结 中国结的编法视频

如何编中国结——简介undefined如何编中国结——工具/原料中国结线如何编中国结——方法/步骤如何编中国结 1、先用一个颜色的线按照如图动作编制如何编中国结 2、最好用到大头针,这样比较好固定。如何编中国结 3、按照如图动作

作业:小谈中国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

小谈中国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近日,偶尔在网上看到如下一条新闻“邯郸一学校实行军衔制学生攒10个勋章可成士兵”,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行军衔制。从中了解到,该校是个有着800名学生的小学,“军衔制”是从今年9月起实施的,共设士兵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在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的讲话(2011年10月15日上午;地点:大连红旗中学)很高兴来到大连与大家交流。我讲五个问题。第一.好奇、怀疑、批判,是治学和创造的起点最近苹果创始人乔布斯逝世,各地有很多介绍,有没有人注意到乔布

声明:《中国近代史的前车之鉴 如何借鉴前车之鉴谈如何将“奥运经济”馅阱转化为“馅饼”》为网友幕后纵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