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 循环经济中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分析



内容摘要:研究循环经济,首先要对微观经济主体有必要的认识,从而形成坚实的微观基础。循环经济的微观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消费行为都要发生新的变革。因此探讨这些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决策约束以及利益动机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循环经济,微观主体,经济行为

 

问题的提出

循环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运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理论区别于传统线性经济理论和传统的环境主义,既不同大量消耗、大量生产、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也不同与一味反对GDP的环境主义。在增长方式上,循环经济追求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向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包括从关注产品的数量到关注物品的功能,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诸大建,2003)。实现这种转变的依据在于“消费者最终感兴趣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这些商品所能够提供的服务”(艾利斯,2001)。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效用评价从商品数量转向商品的质量和功能,商品的价值评判也由交换价值转为使用价值。为满足这种变化的需要,生产者的注意力从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向产品质量、产品服务、品牌塑造等非价格竞争领域。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坚实的微观基础。“由于客观现实的经济系统是分层的,因而在特定分析空间中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理论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从根本上说,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及其外在表现——经济现象,都是由微观层次上的人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任何经济学理论,即使是那些不直接研究微观主体行为的经济学理论,都必须以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由此形成的系统均衡为基础”(叶初升,2005)。经济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市场发挥作用,市场健康运行的条件是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定义良好的微观主体。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的运行规律,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为循环经济理论寻求坚实的微观基础。

一、循环经济模式下微观经济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当前有关循环经济中微观为问题的研究主要限于企业和产品的特征和要求。有关对循环经济中企业,在概念上有生态型企业、循环型企业、绿色企业、环保型企业等。在行为研究和效益评价方面,探讨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在生产者责任的研究方面,提出延伸责任(张晓华,刘滨,2005),重新界定企业产品的产权(夏善辰,2005);基于利益相关者观点,提出企业新的社会综合价值管理理念(黄朴,王进东,2005)。还有从会计成本角度核算企业的环境管理成本收益。关于循环经济模式下产品的特征,主要是基于生命周期考察从设计、生产和营销到回收处理的全过程。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概念认知,发展了企业伦理,在企业管理决策、社会约束、政府规制等方面有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操作空间。一个重要的缺憾是忽视对企业生产决策和消费者决策的研究,政府治理的微观意义也少有涉及。

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当前,生态经济研究主要有三个切入点:一是研究生态系统变化造成的价值增值和价值损失及其政策含义;二是以制度、组织、技术创新入手,规范企业和人的行为,将企业和个人的自利目标与利他目标统一起来,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三是从利益相关者的协商、谈判入手,在全面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学习、协商和合作,形成大家共同认可,即具有双赢乃至多赢性质的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案(李周,2005)。这就意味着基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性假定,经济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经济主体的激励约束、经济个体与社会、生态之间的利益调整是生态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样地,对循环经济微观主体的研究也是如此。其中包括微观主体的偏好的形成及稳定,效用函数(或生产函数)的设定与变化,经济决策的约束条件,制度激励和预期,微观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等。

循环经济的微观主体主要是指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因为循环经济研究的是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复合生成规律,故在考察企业的行为时,需要置于一个产业或区域之中循环经济中,在考察消费者行为时,也需要置于社区或社会之中。其中,企业作为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主要责任者,是循环经济微观分析的主要对象。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行为的示范者同时也是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同样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居民作为消费者,其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选择一方面要受到商家的影响和牵引,另一方面也有一定自由度和消费者主权。研究不同制度和环境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培育绿色消费伦理,倡导生态性消费行为,是微观分析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在循环经济中的责任与行为

1、强势主导、制度供给与政府规制。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的变迁方式有两种:一是诱致性变迁,二是强制性变迁。当制度创新的预期收益远大于成本或维持旧制度的成本远大于制度创新的成本时,压缩制度变迁的进程和空间的动力很强,强制性变迁成为主导方式。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安排是其重要职能。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生产方式,追求社会、生态、经济三者共赢的效率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如何把这种外部性内在化,形成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和谐共生的自运行机制,需要一系列的新制度、新规则和新的意识形态来进行约束和引导。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从微观的企业层面、中观的区域层面和宏观的社会层面共同推进。制度变迁的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外部性和制度作用分布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对于政府主导地位的界定还需要科学地认识,因为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任何人为地改变这些客观规律的做法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循环经济中政府的主导地位,需要在管理手段、治理方式、干预的领域、时机和力度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斟酌使用,一刀切、简单化、想当然的思维可能会导致更恶劣的后果。

(2)环境管理、生产决策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是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废弃物最大的排放者。研究循环经济中企业的经济行为是循环经济的主题。循环经济理论假定自然资本的稀缺性(霍肯等,1999),因此企业在决策时应考虑自然资源、生态和环境方面的成本。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须从伦理和能力两个方面着手。伦理层面,就是企业社会责任(CSR,即Corporations Responsibility),也叫生产者责任。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企业产权制度以及承载企业的社会环境的当代演进中,企业与股东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对于企业利益的重要性,使得企业在涉及到股东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时所产生的主动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利益的内在要求(陈永正等,2005)。其中环境责任是其重要内容。这种伦理诉求是内在的、自发的、主动的。当然,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需要外部的制度约束、市场压力和舆论引导。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自动地通过“生产守则”等形式“承担起”社会责任是企业利益实现机制的客观变化等因素的结果。CSR从强制到自觉的变化过程,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博弈过程以及企业与公众利益互动的过程,其运行轨迹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利益边界与社会公众的利益边界逐渐重叠的过程。CSR意味着企业要把环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须在流程管理、工艺设计、技术研发乃至产品的回收进行投入,包括延伸责任的分割问题。看起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运营的成本,其实,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品牌效应,产生声誉机制,从而获得持续发展。需要指出的是CSR不是漫天要价,随意扩大,而是利益边界的合理调整。

在能力层面,循环经济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为绿色竞争力。企业绿色竞争力是指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环境保护和自身利益的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配置和创造企业资源,并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向市场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吴晓玲,薛秀娟,2005)。绿色竞争力的意义在于通过环境管理来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实施绿色竞争力战略可获得前所未有的价值,如:激发创新,环境学习曲线的价值,增加企业和客户价值以及取得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等(毛文娟,2005)。

企业环境责任和绿色竞争力会改变企业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自然资本进入生产函数后,原来的Y=F(K,L)变为Y=F(K,L,N),8710;Y/Y= 8710;K/K +8710;L/L +8710;N/N。这时产量的增加须考虑自然资本的生产率(8710;N/N)。同样,原来的成本函数C=F(r,l)变为C=F(r,l,n)。F(r,l)与F(r,l,n)的区别在于后者考虑到企业的环境成本。这种成本或者以税收的形式表现为预算的减少,或者以自然资本价格上升的形式表现为成本的增加。

循环经济模式下,产品的环境指标、环境标志、生命周期等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因此,企业竞争优势要由四要素(质量、成本、时效、服务),转向五要素(质量、成本、时效、服务、环境)(张太海,2005),其中,环境又是质量、成本、时效、服务的影响因素。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的环境能力通过对质量、成本、时效、服务的影响而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环境管理在短期可能回作为成本而存在,当这种环境压力变为创新的动力时,就能通过增加客户价值和消费者的价值而转化收益。

(3)效用函数、消费的外部性与新型消费方式。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理论,假定商品是同种商品是同质的,数量越多满足的效用就越大。效用是用来反映偏好的,偏好的特征具有完备性、传递性、无餍足性。这些都是相当强的假设,“关于效用函数所做的假定是相当有道理的,之所以说有道理是因为它们极大地便利了经济分析,否则经济分析是很难进行酌。然而,经济学家对那些不符合这些假定的现实情况,应当随时保持警惕。”(阿兰.兰德尔,1989)在经济学模型分析中,效用的代表物是商品数量,即U=F(x, y),其中x, y表示不同商品的数量组合。这种代表物只是方便了经济现象的数学分析,却忽视真正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和享受。另外,消费者自身的消费行为所造成的负外部性,也很难通过效用函数体现出来。这种负外部性表现为在消费者消费活动给自己带来便利的同时,没有承担废弃物处理成本,把这种成本转嫁给社会或他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其核心是减物质化。在消费领域,讲求消费的绿化和轻化,因为”消费者最终感兴趣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这些商品所能够提供的服务”(艾利斯,2001)。新型消费方式要求尽可能地消费绿色产品,并自觉承担生活垃圾的成本。新型消费方式的经济学基础是实现效用代表物的转变:即由商品数量转向数量基础上的质量和功能,效用评价依据由数量满足转为功能满足。

根据上述思想,构造新的效用函数。假定预算约束为y,q表示商品数量,仅考虑商品数量时的效用为U1=F(q)。当引入环境成本时,预算约束由y变成y-c,c表示消费者应该承担的环境成本,如消费者交纳的废弃物处理费,限制性商品的消费税等。要在预算减少的条件下,仍能获得同等效用,须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功能。这时效用函数可改写为U2=F(q1, p)= F(q),q1, p分别表示商品数量和商品质量,其中,q1< q。这就意味着在资源使用量减少的条件下,由于产品的质量提高或功能增加,消费者的效用是相等的。

新的效用函数由改变后的偏好决定,消费者的偏好源于绿色需求。绿色需求是一种前瞻需求,是一种先进需求。这种需求是建立在较高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的基础上,基于人们的生态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而产生,它包含了消费者的多种消费预期(汤定娜,王凌,2002)。

三、政策建议和结论

1、政策建议。

转变经济流程,实现“虚拟交换前置”(杨雪锋,张卫东,2005)。以信息资源的交换部分地替代物质资源的交换,以信息成本的增加取代物质资源的无谓消耗,引导供应商和需求商实行定单生产和以需定产;消费者先订购后消费,把在生产之后发生的交易提前进行,在宏观上实现社会经济流程再造。这种变化不仅是社会总生产流程的重构,而且对广义的生产活动(供应、生产、销售)和狭义的生产(研发、设计、制造)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推行精益生产和精益消费。精益生产思想的核心是在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持续的改善生产环节,杜绝一切可能的浪费。在确定客户价值的基础上,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价值流,使保留下来创造价值的每个环节流动起来,用客户的需要来拉动价值流, 最终追求生产环节的持续改进,达到尽善尽美。

加强绿色消费文化的宣传,塑造绿色消费理念。通过改变消费者的认知框架和信念体系,来改变消费行为。

增加环境管理方面的制度供给。如实施资源税、对环保型企业进行扶持,制定企业循环经济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

2、结论。循环经济要求经济增长从数量扩张转向价值提升,即在满足同样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消耗资源的能量,或消耗同样的物质资源获得更多的效用。在这种新型生产方式下,政府职能、企业生产决策和消费者行为都会发生新的变化。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共生共荣,在微观经济领域,环境友好性的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消费行为是顺应这种变化的必然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诸大建:循环经济理论与全面小康社会,载于《论循环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69-71页。

[2]叶初升:寻求发展理论的微观基础,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3]张晓华,刘滨:“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及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2期。

[4]黄朴,王进东: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下我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纵横,2005年第5期。

[5]李周:生态经济学发展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1-19。

[6][美]霍肯等:1999,自然资本论,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

[7]陈永正, 贾星客, 李极光: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形成条件及表现形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第3 期。

[8]吴晓玲, 薛秀娟: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内部影响因素,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5 期。

[9]毛文娟,打造中国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1 期。

[10][美]阿兰.兰德尔著,施以正译:资源经济学——从经济角度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政策的探讨,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96页。

[11][美]艾利斯,1999,转折点,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12]汤定娜,王凌:绿色需求激励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 循环经济中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分析

[13]张太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商业研究,2005年第1 期。

[14]杨雪锋,张卫东:资源减量化、信息替代与经济流程的转变,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5期

 

------------------------------

 

请勿引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2136.html

更多阅读

动机和需求 马斯洛

在上一篇“心情有些糟”中,我提到了“动机”一词,并捎带附上了我的些许见解;在此篇博客里,我将以我学到的浅薄知识配上我粗糙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何为动机。事先声明,我只是一个有想法的大学生,但知识层面有限,社会经验也谈不上丰富,在这里只是

中职学生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把学生送来,就当是托儿所,家长没了目标,学生当然也没有动力,既使有些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好找个合适的工作,但是学生自己可不这么认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了又有什

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企业管理创新中知识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一、知识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知识管理,狭义地说是仅仅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管理;广义地说,其不仅包括对已有知识自己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了对与知识相关联的所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产进行的管理, 其中涵盖了对知识的组织、知识

声明:《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 循环经济中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分析》为网友张杰是歌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