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裂变经济学》第一章·第2节(2)



二、什么是中子、中资?有什么本质特征?

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不同客观事物、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均是十分相似的,其相似程度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比如,微观世界中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与经济世界中的物质的存在状态与运动状态就十分相似,不仅可以相互比较,而且还可以相互解释。上述,我们了解到,质子与质资的相似性,说明两者确实存在近乎相同的存在状态、运动状态。其实,中子与中资存在与运动同样有一比。

(一)什么是中子、中资?其相似性体现在那里?

物质世界奇异无比,凡是有性的物质就存在两个方面,而两性又是由中性划分出来的,中国古代的人们把两性划分为阴阳。我们知道,生物界有雌雄之分,非生物界有正负电性之分。但是,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凡是有两性物质存在的事物就一定有中性物质的存在,否则也就不会有两性。

1、什么是中子?是怎样被发现的?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去轰击硼、铍的实验中,首先发现了中子。在以后的实验中,人们发现,中子有许多不同的存在状态、运动状态,并非只有某种固定的类型,即它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而这一点,与其他粒子相比较,显然是有特殊性的;或者说其他粒子的表现形式很固定,不像中子的种类这么丰富。比如像其它粒子一样,中子不但有反中子,还有热中子、块中子。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裂变经济学》第一章·第2节(2)

快中子,一般指动能超过10³电子伏特的中子;热中子,是指能够与周围物质一起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中子——为了便于确认,常把动能在0.025电子伏特左右的中子称为热中子。能够与周围物质或者说环境物质处于热平衡状态,是热中子的一种特点,也由于存在这个特点,使中子的状态不太稳定。

我们知道,中子是基本粒子家族种的一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除了氢原子以外,一般存在于原子核里,单独存在时,由于环境能量与其自身的能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正是由于其自身的性别特征不显著,所以容易与环境事物发生联系,并使其状态极不稳定。经过平均寿命15.3分后,中子就会衰变为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由此可见,中子并非没有结构,是整体上不显示电性。

也正是由于中子具有上述特点——不显示电性和能够与其周围物质处于热平衡状态,所以常常被科学家用于科学实验用材料。比如,在原子核物理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利用中子作为“炮弹”,来“轰击”原子核,以便引起核反映。原因是,中子不显示电性,易于进入原子核内部,使原子核由于能量过剩而产生裂变。中子的质量,一般为电子质量的1838.6倍,与我们上面所讲的质子的质量大体相当。

其实,这种情况在经济结构、和结构的裂变过程中也会显示出来。比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发生,就是由于处于“中子态”的、索罗斯、麦肯斯的“量子基金”、“对冲基金”的突然介入导致。以上说明,不管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运动状态十分相似。

2、中子的本质?为何体现为“运动资源”?

大家知道,物质之所以会运动,一般离不开两种因素的变化,一种是物体质量的变化——表现为质量场或者说引力场的作用;一种是物质性量的变化——表现为性量场或物质性别差异的积累和负积累。前者属于“万有引力”研究的范畴,后者属于电磁场研究的范畴,这里就不再赘述。其实,再性别差异的积累与负积累的变化过程中,中性物质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比如中子,就具有这种性质。

上述,我们了解到,由于中子在独立存在时极不稳定,平均寿命只有15.3分,之后就会衰变为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其实,这种情况,在原子核内也经常会表现出来。比如,当原子核从核外的“电子壳层”中捕获一个电子,那么就会使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化为一个中子,同时会释放出一个中微子来。这种从核外捕获一个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化为一个中子的现象,称“K捕获”。

由此可见,不管是在原子内还是在原子外,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中子与质子之间是存在某种转化关系的。也就是说,中子单独存在时,经过平均寿命15.3分后,就可以衰变为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而在存在于原子的核内时,如果原子核能够捕获一个电子,那么,核内的一个质子就可以变成一个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中微子。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子是一种,具有“运动资源”性质的物质形式。

笔者以为,我们要想对中子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就需要首先认识中子的性别特征——中性事物的性别特征。中性并不是没有性,而是铺设在两性物质之间的一块界碑而已。也就是说,没有中性便没有两性,没有中子便没有质子和电子这些有性粒子间的转化,当然就不会有质子、反质子了。由于关于中子与质子的关系问题笔者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做具体、详细阐述,因此,在这里,笔者不再赘述。

当粒子携带了不同电荷的时候便具有了本质上的,也是性别上的微妙区别。试问,中子为什么能转化为质子?因为它在单独存在时是极不稳定的,并在衰变过程中获得电荷,转化为质子。由此可见,中子是否携带电荷是个相对的、比较的事,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应当首先看中子与质子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之后,才能给中子、质子下带不带电荷和带什么电荷的定义,说明中子有资源意义。

(二)什么是中资?有什么本质特征?

笔者以为,资本是一种存在性别差异的经济物质,比如我们上面所阐述的质资,就是一种有性的经济物质。因此,笔者这里讲的“中资”,是“中性物质”中的那个“中”的意思而不是“中外资本”的“中”的那个意思,或者把它理解为中子中的“中”也可以,总之,它是介于两性之间的那个“中”。

1、什么是中资?是由什么构成的?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讨论一下中资。那么,什么是中资?所谓中资是指散落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有时候,为了说明问题,笔者又把它称为“资源资本”。笔者以为,人类社会中的资本,均由各种资源转化而来,因此,从运动、发展、转化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我们可以把各种资源当作广义资本来看待。当然,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且还非常苛刻。

但是,这并不能否认“资本是由资源转化而来的”客观事实。什么叫剩余价值?当然是由劳动资源转化而来的。由于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社会、经济、市场中的各种有用而尚未使用的事物,而具备了一定条件以后是可以转化为资本,所以在尚未转化前,资源便是一种处于中性的资本状态,所以笔者才把“资源”叫做“中资”。中资的特点是不具有资本性别,但具备了一定条件以后可转化为资本。

自然资源在具备了一定条件以后,可以转化为资本——以资源的方式进行投资;比如,各种社会关系,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可以转化为资本——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资本物质、价值的增长速度不同;比如,实行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资本物质、价值增长的速度不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本物质、价值的增长;比如,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知识、科学、文化、思想、信息等可以转化为资本——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程序与管理方法对资本物质、价值的增长有催化作用。

自然资源、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等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确实可以转化为资本物质、价值,但它们与现实意义上的资本物质、价值相比,又有微妙区别,至少我们不能直接把它们当作资本来对待。可是,它们又是具有物质质量的,这也是笔者要把资源当作“中性资本”的理由。人们谁也不能把它直接当作资本物质来对待,可是,它确确实实地具有资本意义!

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转化为资本的资源本身并不具有盈亏属性,而属于“中性物质”的范畴。只有当它们运动了起来之后,它们才可能具有盈亏的属性。因为要使资源运动是需要首先进行资本投入。这时,资源物质便携带了盈素或亏素。这个过程与物理学上的“摩擦生电”的原理很相似。

2、中资的本质?为何也体现资源性质?

具有资本意义不等于就是资本。人们不能不承认,它们具有的那种可以转化为资本的性质与意义或者说它们具有的这种性质就在于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于是,它们便具有了“中性资本”的性质。当然,它们也有质量,而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转化为能量物质。比如,当中国实施了市场经济制度以后,社会、企业的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并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骄人业绩。比如,有许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和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后劲就十分地强劲。

或许,有读者会问,既然中资是泛指资源事物与物质,那么,笔者为什么不直接就把它称为资源呢?这是由于:资源不仅具有资源意义,同样也具有资本意义。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一定形式的资源可以转化为资本。比如市场空间、社会购买力就是一种资源,可是,它们却有利于企业资本的增殖;再比如,我们知道,劳动力是一种具有资本意义的东西,可是,如果过剩,就会转化为资源。

关于这一点,真的与中子转化为质子和质子转化为中子的过程十分相似呢。当然,在中子转化为质子的过程中和质子转化为中子的过程,尚需要具备一定条件,而这种条件的产生,与中子、质子的数量关系,有直接关系。不是想怎么转化就怎么转化——体现为结合力或供求关系。比如在核物理学中就有一个“质量亏损”概念,指原子核的总质量小于质子、中子分立单时发生,结合能由此产生。

这一切似乎在说明,中性资本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具有质量的;质量越大,经济发展的后劲越小,因为能力反倒减少。相反,如果出现了“质量亏损”现象,那反倒说明经济发展后劲十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生产过剩造成需求不足;而只有需求旺盛时——由于经济“质量亏损”引起,表现为商品的供不应求状态——世界、区域、国家经济发展就有后劲。说明,经济与物理的运动状态相似。

这也就自然造成:一旦资源转化为资本或者说资本一旦投入,便具有了盈利、亏损属性,具有了资源转化为盈利、亏损的性质——资源转化为资本、利润的可能性越大。于是,资源转化为利润、资本的速度也就块一些。如此,自然也就说明,资本就是由资源转化而来,与“资本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并不矛盾,因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在劳动没有转化为剩余劳动、剩余价值之前,就是种资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2133.html

更多阅读

《反经》与组织管理控制系列(四):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运用

司马错曰:“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人;欲王者,务博其德。”在解决了职业经理团队的选人关键点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要面对的就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运用问题。任何企业都有其管理制度,无论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是明规则或是潜规

声明:《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裂变经济学》第一章·第2节(2)》为网友穿著布鞋走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