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改争论多方向不明确
刘牧樵
在对于我国医改的争论中,有3个报告引曾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29日刊登文章: 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说“中国医改不成功”,报告指出,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问题,其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报告还说,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此外,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期待变革。有打油诗评论. 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无钱莫进来,手术小刀似屠刀,老弱病残也要宰
由此,引起了人们对于我国医疗体制的大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走”市场化”道路还是走”公有制”道路,是学习”美国模式”还是”英国模式”.在这场争论中,人们普遍的看法理所当然是支持”公有制”模式,并且是以我国医疗改革前的城市医疗体系为标准,就是说看病不要自己付费,医生同样不要抓收入,大家都轻松.但是,国家有不会轻松了,因为它要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甚至听到了卫生部的声音:医院不能以经济效益作为”管理年”考评的标准,那些经营不善的医院的院长们终于找到了下台阶的理由了.可是,国家不但不给钱给医院,反而不断地以药品降价来安慰牢骚满腹的老百姓.医院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医患矛盾迅速上升!! 出现了“医闹”的新名词, 广东卫生厅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1月至6月,各级医疗机构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患方“暴力索赔”事件共200件,平均每月33件;5月发生最多,达41件。索赔金额多数为几万至数十万,最高一例发生于广东惠州市某大医院,索赔金额1500万元。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就云南“医闹”报道回答记者提问,称卫生部坚决打击这种严重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呼吁媒体不要丑化医疗机构。
2006年6月北大宿迁医改调研报告出台,报告认为:医卫核心问题并未解决。这个报告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李玲负责撰写的,她对“宿迁医改”作出了这样的评判:“‘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2006年12月,出现了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领衔的宿迁医改考察报告,报告对宿迁医疗改革的综合评价认为,其在绝对意义上增加了人们的福利。此评价跟此前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引起了普遍的关注。魏凤春虽然也点到了改革带来的新问题,诸如产权转让的混乱、医疗服务结构欠合理等。但他认为,宿迁改革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明确的借鉴意义。魏凤春认为,“对全国医疗卫生改革来讲,宿迁改革的意义有二:一是必须区分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中的职能定位,其次要指定医疗服务标准,并强化政府监管”。
上述两份报告所考察的地区是宿迁地区,该地区“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有沐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和宿城区、111个乡镇、1418个行政村、总人口515万、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宿迁地区134家公立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包括124所乡镇卫生院和10所县级以上医院,形成了合伙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独资等办医主体。民营卫生资产占全市卫生总资产由1999年的1.2%上升到2005年的64%。
我国的医改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但是,医疗改革的争论让大多数人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判断医改的方向,于是,对于医改的方向就有N种版本.本人欣赏的是”美国模式”, 著名卫生经济学家杜乐勋也认为:我倒是非常赞成美国模式。我们实际上缺乏对经济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那么在美国,对经济困难人群政府仍然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不管怎么说,我们应该承认,医疗技术的进步还是超过了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超过了政府的承受能力。这是全世界政府都面临的难题。我个人认为, ”美国模式”并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所理解的那种非常混乱市场模式,还是有序的、有法律约束的、有国家管理的成熟的市场模式。和他们比较起来,我国的医疗市场真是一个三不象的市场。有报道认为,我国医改的参考模式是”英国模式”,主要是指全民医疗模式。我并不反对这样理想的”英国模式”,只是我认为,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这样的理想模式,到头来,希望越大就会失望越大。不可否认,全民医疗模式必然是我国的发展模式,这是世界历史的必然,不需要争论。
我们所了解的更多的是医改方向的争论,看不到正确的方向,或者说没有明确的方向。卫生部的讲话模棱两可,大道理,太笼统。于是,我们就只好从卫生部发言人的只言片语中摸索方向。国家要逐步实现全民医疗,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医疗服务态度,实施社区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是,我们找不到这些明确方向的政策依据,我们也不知道怎样走才会朝正确的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