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资本价值、反资本价值?有什么本质特征?
物理学证明,当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时会发生湮灭并在湮灭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物质能量。如此是否可以说,当资本与反资本相遇时也会发生湮灭并在湮灭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物质能量呢?是的,回答是肯定的。笔者所以用洋洋300多万字和用了20年的时间来揭示资本的物质属性,目的就是想向读者阐述作为物质的资本所具有的这一特性。笔者坚信,只要是物质都对称存在,资本当然也不例外了。
(一)什么是资本价值?有什么本质特征?
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需要说清楚,那就是当资本与反资本相遇并湮灭之后,给世界经济、国家和企业经济都将带来了那些不良后果。这显然是需要首先讨论清楚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资本湮灭的问题,牵涉到我们对资本湮灭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牵涉到笔者为什么要创立资本场论。
1、什么是资本的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已经知道,资本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那么,作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资本是否也应该有属性自己的价值属性呢?当然,因为人们之所以要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原因就在于它能给使用者带来价值。所以,也有人称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那么,资本的价值属性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以为,是由于作为一种物质形式的资本本来具有使用价值,表现在能为使用者带来经济利益。
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资本价值的认识显然不能离开对资本使用价值的认识,就如同我们对引力的认识不能离开对质量的认识一样。在一般的情况下,引力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于这一点,我们有经典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为证。如此,是否说资本的使用价值与资本的质量同样存在这种关系?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为资本的使用价值是经济质量关系的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资本的使用价值是经典力学意义上的而非相对论力学意义上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经典力学上的质量概念,讲的是物体的重量的意思,相对论力学上的质量概念讲的是一种质能的变化关系,也就是两者对质量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人们一般认为,由于经典力学讲的是相对封闭系统中的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而相对论则是个开放的系统,所以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特例”。
为此,为说明问题,笔者不妨举一个实例。比如,一套具有资本意义的设备,其使用价值的大小或者说质量的大小并不在于人们购进它时实际花费了多少,而在于其实际使用效率的高低。如果其使用率不高,即便企业为购进它花费了大量的资本金,那我们也不能说它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更高的相对论力学意义上的价值,只能说明它只有经典力学意义上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那么,什么究竟什么是资本的价值呢?毫无疑问,它就是资本物质究竟有多大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就是说实践检验它是多少就是多少,而检验的结果自然就得到了资本物质的价值。这样,不管是资本物质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需要建立在资本物质质量与能量的变动关系上。
反之,当然也是成立的,就是说资本的价值需要用资本的实际使用率来衡量,而不能用购进它时一共花费了多少资本金来衡量。这也正是相对论经济学与经典经济学的微妙区别与内在联系。这也就说明,经典经济学上讲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正是相对论经济学“投入与产出”曲线上的一个“特例”,或者说是“一个点”。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如果企业的投入有部分不能发挥,就属于反价值。
2、资本价值的本质?为何体现为盈利度?
企业之所以要投入,当然是为了实现增殖,这是资本物质的本质。可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制约,任何一种资本形式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得到发挥,于是,这里面也就会存在着一个利用度的问题。在短缺经济时代,由于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都能销售出去——尽管仍然存在着不能百分之百利用的问题,但由于从整体上看企业尚处于盈利状态,所以这种非充分利用因素常常会被人忽略。
当然不能说这个不能充分被利用的问题就不存在,而只是说企业在盈利状态下的时候——尤其是在生产多少就能卖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量·本·利”的关系上,或者说人们常常会把精力集中在“扩大再生产”上。当然,这也不是说,上述是个不能引起企业注意的问题,而是说资本利润率非常高,绝对数量非常可观。于是,提高产品数量、降低成本就成为那时企业的追求了。
严格地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扩大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理论”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从企业的《会计报表》或《资本负债表》中读出这方面的内容。笔者为什么要把它们称为“经典经济学”或“经典管理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有这样一个指标却经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单位资本的利用率”或“单位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你都必须把资本的利润率放在第一位,因为同样的资本在不同时空环境中所取得的利益存在差异。或许你的资本利润率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如果与其他行业相比势必有差异,那都不能说你的经营管理是成功的、有效的,或者说自己的企业是存在问题的。当然,这只是不同行业间进行的比较,我们也可以把它推广到国与国、不同区域的比较上。
什么叫相对论经济学?就是要人们时刻关注相同质量的资本在不同的地方投入、其实际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同,就如同同样大的质量物质由于其所在的环境不同其实际重量不同的道理一样。比如一个人在地球、月球上的重量就不同。那么,我们如何对其进行考量呢?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看它究竟能够为使用者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而不能看人们购入它时用花了多少钱,表现为单位资本的盈利度。
(二)什么是反资本价值?有什么本质特征?
资本的价值与反价值始终都相互渗透在一起,可以说从有了资本那一天就有了资本价值与反价值的相互渗透形式的存在,也可以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就如同任何一种矿物都存在杂质的道理一样。这好像也应该成为哲学上的一条定律,当然不仅体现资本价值与反价值的渗透上。
1、什么是反资本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了解到:所谓资本的价值其实就是单位资本实际创造利润的能力,当然受环境制约。因此,对资本价值的考核就应当把它放置到一定的社会环境、资源环境、自然环境中,而不能仅仅是现在与过去比、与本行业的它们企业去比。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历史、跨行业、跨所有制、跨社会制度、跨经济制度,甚至跨自然生态环境的比较就显得十分重要。
可是,如果按照经典经济学原理即“投入与产出理论”或“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思维模式,那我们完全有理由把上述这些比较放置到次要的位置,因为企业的资本只要在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能够实现增殖即产出大于投入,那么资本的价值也就自然体现了出来,自然是可以得到自慰的了,所以也就不愁实现不了“扩大再生产”。而在这种状态下,“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确实能顺理成章。
首先,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因为没有劳动的参与也就不会有价值的剩余;其次,资本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就是说正由于有了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才有将其转化为资本的可能;第三,剩余价值的不断积累、转化,使企业有扩大再生产的可能与必要。难道错了吗?是的,至少把资本增殖或剩余价值积累建立在商品生产、销售关系上,至少未把非劳动因素及环境对资本增殖影响考虑进去。
大家知道,资本增殖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除了劳动上的还有非劳动上的,或者说劳动只是影响资本增殖的一个方面,尽管这个方面是不能低估的。比如劳动时间的绝对延长和在相同劳动时间里生产数量的相对增加等,都是影响资本增殖率的因素,而劳动技能和生产工艺、程序的改进,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的提高,都对资本增殖有促进作用。但是,这些绝不是使资本增殖的全部因素。
我们知道,实行计划经济与实行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差别就很大。试问,同样的一个国家、同样的一个企业、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经济体制下,其收益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差别?谁能说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人阶级付出的体力、脑力,一定小于改革开放后?另外,谁又能说中国工人阶级就比美国的工人阶级付出的少?可其收入为何有这么大的差距?难道用劳动创造价值能解释清楚?
如此,什么又是反资本价值?笔者以为,它是由资本投入或投入资本的结构的错位而形成的一种制约资本增殖的一种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可能来自企业,也可能来自企业以外,因而它制约了经济社会的经济增长和资本增殖。由于这种作用力与促使经济增长、资本增殖的那种作用力是完全相反的,所以笔者把它称为反资本价值。反资本还有价值?当然,只是这种价值对于其所有者来说是反的。
2、反资本价值的本质?为何体现亏损度?
或许有读者会说,反资本价值是非经济过程、反经济过程,所以它不在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内。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正与反都是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我们是正的东西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就是反;而对于我们是反的东西,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就是正。这是由于,对于整个宇宙、星云、星系和自然界、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来说,正、反往往是已经被中和。
这样,也就反过来证明了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即“劳动是价值唯一来源”的论断具有相对意义上的科学性质。请注意,这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因为世界上压根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东西,也就更不要说真理。当然,真理的相对性是由物质运动的相对性决定的了。换句话说,由于物质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所以也就决定了人类对物质运动规律认识上的相对性质。相对性当然也会体现在资本价值上。
我们应该承认,任何一种东西和东西的运动都不是绝对的,当然包括我们目前所知的那个所谓的宇宙、星云、星系和地球上的生物、动物、人类和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内。与上述这些东西相比,资本产生、存在、积累的历史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了。至少我们知道,它是人类产生之后才出现的一种东西,或者说有了人类、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以后,才有了资本的存在与运动。
这是再简单也没有的道理了。如此,笔者不禁要问,既然资本有生的历史,那为什么就没有死的历史?既然资本生的历史体现为价值属性,那资本死的历史为什么就不体现反价值属性?那么,反资本价值的本质体现的又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它体现的正是资本的贬值,表现为亏损度。从核算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企业亏损的增加必然是企业资本总质量的减少,而利润余额是盈亏“中和”的产物。
于是,笔者不仅要问那些矜持“劳动是价值唯一来源”的人们一句话了,那就是,如果说“劳动是价值唯一来源”的话,那么劳动是否也是反价值的“唯一来源”?如果不是,那么反价值是由谁创造的?如果是,那么这个创造反价值的人是否能说他是“反劳动”者?亲爱的资本的博学者:您学的东西比我多,自然懂得比我多,那您能告诉我“反价值”与“反劳动”是些什么?现在就向您讨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