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谨防“人本经济学”思潮的再泛滥(2)



——“人本经济学”思潮是与“科学发展观”搞对立

 

崔长林

二、什么是“物本经济学”?为何是唯物主义经济观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与“人本经济学”是两个范畴?是因为一个是政府行为,一个是经济行为,虽然两者不无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两回事儿。大家知道,政府行为是不能代替经济行为的,这就如同不能用政治代替经济一样。换句话说,政府应该做的是如何保护经济事物的正常、平稳地运行,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经济发展需要人来做,所以体现“人文关怀”就等于是调动积极性。

 

(一)什么是“物本经济学”?本质为何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显然,“物本经济学”是比照着“人本经济学”的称谓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学种类。在此之前,曾经被人们错误地理解为是单纯追求资本、金钱和物质享受的经济学。很显然,这样的理解,并非是“物本经济学”本质,而恰恰是“人本经济学”本质,因为资本、金钱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追求物的人。

 

1、什么是“物本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物本”取得是“以物为本”之意义。由于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客观世界是物质的,所以它是建筑在“物质第一性”即“物质决定意识”基础上的东西。笔者以为,传统经济学之所以会堕落为“解释经济现象”的学问,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认识“世界是物质的”这一根本属性,并错误地把“人与人”的关系当作经济学研究核心。其实,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为何常会堕落为“算命先生”的原因。

 

这当然不是说“人与人”的关系就一定不能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而是说如果把它当作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那么就必然导致“只见人,不见物”的狭隘境界。如果没有搞错的话,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争斗,都与这种狭隘有关。比如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市场竞争和市场上的恶性竞争的产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物而争,倒不如说体现的是“人与人”之争,或者说是不同思想、价值之争。

 

而“物本经济学”就不同了,由于它是从客观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原理出发,追求的是包括人类社会、人类意识在内的各种物质的存在与运动规律,而不仅是个人、企业、国家局部利益的得失,所以说“物本经济学”的本质体现的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体现。什么叫唯物主义?连意识、资本的物质性都不承认,是唯物主义吗?

 

不是唯物主义的人,也就不可能成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当然就更谈不到唯物辩证法。比如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对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就缺乏对其物质性的理解,误以为只要政治制度变了经济制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于是在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的时期就开始搞计划经济,殊不知计划经济需要建筑在商品相对丰富、过剩的基础上,计划经济的本质是对商品、市场结构的调整。

 

这难道不是“只见人,不见树木”或者说“只见人,不见物”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经济为什么总发展不起来,总是赶不上一些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同了,由于他们能够承认资本的物质性,由于他们敢于承认人的个人私欲,所以他们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当然,这也不是说,其经济发展就没问题。追求资本物质当然不能过头。

 

而产品过剩、生产过剩、资本过剩便是这种追求的必然产物,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常常会因此而引发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并波及到我们。可是,如果我们能够从“物本”及物质存在与运动原理上去考虑问题,从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运动趋势、运动规律上去考虑问题,那么由此而产生的一切恶果就可能避免。试问,生产过剩的本质是什么?难道不是经济质量、经济能量的过剩?

 

2、“物本经济学”的本质?为何体现按规律办事?

 

显然,笔者所以得出上述的结论,就是由于是站在了物的角度、或是由于站在“物为”的角度去看问题,而绝不是只站在人的角度、或是只站在“人为”的角度去看问题。比如,如果只站在人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或者只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去看问题,那么产品、生产、资本的过剩危机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盲目地追求资本增殖、追求个人名利,皆缘于“以人为本”。

 

那么,一个国家的经济怎么才能发展起来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按照经济物质的运动规律办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人尊重了资本的物质性,尊重了商品的物质性,尊重了市场的物质性和客观性,尊重了人们都想尽快发家致富的愿望,所以我国的经济建设才取得令世界瞩目的辉煌的业绩。尽管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一定是物质的、客观的,这不更便于对腐败的整治吗?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谨防“人本经济学”思潮的再泛滥(2)

 

在这方面,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可谓是大方之家。在我国农村搞的“包产到户”和“两先政策”的出台即“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让一部分沿海城市开放起来”,以及“摸着石头过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都是建立在承认现实,承认差距,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那倒是尊重了人权,可是,如果按照那种思路搞,中国经济能上去吗?

 

大家知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着的灵魂,而它的本质就是让人们讲物质性、客观性和差异性。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的情况各有各的不同,如果不讲物质性、客观性和差异性而搞什么“人本经济”、“自主劳动”的话,那不“乱了套”才怪了呢!但是,如果能搞“相对论经济”的话,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经济”或者说“差异经济”,那才是中国经济的一条金光大道!

 

(二)为什么说“物本经济学”是唯物主义经济观的具体表现?

 

大家知道,牛顿是有名的有神论者,可是,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能够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那么远呢?如果没有搞错,就是因为他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万有引力场。因此,笔者以为,我们要想使经济研究成为科学,一个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就是,就是要敢于承认,商品、资本、市场的物质性。

 

1、把研究对象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是科学对人的要求

 

“物本经济学”的理论实质是追求包括人、人的思维、资本、市场在内的物质的运动规律,不像有些人描述的,追求个人名利。但也不排斥,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只要它能够体现、符合人的这种“物”的本质特征和物质属性、价值取向和规律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本经济学”与“人本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应的而不是绝对对立,是差异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关系,或者说是互补的而不是排斥的。

 

当然,要想实现这种“互补”就需要把“人本经济学”看成是“物本经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凌驾于“物本经济学”之上,因为“物本经济学”的本质或者说是核心是,要求人们遵守“自然辩证法”而不是勾心斗角的方法。笔者为什么要引导人们去发现亏损物质资源、亏损自然资源、亏损社会资源、亏损意识资源、亏损经济资源、亏损资本等资源呢?因为资源乃资本之源泉也。

 

人的劳动、人的关系只不过是这些广袤资源海洋中的一分子而已。既然宇宙时空中、自然生态与环境中蕴藏着如此丰富的“资本之源”,那又为什么为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点蝇头小利而不惜发动战争和搞什么恐怖主义?再说,谁能说战争的最后胜利者是发动战争的人,而不是反侵略战争的人?谁说战争可以增加就业?谁说战争是一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试问,能源危机的祸根在哪里?

 

试想,如果没有爆发两场伊拉克战争,每桶原油的价格能突破70美元吗?再问,与不发动伊拉克战争相比,美国人从战争中获得的利益多,还是从战争中失去的利益多?我看,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美国人更愚蠢的了!这才叫做既“赔了夫人,又折兵”呢!当然,这也不是说,战争前的伊拉克在萨达姆统治下就没问题,而是说从经济学的角度、从“物本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两场战争弊大于利。

 

我想,如果美国人知道战争后的伊拉克和世界经济会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和动荡,布什总统绝不去做这么不划算的事情,更不要说战争给地球生态、给伊拉克人民、美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给世界造成的分裂局面了。可是,如果布什总统事先就掌握了“物本经济学”原理,而不是“人本经济学”原理,又能把用于战争的资本用在非洲人民的脱贫致富上,恐怕他的名字将与日月同辉,与历史同在。

 

2、“物本经济学”为何是唯物主义经济观的具体表现?

 

经济学就是经济学,经济学不研究经济物质、经济结构、经济机制,经济趋势和经济规律,还能叫经济学吗?诚然,像香港大学教授张五常先生说得那样,“经济学是为了解释现象”的。可是,如果把经济学的任务确定为“解释现象”,就大错而特错了。经济学难道不需要揭示经济本质吗?难道不需要为人提供方法论武器?可是,如果把经济学定位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误以为一部经济学的历史就是解析“人与人”关系的历史,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次之,实在太荒谬了。

 

可以肯定地说,物质不仅可以决定意识,同样也可以决定经济运动规律,就像物质质量可以决定物质引力场大小的道理一样。如果我们能够把人看作是一种自然物,而又是一种具有劣根性的地球主宰——因为这是客观存在,不管它的行为、想法是否客观、合理,这样,岂不就可以把“人本经济学”纳入到“物本经济学”怀抱?那岂不“善之善者也”?而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本经济学”确实“以人为本”了。应该承认,人首先具有物质属性,然后才具有价值属性;价值属性是由物质属性决定的。

 

想做一位成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并不难,因为“物本经济学”已经把成功的奥秘写在了纸上,那就是——天体、自然界物质的运动状态、规律是有“型”的,这个“型”对于地上、人间经济学、管理学学者和企业家来说,就是一本“经”,而它的名字就叫做“自然辩证法”;如果人们能掌握了它们的存在与运动状态、运动趋势和运动规律及规律的变化,就知道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了。

 

那么,这部“自然辩证法”究竟又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它真的有如此大的魅力吗?是的,回答是肯定的。第一,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世界除了物质和物质的运动规律以外什么都没有。第二,只要是物质都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而物质之所以具有规律性就在于有场的作用与制约,场是一切物质运动规律的发祥地;第三,发现规律是成功之母,认识、利用规律是成功之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2077.html

更多阅读

谨防上当:社交网络并非灵丹妙药(2)

  有时候,网络社交媒体咨询师们的营销活动也会同其客户的广告营销撞车。身为咨询师的詹姆斯·安德鲁(James Andrews)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去年年初,安德鲁还在Ketchum公关公司工作。他负责帮助Newell Rubbermaid,Monster Worldwide以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2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1890年,英国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发表了《经济学原理》,在他看来,商品的价格(价值),既取决于劳动等客观因素,即供给;同时,也取决于效用等主观因素,即需求。 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格。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也就是现在

声明:《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谨防“人本经济学”思潮的再泛滥(2)》为网友夜深忽梦少年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