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保健品营销,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会议营销”“广告营销”“活动营销”,这么多的营销名词确实曾成就了很多保健品的营销之路。到如今,保健品在我国已经可以用“种类繁多”“功效齐全”来形容了,保健品从初探市场时期的几大品类到现在的各种产品形态,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人很早以前就对保健品营销做推断,认为一种保健品的生命周期在5年以内,甚至更短。我们先不去谈论这样的推断是否准确,但我们已经看到诸多的保健品从上市到退市也不过是短短的2-3年,真正能冲破5年大关的保健品并不多见。
然而在保健品这个行业中,一些成功的品牌仍在市场上风头正胜。国际知名品牌如安利、雅芳;国内较成功品牌如珍奥等等。关于保健品的市场可以用“千变万化”来形容。因保健品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活,国家也在不同时期对保健品做以规范化的管理。从《直销法》的实施,到不断修订保健品的广告发布规范,政府的行政干预一方面是为了规范行业的合法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保健品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其中更包括人们对保健品的认识问题。
保健品给人的直观概念是:对人体的某种机能有调节、改善的作用。很大一部分观念认为,保健品对某些疾病甚至有“治疗”作用。而商家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保健品进行各种名目的广告包装,期待让更多的消费者成为自己的忠诚客户。其实,消费者都有理性的一面,认识到保健品的调节、保养功能似乎并不难。但要让商家不去刻意宣传保健品的“治疗功效”则并不容易。
对保健品之所以有“言必谈功效”的情形,除了商家的炒做、行业的特点外,我认为更折射出我国当前的医疗水平有待提高。试想如果医疗能更好的解决人们的病痛,那么是不是保健品的“功效宣传”就相形见拙了?当然,保健品的兴盛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被“亚健康”包围的尴尬局面。
我们时常会看见报纸或电视台报道某某保健品夸大宣传的新闻。而后果的严重和给人们造成的身心伤害并没有让商家觉醒,写到这里不禁问:难道保健品就不能用你本来的面目视人?就不能向人们展现保健品的真实魅力吗?保健品,重在“养生”而非治疗,这是很浅显的道理。追溯到我国古代已有“食疗”的先例,可谓是保健品的鼻祖了,讲究逐日调理,滋补养生,这俨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大瑰宝。
为了中国庞大的市场,为了让人们真正享受保健的魅力,中国的保健品营销应早日回归“文化”的内涵,真正把“调养”“保健”功能如实的反映出来。让健康正大光明的走进人们的茶余饭后,也让中国的保健行业拨云见日,与洋品牌形成“文化对峙”,最终能以一种民族文化产品的姿态走到世界民众面前。当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以本性为诉求的时候,相信商家也会发现保健品营销也变成了一种弘扬民族文化的事业,这样的保健品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