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饮水[续]
5, 忌生饮地表水。
饮用生水虽能止渴,但若饮生地表水会引起肠炎、肝炎、痢疾、伤寒、霍乱等传染病,因为未经煮沸的地表水,常含有致病菌和寄生虫。即使经过消毒处理的城市自来水也不能生饮,因为城市自来水一般都是用氯气做消毒剂,生水中常含有过量的氯,饮了含有过量的氯的生水,人体就会受到氯的毒害,而在煮沸的情况下过量的氯就挥发了。所以最好饮用煮沸后的温开水。
6, 饮用温度较低的开水。
不要饮温度太低的冰镇水。所谓低温开水,是将烧开的水凉到25℃左右。低温开水内聚力增大,分子间更加紧密,表面张力和水的密度、拈滞度、导电率等理化性能都有改变,其生物活性比自然水要高4—5倍,这些性质与人体细胞的液体十分接近,最易于渗透入细胞,容易被人体吸收。经常饮用温开水,不仅可以起到激活内分泌腺及心、肝、肾的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保持皮肤水分,使人容光焕发;温开水的活性还在于提高脏器脱氧氢酶的活性,有利于将肌肉中被称为“疲劳素”的乳酸降低,使人尽快地恢复体力与精力。所以,生活中尤其是活动后喝低温开水是十分有益的。有许多朋友在夏天喜欢喝“瓦凉瓦凉”的冰镇水,其实这绝对是错误的。在夏季天气较热的情况下,可以喝在室温环境下冷却的白开水,而绝不应该喝冰镇的水。冰镇过的水的确可以使口腔周围变冷,但对血管的刺激过于强烈引起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尤其对胃粘膜的刺激很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重者还会引起胃痉挛和腹泻。
7, 用餐前空腹要喝水,进餐时有汤有水。
用餐前空腹喝水,是说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每天分泌的总量达8000毫升左右。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进餐时要有汤有水呢? 因为,进餐时喝一定数量的汤水,有助于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动时,将食物和胃液搅拌,进行初步的消化,并供应更多的水分,以有利于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作用。如果餐前、餐时不补充适量的水分,当饭后胃液大量分泌时体液失水,势必引起口渴。这个时候再喝水,就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要因喝水过多而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8, 尽量多饮优质矿泉水。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饮用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许可的优质矿泉水,优质矿泉水对人体的好处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