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



省委六届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坚持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突出任务,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仅就“十一五”期间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几点建议。

一、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瓶颈

中科院《2005年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总资产负债质量系数全负,最高的是贵州-2.09,最低的是上海-0.84。河北相对资产49.21%,相对负债-50.79%,相对净资产-1.58%,资产质量系数1.48,负债质量系数-1.52,全国排14位。按系统分,河北省生产支持系统资产51.11%,负债48.89%,相对净资产2.22%;发展支持系统资产57.98%,负债42.02%,相对净资产15.96%;环境支持系统资产35.16%,负债64.84%,相对净资产-29.68%;社会支持系统资产50.88%,负债49.12%,相对净资产1.75%;智力支持系统资产45.23%,负债54.77%,净资产-9.55%。从统计数据上看,环境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资产均呈负数,我省的生态环境形势已经是相当严峻,引进和稳定人才队伍已经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从近几年实际情况看,我省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给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

(一)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障碍

目前,我省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或1/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人均煤炭储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人均天然气储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预计至2020年,我省人口将达到7448万,人均资源占有量将持续下降。

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效率低下。每千克标准煤的产出效益,我省为0.64美元,全国平均为O.86美元,世界平均1.88美元。与世界先进水平比,我省水泥综合能耗高45%,吨钢综合能耗高30%,火电供电能耗高1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 -3倍,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利用效率低下已成为影响我省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由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近年来我省生态退化范围迅速扩大,危害程度日趋加剧。主要表现为:原始林所剩无几,森林总体质量低下;退化草场已占全部天然草场的70%;沙化土地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已达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9%;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十一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

复合性环境污染加剧。环境污染已从陆地蔓延到近海水域,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形成了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态势。我省GDP居全国第5位,但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分别居全第3、3、2位,远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全省11个设区市,除秦皇岛、廊坊两市外,其他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都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主要污染物超标2至3倍,省会石家庄空气环境质量徘徊在全国47个重点监控城市的后位。2004年,全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20.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2.6亿吨;工业废气排放量21713.7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11554.3亿标立方米,工业粉尘排放量72.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16764.9万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突出因素,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GDP的4-5%。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时空分布不协调加剧了我省人与资源的矛盾

与其它省份相比,我省主要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更为显著。例如, 我省18.7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山地7.02万平方公里,占37.40%;高原2.43万平方公里,占12.97%;丘陵0.91万平方公里,占4.83%;盆地2.27万平方公里,占12.10%;湖泊洼淀4156平方公里,占2.21%。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看,全省现有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4.55%,旱地占耕地面积的97.81%;未利用土地4116.80千公顷,占22.86%。这些环境脆弱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难以承受庞大的人口压力,难以支持大规模资源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

近年来,一些地区忽视地域特点和比较优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区域内和区域间有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进一步加剧。部分地区正在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并付出巨大代价的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例如,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高耗水产业;在能源短缺地区发展高耗能产业;在环境脆弱地区发展高污染产业;在耕地资源匮乏地区发展土地耗费型产业,甚至滥占滥用耕地。部分地区脱离我省人口和资源的基本省情,片面追求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供给的紧张状况。

(三)战略性资源供需矛盾将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战略性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我省战略性资源供需关系紧张,部分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如,2004年我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已超过45%,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我国剩余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3.8亿吨,以目前的产能计算,14年后将出现石油枯竭局面。根据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已经占有了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4%。

因此,在考虑我省人与资源关系时,必须把战略性资源的保障放在突出位置。如果我省不能及时建立战略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替代、动态优化和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综合应变能力,一旦战略性资源供需矛盾超出限度,势必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大紧迫性

(一)粗放式增长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近年来,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加大投资是推动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我省工业基础比较落后、工业产品普遍短缺的时期,加快投资、增加生产能力是必要的,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投资需求仍然是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必须把握好投资的力度和适时调整投资结构。尤其在工业产品供需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还一味扩大生产能力,甚至采用过度投资去增加所谓新的需求,然后又以更大的投资去维系新的需求并以此实现对生产能力的消化,从而保持经济的继续快速增长,这种增长方式无疑是不可持续的。单纯以增加生产能力为目标,就会进入以大量消耗各种资源包括能源为特征的“投资——重化工业——再投资”封闭式的恶性循环,陷进以投资拉动投资的怪圈。例如,建设一个钢铁厂所消耗的钢材就相当于其本身年生产能力的35-40%。也就是说,在大上钢铁项目时,钢材市场需求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钢铁项目自身的消耗,而不能反映社会对钢材的真实需求,会造成虚假的市场繁荣。待到钢铁项目全部建成之后,势必出现生产能力的过剩,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我省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主要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对品种、质量和款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顾这些新的要求,只是单纯地扩大产能,是没有出路的,也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因而是不可持续的。

(二)过分依靠资源大量消耗去实现经济增长终难为继

我省有5000余年的文明历史,区域开发历史久远,加上人口众多,因此越是接近现代,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处于一种极度压力的状态。这种随时间呈非线性增长的人类活动强度,对于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附加的压力。

由于装备和工艺以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我省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例如火力发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我国能源、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市场价格也越涨越高。比如,2005年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就上涨71.5%,使钢铁工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影响经济效益。另外,我国进口的大宗商品约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的年通过能力约5亿吨,已接近饱和。一旦国际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将直接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

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由能源和其他各种矿产资源的这种大量消耗继续迅猛增长,我国发展的路子是走不下去的。况且,这种高消耗又带来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其它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三)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产业分工中将永处被动地位

我国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廉价劳动力大军进入国际生产和贸易体系之后,明显提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力,引起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的加工工业已经成为国际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必须看到,2004年我省对外贸易总额135.30亿美元,虽已跃居全国第10位,但初级产品占20%的份额。我省初级产品的特点是“两头在外”,突出问题是:前头技术开发严重不足,关键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或者主要依靠引进;后头销售和服务网络也基本为外商所控制,利润的大头在别人手里,我们只是承担中间加工或者组装的任务,收取少量的加工费。我们成了“世界工厂”,而工业污染也留在了我省。同时,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产品研发、销售网络、市场开拓等则重视不够,不仅丢掉了利润的大头,而且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当然,由于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发展加工贸易对我省扩大就业、增加财政积累是有利的。但我们决不能满足于承担简单的加工装配,一定要不断提高层次,逐步掌握关键技术。

当今的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谁掌握了知识产权,谁就掌握了主动。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就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三、对“十一五”期间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价格体系。目前,我省的资源定价依然偏低,给企业造成一种误导——既然资源价格偏低,没必要节省使用,没必要更换耗费资源较多的旧技术设备。资源成本是资源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成本包括资源生产成本(指资源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要素成本)、资源使用成本(指使用资源导致资源存量减少而应支付的补偿)和环境污染成本(指使用资源导致环境污染而应支付的费用)。合理的资源价格将使社会和企业明确和强化节约意识,更加注重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尽快减少以资源浪费换效益的现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摒弃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传统增长方式,建立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省委六届八次会议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求我们摒弃过去那种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传统增长方式,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走出一条我省特色的、创新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优化农业结构,又要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旅游、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既要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树立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使用三者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对地方政绩的考核主要看产值和经济增长率,而忽视考核资源消耗率、环境受损害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做法。为此,我们应加快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进度,力求突破,增加试点,推广应用。

(三)认真落实“一线两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一线地区”要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崛起的战略机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两厢地区”要实行激励性财政政策和投资倾斜,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要以重点地区的发展和突破,带动全省经济协调发展和总体实力的快速提升;以优势产业的壮大和扩散延伸,加快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整体发展水平提高;以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为重点,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总揽,全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为依托,大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支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建立健全保障区域经济自主、良性发展的有效机制。

(四)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快城镇化建设,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出现了超越国情、浪费土地、损害农民合法利益等粗放发展的势头,城市建设也有摊子越铺越大、标准越搞越高、占地越来越多的苗头。要从省情出发,汲取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要加强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促进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同时,也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条件,继续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五)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做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做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在专项规划的指导下,继续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争取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以生物技术创新为龙头,带动现代农业和医药事业发展,确保食物安全,提高全民营养和健康水平。发展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和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社会。促进先进文化发展,提高全社会科技文化素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1794.html

更多阅读

双一章诵读法解悉熊春锦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要融汇在其中。我们所习惯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和可得出结论的实验证伪的方法。在思维领域,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

双一章诵读法解悉熊春锦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要融汇在其中。我们所习惯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和可得出结论的实验证伪的方法。在思维领域,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现在我们要继承祖先们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十大建议 计算机的十大建议

承东启西、均衡发展中原经济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十大建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中心 史璞2010-9-19“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加快河南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支持中原经济区规划更科学、更合理、更可行,根据长期的调研结果提出十个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及政策选择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刘秀莲2013-1-23 13:49:43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2期第5~12页内容提要: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进入了关键时期,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

声明:《十一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为网友你和他的幸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