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度”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医药研发的可能性,先声药业最近又投入4亿元搞研发,这将彻底否定中国医药无研发的历史。但这只是看到了光鲜的一面,石药“恩必普”的研发耗资巨大,即便是以豪华、高端的研发团队开发了独家专利产品,但近两年了市场却并未认可?怎样才是“中国式”研发?
先声:异军突起
由于西方对于“神秘”的中药的不了解,所以中药一直没有进入美国医保目录,许多人仍对重要的所谓“功效”持怀疑态度。但就在数月前,以中药为主打的南京先声药业成为第一个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化学生物药公司,让无数人目瞪口呆。
即使西方大多数人对中药不感兴趣,但中国无限广阔的医药市场仍让许多野心家垂涎三尺。先声作为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在纽约上市的化学及生物药企业,就成为了国外投资者必须的选择。目前为止,先声药业已成功募集资金2.26亿美元,而其市值也超过10美元。
虽然先声在美国上市与其东家联想等周边势力的暗助分不开,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他们自身的实力——其主打的超级抗癌药“恩度”作为世界第一个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抗肿瘤新药,受到世界广泛的关注。无论如何,先声结束国人医药无研发的历史这一功劳,是少不了的。
一年前,罗永章博士率领研发团队突破了困扰西方医学界30多年的控制肿瘤的难题,研制出低成本的超级抗癌药“恩度”;此后仅三个月,先声药业即斥资两亿收购“恩度”自主知识产权的烟台麦得津公司80%的股份,创造了当时国内医药界单一品种最大金额的并购。然而,这笔钱显然没有白花,已经给先生带了巨额的回报。另据估算,“恩度”的市场前景约为100亿美元。
正是由于重视自主研发药物,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抓住时机开辟市场,先声药业从两年前一家二线药企一跃成为华尔街的中药招牌。
5月26日,先声还对外宣布将在几年内利用海外上市筹集的资金,投入4亿元人民币,作为公司创新药物与首入市场非专利药物研究开发的专项资金。这可能是中国民族医药企业投入的最大一笔研发专项资金。
目前,先声药业拥有约40种药品的产品组合,除了“恩度”,包括“再林”、“必存”、“英太青”等品牌的年销售额均上亿,在各自的治疗领域内都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
石药:欲罢不能
无独有偶,医药老大石药也注入巨资,研制了自己的超级品牌“恩比普”。与“恩度”的独创性类似,“恩比普” 是我国脑血管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填补了我国脑血管病治疗领域无自主研发高科技药品的空白,更填补了世界脑血管领域“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空白。再加上国家“86.3”计划的鼎力相助,不可不谓强势……但“恩比普”投入市场快两年了,国内的反响似乎不是很大。虽然自己仍是医药老大,可眼瞅着自己费尽心机宣传的“恩必普”没有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石药上下能不着急嘛。
应该说,无论从营销整体战略还是具体研发上看,石药做的都是不错的。
资本雄厚——石药集团是1997年由河北制药集团和石家庄一药、二药、四药等四家制药企业强强联合组建的,其利税、利润两项指标在我国医药行业都排第一,是全国四大抗生素和四大维生素生产基地之一;设计规划合理——石药强调自主研究开发新技术,使产学研结合,积极地整合科研开发体系,成为流水线式的生产线,后劲十足;石药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进人才战略,为此,石药每年动辄拿出几千万甚至上亿元。
而石药的终端亦不差,拥有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终端服务等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和营销手段,号称“科技纵向到顶,网络纵向到底”。
就从“恩必普”这个项目来看,其主要成分源于天然植物,不良反应低;独有的“增加缺血区再灌注,保护线粒体功能”双重对抗脑缺血作用是石药集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多年合作的结果,属国际首创。在对外宣布研制成功后,该产品也及时申请了专利保护,行政保护期长达20年——利用对某个医药领域的领先技术赢取利润20年,就算是辉瑞、强生等国际医药巨鳄也会眼红的。
然而不管石药做了多么大的调整,即使到处透着一个“强”字,但市场始终对“恩比普”不愠不火。如今先声的成功,更加让其辗转反侧。
联想:君临天下
以上两个例子看似很难,但如果我们把联想的介入考虑其中的话,似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年前,先声之所以立排万难,在有跨国医药巨头在内的数十个势力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具有其它企业所没有的资金迅速流动能力,能够提出高额且可靠的条件,在签约的第二天,先声就支付了2亿的收购现金。先声的成功固然有其它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资金无法迅速到位的原因,但若不是联想的那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财力,这样的机遇又怎能抓到呢?
早在2005年10月,联想集团就让旗下子公司联想弘毅入主先声。进入这样一家二线企业不是盲目的,而是能让联想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以较低成本快速进入医药市场。也正是这看似不着边际的棋,让其得到了意想不到又在意料之中的回报。作为先声第二大股东,联想弘毅在先声美国上市当天出售部分先声股票就套现3300万美元。按照当时先声股票的价格,联想弘毅手中剩余的23%股票的市值已经达到2.1亿美元,这意味着它当年的投资收益同样翻了8倍。
很明显,IT巨头联想对先声的投资就是获得巨额回报,而现在又把手伸向了石药——当然,联想从来没有刻意遮掩过。
6月16日上午,在第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召开期间,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带团队来到石家庄与石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以8.7亿元拿到石药百分之百的国有产权。
联想对外宣称,这样的强强联合,会为石药今后的发展提供各种资源:资金,整理上下游产品和市场策略,提供管理经验,提供智慧资源——这对石药的整治将是全方位的。此外,联想计划在未来5年内拟计划投资50亿元,使石药集团新增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25亿元,以实现联想全面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目标。而这些石药原先所缺乏的,或许就是“恩比普”情况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石药会不会是下一个先声?显然,以石药在医药界全国第一的身份而言,这么说是太低估它了。
什么是中国式研发
就在联想收购石药的同一天,河北省另一家大型制药企业——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确定了战略合作框架。
石药和华药选择了自己的变革之路,而他们的变化仅仅是中国医药产业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背后又是一种什么境况呢?似乎合作的双方无论是营销机构,还是研发机构,宗旨都是某领域的巨头或权威,这意味着生产资料的“强强联合”、优化配置正在流行。事实上,从2006年全球主要市场的增幅变缓以来,全球的主要医药公司都在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整合、裁员。中国医药业也不例外。
我国药企在化学药的研发上普遍不具有优势和特色,而且研发上的水平与欧美的差距有50年到100年,而我国的天然药物和生物制药却有着一定优势。天然药物是我国特色的中药,生物制药在研发上与国外大概只相差10年左右。因此,要想与这些跨国巨头抗衡,就必须剑走偏锋,在天然药物和生物药品领域开拓
而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即由于资金不足,许多企业有限的投入只能用来制仿制药,这样如何达到“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研发投入达到3%的目标?
现在,很多人都看好“联想模式”——非医药业巨头投资医药企业,在利益互补而不相冲突的情况下达到共赢。但这能不能等同于“中国模式”?即使目前双方的筹备比较充分,但仍存在隐患。
比如说,投资方联想虽然有“全球第三计算机生产商”的光环,但这种虚的东西并不是放在哪里都能发光的——联想本身并不是靠医药起家,准确地说,是跟医药一点都不沾边的IT业。虽说此次行动能使联想业务扩大,但圈里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业精于专。联想能否依靠自身雄厚实力产生一个新的高潮,关键还是看医药的一线情况。
还有更甚,从一开始石药抛出近乎苛刻的“择偶”条件,到决定买家之后的神秘低调,无不让人怀疑此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此事会不会成为以后各地政府扶持地方药企的惯例?政府干预如何避免一厢情愿?为了不给已加入WTO的中国政府太大压力,或许仍然遵循以市场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适当行政干预的原则为宜。
尽管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销售年年递增,但利润持续降低,以税前的利润率计,2003年为9.4%,2006年降到了7.98%,使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只占总资本的0.2%。为了不再一昧走仿制的路子,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给老百姓带来直接的实惠,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