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分众并购框架的报道很多,对分众的关注,是从06年开始的。在宁波工作的那段时间,接触更多的是聚众。包括我们分公司的商都大厦和集团总部的电梯口,都是聚众的产品。我是说聚众都干到分众的老家了,宁波人江南春不知作何感想。后来来上海,工作一头雾水,又逢老板与员工的蜜月期结束aihuau.com,无心关注。我也是后知后觉(悟性低嘛),直到有一天,我住的武夷路武夷花园的安静的电梯里出现了两块平板,我才知道,噢,分众又干起来了。我是说,烦!俺仅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考察一下框架这个产品:首先,俺就不是他的用户。几乎没有人是。于是,我因为要回家睡觉,要乘电梯,被迫成为分众的牺牲品。其次,这个产品带给客户的体验十分差。电梯间本来就拥挤,框架在设计上又十分失败,一个不够,还加了两个。人被夹在中间,吸收框架发出来的热量、噪音和光波幅射。给人的感觉是一进了电梯就像进了罗森的微波炉。好在框架开始只是播一些公益性的题材,一直没有商业的广告。其它的小区我不知道,但我住的小区是这样。分众那么大的公司客源应该不愁呀,怎么就天天播“说话的艺术”呢。虽然不解,想也挺好。谢天谢地,终于有一天,也就是框架在咱小区不到一个月,就关闭了。关闭的原因不得而知,2.0是一个灼手可热的词。托马思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出了“全球化2.0”,在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web2.0”。这下好了,江南春一抬手,甩出了“框架2.0”。概念不错啊。但它把战线拉到了咱们宁静的生活区,商业无孔不入,也太那个了吧——太“烦人2.0”了。直到今天,咱看到了框架的黯然退场
![分众传媒框架广告 分众传媒框架产品的思考](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134788347473.jpeg)
——是为“白白2.0”。又及:这几天,关于达能并购娃哈哈的传闻不断,笔者所在的文具行业,又看到了众多国外资本蚕食中国企业的案例,心情十分复杂。以上对框架批判,也是基于一种良好的祝愿吧。洋鬼子们挟资本以令诸侯,太他妈的2.0了。无论分众还是聚众都是中国的公司。希望能与国际的4A广告公司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