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金牌企业排行榜早已尘埃落定,这其中有让河南人为之一振的消息:河南省有六家企业跻身前50强,其中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雄居榜首。
2004年8月,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会将在北京举行,世界各国肉类组织齐聚中国,将更有利于我国了解当今相关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促使更多的国际伙伴与我国肉类食品企业进行国际性合作。河南省更是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肉类行业的扶持力度,涌现出以双汇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全面带动河南省外贸经济的发展。在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布的名录中,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加工等被列为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之首。在我们思索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如何将自己的农产品优势推出去的时候,双汇的做法也许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那就是,走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的路子。
双汇现状令人鼓舞
目前,双汇资产总额达45亿元,固定资产25亿元,员工25000余名,拥有56家国外子公司,并在洛杉矶、莫斯科、荷兰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及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和办事机构。仅2003年1~5月,双汇实现出口创汇2544万美元,同比增长102%,无可争议地连续担纲中国肉类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在中国肉类食品积极应对挑战以及河南省全面发展外贸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提起双汇—一这个善打“两张牌”走世界的赢家。
第一张牌——规模经济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夯实核心主业的根基是规模效益产生的前提,核心主业好比不倒翁的重心,失去重心就立足不稳。双汇围绕肉类加工这一主业,扎扎实实地走了三步,才握住规模效益这张牌。
1、 主业投资上
从1992年2月10日第一根双汇牌火腿肠问世至今,双汇一直以“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为思路,力争每一分新建投资都不偏离主业。1995年至今,双汇集团先后在漯河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了三期工业园项目,基本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以资源整合为目的,在全国生产建设了十多家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厂,使双汇高温、低温、中式传统等肉类制品产量达到了亚洲乃至世界最大规模。
2、 技术支持上
除了引进德国、荷兰、丹麦、西班牙等国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外,双汇还投资数十万元建造了含有中式车间和数十个试验、检验的技术中心,并设立了行业内第一家肉类博士后流动站,变“输血”为“造血”。这不仅壮大了企业的科研生产能力,而且打造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肉制品工业园区,为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强大的工业后盾。
3、 利用行业发展环境上
从1999年到2001年的十年间,世界肉类贸易中进口增加了853万吨,平均每年增长85万吨;出口增长915万吨,平均每年增长92万吨,同期中国出口年平均增长2.2万吨,这给了中国肉类企业极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各类冷却肉、中西式低温肉制品、火腿肠制品的需求增加,双汇的产品已经通过400多家遍布全国的连锁店销往各地,并出口到美国、俄罗斯、荷兰、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双汇集团资产总额45亿元,固定资产25亿元,员工25000余名,拥有56家国内外子公司,并在珞杉矶、莫斯科、荷兰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及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办事机构。仅2003年1~5月,双汇实现出口创汇2544万美元,同比增长102%。
第二张牌——产品差异化
所谓产品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一种或多种具有独特性、差异性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产品的客观差别有两种:垂直差别和水平差别。按照国际商品标准,分在同一类别的产品具有一样的根本特征,,产品根本特性在其程度上的差别就是垂直差别,这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等级上;而各种规格、款式之间的差别就是水平差别。实行差异化可以使企业增加销售额,同时利用顾客对产品特色的关注和信任提高价格,获得较高的利润。
1、 垂直差异上
当1997年初国内私营肉类加工企业掀起市场竞争的大浪,以低质低档低价发起冲击时,双汇迅速组织人员开发优质高档产品,采取用低档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占领市场、带动高档产品销售创造利润的策略,当年便推出了“双汇王中王”系列,并很快畅销。从那时起,双汇差异化竞争的战略一步步展开。企业将产品档次及销售目标定位如下:低档,属价格敏感型产品,这部分产品积极参与价格战,目标是形成规模,分摊费用,打通网络,形成品牌影响力,形成现金流;中档,属价格不敏感产品,采取中价策略,基本不参与价格战,这部分产品有规模又有利润,是主要利润源;高档,属价格不敏感产品,采取高价策略,巩固企业形象。
2、 水平差异上
工业制成品所具有的差异化或多样化程度要远远超过初级产品,每一类制成品不但在质量等级上而且在规格上都可以变换出无数的差别,任何一个较小的变动甚至仅仅是一个商标的变动,都可以使一种商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双汇集团在加工肉制品之初,仅有火腿肠一种产品,如今已经形成冷却肉和保鲜肉、火腿肠系列高温肉制品、西式低温系列肉制品、中式系列肉制品、中西式肉类菜肴等八大系列400多个品种的肉制品,极大丰富了肉制品的品种,满足了国内外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近年来国内肉类加工企业纷纷延伸产业链,完善产品种类的举措,正反映了差异化产品拓宽市场这一趋势。
肉类食品发展:路在脚下
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农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大型肉类食品集团加快扩张步伐,全行业进入产业整合阶段,肉类产业也已全面参与国际产业内贸易,中国已出现一批大型的肉类食品企业集团,特别是一些拥有现代化加工能力的企业。河南省的肉类加工企业虽然相对较多,并具有技术外溢效应,但大部分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依然停留在低水平状态,靠经验喂养生猪,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仍然较低。肉类企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政策鼓励 加强监管
中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迫切要求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为国内肉类食品企业的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行业环境。2000年10月,国务院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给予双汇、金锣、得利斯、草原兴发等15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龙头企业以财政、税收、银行信贷、配股融资、进出口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应继续贯彻实施“菜篮子”工程和无污染绿色肉食品工程,督促企业把肉类、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以适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形势。
2、 打造规模 拳头出击
我国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迫切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企业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高标准地发展核心主业,使核心主业做大做强,形成自身规模优势,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稳健发展,立足国内市场开创国际市场。目前来说,应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加大我国肉类食品行业的拳头力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竞争优势。大企业应按照和国际接轨的一系列工艺、卫生、环保等规程完成加工、包装、运输直到专卖店、连锁店、超市等经营场所销售,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3、 抓住机遇 体现差异
据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的专家人士分析,世界肉类食品消费品种结构将进一步丰富,肉制品的种类将增长5%~10%,国际市场对低温肉制品、火腿肠制品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2001年,中国的猪肉产量虽然达到3900多万吨,但近90%是热鲜肉,冷却肉产量不过几十万吨,各类西式肉制品的产量只有二、三百万吨,约占肉类总产量的4%~5%。而在欧盟各国平均有64%的猪肉、13.4%的牛肉和15%的鸡肉被加工成肉制品,主要是各类灌肠、火腿等约几百个品种。因此,肉类加工企业应在精加工、深加工上下功夫,针对进口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开发不同品种、不同口味、不同规格的肉制食品。另外,国际市场也越来越重视肉制品的口味和营养成分,企业应瞄准这一趋势,注意保护国产的优质禽畜,适时开发绿色的、多口味、健康的肉类食品,以此进军国际市场。
4、选准方向 占领市场
在世界肉类食品的进出口市场上,虽然80%以上的份额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占据,竞争异常激烈,但中国仍有亚洲周遍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2000年,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俄罗斯和台湾总进口量达500多万吨,加上香港转口部分数量就更大了。我国应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做好出口文章,充分发挥加工成本低、养殖成本低、离周边进口国运输距离近等优势,占领这部分国外市场。
5、认清差距 迎接挑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内肉类食品加工工艺和设备参差不齐,象双汇这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企业还屈指可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短时期内,国内肉类食品行业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还没有真正全面实现之前,工作重点应当是先调整和巩固好国内市场,对国际厂商进入的策略加以研究,尽最大努力做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准备。
虽然双汇距发展成为跨国公司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河南省要利用肉类产业发展的优势、借机推动全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就要趁国家重视肉制品行业发展之机,让双汇这样的企业脱颖而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让中原之省在黄土地上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