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基础差,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需要大量引进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为此,国家在税收上给外资企业实行“普惠制”,通过普遍的税收优惠制度来吸引外资。众所周知,中国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迄今利用外资已连续16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截至2006年底,我国内地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19亿美元。1990年—2005年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从448.95亿元上升到78399.40亿元,年均增长41.08%,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28%上升到31.41%,最高达35.87%。应当承认,冲着税收优惠政策而来的这些外来投资,对于弥补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资金不足,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融入国际经济舞台,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超国民待遇的外资政策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在有效吸引外资的同时,造成了内外资企业的税负不平,影响了各类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内资企业的发展;同时一些外资企业污染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不如人意、增值率低下,环境、劳工权益、避税等问题令人困扰不已。在加入WTO过渡期已经结束的今天,如果继续采取内外资企业不同的税收政策,有悖平等、竞争、法治、开放的市场经济精髓,将影响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新税法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限制污染企业、高能耗企业的发展,鼓励引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低能耗、无污染、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改变了过去引进外资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状况,有利于我们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开启利用外资的新阶段。更为重要的是,新税法合并了税种,统一了税法,降低了税率,规范了纳税主体,调整了税前费用扣除标准,整合了税收优惠制度,平衡了税收负担,改变了调节的方向,从鼓励外资企业发展为主变为鼓励公平竞争为主,这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中国饥不择食的招商引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统一的、规范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