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为了能够当一个合法的皇帝,差一点连父母都不能认,这是他对文臣之狠和极度猜疑的由来,而又因为他以硬制软,取得了斗争的最后的胜利,所以他的一生一定会把“文攻武卫”进行到底,这也是后来的夏言、严嵩、严世蕃、徐阶、吕芳、陈洪、高拱、张居正等,在他面前战战兢兢的原因之一。“廷杖里面出皇位!”他的皇位是靠廷杖打出来的!嘉靖为了长寿,差一点被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女勒死(实在是太没面子了),虽然拣回了一条性命,但还是搭上了两个冤魂:端妃和方皇后。并且从此对女人产生了极端的不信任和恐惧,成为嘉靖永远的痛!应该说,宫女敢杀皇帝这件事的后面,很可能与嘉靖继统有关。因为继统不合法,宫女也不认天子的正统性,这或许就是嘉靖搬出紫禁城,长期不上朝的根本原因。但是,嘉靖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给子孙们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人在活着的时候,总是在不停地寻找着活下去的理由。而一个孤独的帝王,在知道自己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他需要对自己统治这个国家的经历,做一个自圆其说的理由。刘和平在《大明王朝1566》结尾时,为嘉靖找到了这个理由,尽管有些史学家可能不认可这个理由,但多数观众应该会认为,刘和平为嘉靖安排的结局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嘉靖知道自己靠药物托着的那股元气正在一点一点泻去,必须抓紧时间将后事交待给裕王:“君既不是山,臣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只要朕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看来,来回杀人其实是帝王搞平衡的一个绝招)嘉靖最后给了裕王三道遗诏:aihuau.com第一道:《着将楚王庄田退发百姓诏》,算是安抚百姓,为民再做一次主,办一件实事。第二道:《赦免户部主事海瑞诏》,理由是:“张居正说过海瑞是‘国之利器’,这话说得平常。这个海瑞就是我大明朝的一把神剑,唯有德者方可执之。朕躬德薄,你比朕仁厚,留给你。将来对付那些贪臣墨吏,或要推行新制,唯此人可一往无前,所向披靡。”裕王哭了。嘉靖无比怜惜地看着泪眼汪汪的裕王说:“不要哭,听朕把话说完。”他知道这个儿子,不论是跟朱元璋比,还是跟朱棣比,或是跟自己比,各方面都实在太弱了。“朕御极四十五年,从来是一人独治。你太弱,没这个本事,让内阁和六部九卿多担些担子,用贤臣做首辅。”(能专制则专制,不能专制就只好讲民主吧)第三道遗诏没有封面,只有三个人的名字:徐阶、高拱、张居正。裕王问:“这三个人之后,还有何人可用?”嘉靖用最后一口气说:“那就是你的事了。” 在刘和平的笔下,嘉靖对自己四十五年的统治算是自圆其说了。其实,我们看到的是:刘和平为嘉靖以及嘉靖式的帝王自圆其说了……而历史的绝对真实,只有上帝知道。

警世通言帝国思想是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的精神母乳。不是他们不小心,而是文化传统无法抗拒。每一个企业家都有一两件刻骨铭心的事,正是这些事已经而且还将影响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