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权相秦桧建筑了一个极其隐蔽的私人办事密室。建成以后,广州的守臣马上送来一卷地毯,秦桧把它铺到密室的地上,大小尺寸竟然分毫不差。这个地方官自以为马屁拍到了家,一定讨得了相爷的欢心,谁知秦桧心里想的却是,他既然有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到自己密室中的尺寸,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肯定更加轻而易举。没过多久,送地毯的人就被秦桧除掉了。弄巧之所以可能会成拙,原因就在于弄巧弄过了分。广州守臣的本意是表达忠心,送上一份合乎领导心意的礼物,却忘了“密室”是干什么用的,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正触着秦桧的忌讳,才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论语》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如果和上级的关系过于亲密,就有可能招致上级的厌烦,容易自取其辱;如果和朋友的关系过于亲密,则有可能发生纠纷,最终导致疏远。例如,太费尽心机地跟领导套近乎,太主动地和领导接近,领导可能会怀疑你的动机,也可能因为知道领导的事情太多而受到领导的忌惮,还有可能引起其他人的反感而遭到排斥。这样一来,就可能成为大家的众矢之的,领导对你也不会有好感,真是得不偿失。过犹不及,过的害处还要大过不及。对于做事欠火候的人,还可以通过教育引导,拉他一把,提升上来。但对于喜欢过分的人,就很难让他学会收敛,重新回到恰当的轨道。因此,相比起来,宁可不及,也不要过分。
![中庸 平庸 《中庸不平庸》——过犹不及(3)弄巧不要成拙](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130058675650.jpeg)
aihuau.com清代李密庵有一首著名的《半半歌》,生动地描述了凡事多留余地、不能太过完满的思想境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能领悟“半”的妙处,也就懂得了过犹不及的精髓,因为彼此各占一半,其实就是中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