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07年岁尾,59岁的张大中,将苦心经营了25年的大中电器卖掉,套现36.5亿全身而退出售大中电器之前与之后,坊间各种声音纷至沓来:有惋惜,有质疑,当然也称赞。对此一向以低调著称的张大中仿佛充耳不闻。的确,卖掉大中的得与失,只有张大中自己心中的那杆秤可以衡量。尘埃已然落定,60岁的张大中又将自己置于一个新的起点,也许,60岁,还不算晚。一步慢,步步慢之无奈 2007年12月16日,国美电器召开新闻发布会,曾是永乐电器掌门人的陈晓以国美电器总裁的身份,宣布全面托管大中电器。国美电器获得对大中电器(以下简称“大中”)股权的独家购买权,购买价格为36.5亿元左右。这一幕虽然多少有些戏剧化,却也来并非无因之果。aihuau.com 就在一年之前,陈晓与张大中还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2006年4月21日,大中和永乐宣布联合并签署协议,双方将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在一年内完成合并工作。这项合并之后,将组成一个年销售额300亿-400亿元的中国第三大家电零售企业,以对抗国美、苏宁两大劲敌。永乐更是为了表达诚意,先行支付给大中1.5亿元的“合并保证金”。 然而仅三个月之后,陈晓便高举白旗接受了国美电器的“招安”。国美以52.7亿港元的现金加股权一举收购永乐。此举令张大中措手不及。曾一度想借永乐联手之力对抗美苏阵营的张大中,顿时显得格外的孤独。如果之前,大中以市场排名第四的地位联合第三永乐可以与“美苏”形成三足鼎立的话,那么现在,去掉永乐,跻身三甲的大中却因与“美苏”实力悬殊,无法形成有实力的牵制,大中自然难以自成一足。这一点,张大中了然于心。 一步慢,步步慢。张大中的孤独与他之前的决策不无关联。 在国美、苏宁争相全国扩张之时,相对保守的张大中并未嗅到潜藏的危机,依旧顾自裹足京城不前。“发展方向与企业的能力、文化有很大关系。有500万可以做500万的生意,有5亿可以做5亿的生意。我们在北京已经有一定份额,所以想继续将这个份额做大,也要根据自己的控制能力和资金能力来发展。”“有多少钱,做多大的生意”的生意经深深根植于张大中的习惯思维中,在过去的20多年间,这套生意经的确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然而,张大中却忘记了今非昔比。 当2002年兜里装满足够走出北京资金的张大中起身追赶美苏,进行全国扩张时,才顿觉,他已经错失良机。张大中的保守不仅仅表现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对于资本的态度,他更是相当的谨慎、保守。在国美、苏宁、永乐在2004、2005年先后上市圈钱之后,大中电器仍毫无动静。张大中似乎无意在资本市场中与黄光裕、张近东、陈晓这些后辈角逐,他更信奉“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经营原则。 然而,在家电行业,规模化与资本运作却在张大中的忽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当黄光裕们借资本的杠杆撬动整个行业时,张大中依旧秉持自给自足的经营理念,死守着北京的“一亩三分地”。无疑,张大中又慢了一拍。这一慢,就变成62家大中与1000多家国美的差距;就变成北京地区连锁与全国连锁的差距。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曾这样评价大中:“大中其实已经错过了良机。大中扩张的脚步,足足比国美、苏宁晚了两三年,而且步伐还很慢。”张大中在一步慢,步步慢的追赶中失掉了用实力牵制的硬牌,在永乐举起白旗之后,张大中可以选择的路似乎并不多了。博弈砝码之博弈论 曾一度高喊不与美苏合流的张大中,在与之并肩作战的战友永乐“背叛”之后,借大中高层之口放出话来,“我们一直在寻找买家。”几经挣扎之后,张大中最终还是给大中电器“插上了稻草”。 “张大中真的老了。”很多追随张大中创业多年的老员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真的是年龄阻碍了张大中的迎战决心吗?相比国美的黄光裕(39岁)和永乐的陈晓(50岁),甚至是相对稳重的苏宁的张近东(45岁),60岁的张大中的确不占年龄的优势。他自己也曾这样评价黄光裕等竞争对手,“他们比我们年轻些,拼搏冲闯的劲头大一些,曝光的机会也多一些。我们年龄大一些,在市场上基本上是随着别人在走,没有太多的新闻。”作为大中电器的创始人,没有人比张大中更希望大中电器长久不衰。年龄也许是张大中无心恋战的一个原因,然而,他更看重的,还是大中电器的出路。 插着稻草坐在出售席上的大中,即刻成了国美与苏宁博弈的筹码。 坐拥110家连锁店,销售总额占据北京市场半壁江山,大中算得上上乘的肥肉,可这块肥肉价格不菲。 对于苏宁来说,北京市场是其薄弱环节,与国美、大中相比,无论门店数量还是地段均处于劣势,一旦与大中联合,新苏宁就能压过国美的规模。尽管苏宁孙伟民一直表现冷淡,但苏宁电器依旧对大中做了一个多月的详细的资产财务评估。就在外界普遍认为,苏宁收购大中是水到渠成之事时,2007年12月12日晚,苏宁电器突然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大中。事隔一日之后,国美便放出消息称已经完成对大中的全面收购,并于12月14日晚发布公告称以36.5亿现金全面托管大中。

在这场美苏博弈中,作为筹码的大中电器可谓成了这场博弈的胜利者。 对于大中电器,苏美两家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积极收购的意向。而本想借收购永乐一并吞下大中的国美,本想坐观其变,却因大中高调地与苏宁接触有些按捺不住。虽早在苏宁对大中进行资产评估之时,苏宁总经理孙为民对传言中的30亿元的收购价曾明确表示:“超出我们的预期”。但没过多久,据大中内部人士透露的大中与苏宁的合作协议,苏宁报价30亿人民币现金收购大中的所有门店。苏宁方面与大中进入收购谈判的进展,更是刺激了惯以收购进行扩张布局的黄光裕。 大中开始聪明地利用在美苏之间的筹码地位,寻找最佳的利益点,增加溢价能力。有业界人士认为,正是由于苏宁突然进入收购谈判,并且向张大中描绘出美好的前景,才使得国美收购大中的时间表一再延长,最终迫使国美以36.5亿元的价格完成对大中的收购。 大中到底值不值36.5亿元?苏宁认为不值,而陈晓给认为值,他的理由是,大中已经在2007年7月剥离了不良资产,国美所收购的是去除杂质的新大中。事实上到底值不值?毫不犹豫地拿出36.5亿元现金的黄光裕对此自然最为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