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这个案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还原事实的真相,避免部分机构炒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做企业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硬功夫和苦功夫,这点不是做秀做出来的,也不是靠灵光一现的想法思路取得的。当很多人还在进行盘中盘模式学习总结的时候,口子酒业仍然做着苦功夫,不折不扣、扎扎实实坚定地做着基础的销售工作,这种根基的力量不是学习和模仿“盘中盘”的人可以学会的。经营企业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是想很多策划人说的那样提供一些想法和策略就能购立马促成企业成功的,要想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要持续学习,知行合一才行,本文作者作为黄鹤楼酒业2004年成功运作的亲历者展示一个不同视角的企业成功案例,――――不是演绎的,而是事实上的企业成功过程。 管理和营销都是一门实践的学科。任何成功的企业成功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全方位资源的适度适合适时调度和整合运用,2004年初,沉寂多年的中国名酒黄鹤楼酒重出武汉市场即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笔者作为这个成功的见证者之一,有必要将这个成功的过程以及得失给更多的酒界朋友分享,希望能帮助他们一些启示。 黄鹤楼酒业前期的成功也被众多的营销咨询机构将功劳揽为一个机构或者一个人的所创造的奇迹,我想这样的说法有失公允,这个企业的成功得益于一个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如果说外部的咨询机构和企业内部的营销团队比较起来,我觉得企业营销团队功劳更加显著一些,毕竟“三分策划,七份执行”,正是有了这样的营销团队才使黄鹤楼酒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2004年初的时候,有很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放弃原来企业优厚的待遇都空降到百废待兴的黄鹤楼酒厂,后又不得不相继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这个企业,随之而来他们的努力和工作业绩也被抹杀得没有一点痕迹。

写作的动机之一就是给那些推过揽功、自诩为“神”的咨询公司一面镜子,我想也他们业应该恢复一些良知,不能再夸大策划的作用了,也不要拿一知半解去忽悠企业了。 对于企业的成功,外部咨询公司所起的作用,上海联纵智达顾问机构何慕老师的话挺中肯:“我们(咨询公司/机构)总不能说企业出了成绩就是我们的吧。本质上,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为企业服务,处于从属地位。企业成绩取得是一个综合工程,从战略的制订到好的产品,到合适的时间等等,都很重要,我们的贡献总体而言,其实还是很有限。”。确实企业的成功那些只是做了些许工作的成功的案例,提供给企业切实有效的营销工具和方法。 以此篇案例作为新年的礼物送给所有为黄鹤楼名酒重出江湖取得成功作出努力的职业经理人、一线营销人员以及黄鹤楼酒业的全体员工。 让经验告诉未来。成功运做一个白酒品牌,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基于产品、品牌、人才、资源、网络的营销系统战。是团队执行力的结果。 我们不怀疑个人杰出的营销能力和超常的领导魅力,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营销是一个团队效应,绝非个人全能主宰一切。“有将还得有兵"的古训告诉我们一个营销组织管理的真理。有了杰出的营销将领,还得有一支杰出的营销队伍,“兵靠将带、将靠兵拥",这是天经地义的。可惜的是,几乎所有的酒厂在营销用人上,大都陷入了盲目崇拜个人英雄的误区。一个人能撑半边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时下出现的将成功企业的营销经理、策划经理甚至于企业营销总裁当“明星"的做法,是营销职业人发展最不健康的表现。“神化"营销经理、以曾经干出过骄人的营销业绩为资本,或“抄老板的鱿鱼",或“跳槽"进入另外的酒厂、不停地“吹嘘"或“炒卖"自己------等等,笔者认为都是极为不正常和健康的。 殊不知,在成功背后还有许多营销因素在支撑着整个营销工作,包括生产部门、科研部门、企业决策层、后勤部门以及产品、品牌和营销团队等。可以想象,再好的营销方案、再有才干的营销经理或营销人员,如果没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没有团队的通力合作,能轻松取得骄人的营销业绩吗? 更有甚者抹杀团队的力量,以大量撰文的形式通过报刊不停的“炒卖自己",从文中的各个角落都炫耀着他个人杰出的策划和执行能力。 固然成功营销的背后,有杰出的营销人和经典的营销方略,更有杰出的领导核心。但企业需要的不是一个杰出的营销人或经理人,需要的是一群有着敏锐思维和卓越能力的营销人或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