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指禅推拿与脊柱病的治疗
朱鼎成 (上海华东医院推拿科) 一指禅推拿是我国最著名的中医推拿学派之一,在近代中国推拿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它是以一指禅推法为临床操作的主要手法用来治疗疾病的推拿方法,相传由达摩所创。施术者通过练习内外功夫,将全身之力集于一指之尖,直达病所,这是一指禅推拿最显著的特点。一指禅是佛教禅宗用语,意为万法归一。《辞海》“一指禅”条目作了如下的解释:①佛家语。宋俱胝和尚尝参天龙和尚,天龙竖一指示之,俱胝大悟,亦常竖一指对学者参问。当欲示寂时,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②按摩术亦称一指禅。按摩创于岐伯,至达摩大备,于按、摩、推、拿四法之外,复增搓、抄、滚、捻、缠、揉六法,名曰一指禅。岐伯之术,施术者无须习内外功;而达摩一指禅,则须先练外功,使两臂及十指骨节,能柔屈如棉,更练内功,调匀气息,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过于药石。一指禅推拿历史悠久,源于何时何人,尚待进一步查考。目前盛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指禅,根据师承的脉络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由少林高手李鉴臣先生传授。门人丁凤山得其真传,为江浙两省一指禅学派的创始人。先父朱春霆为凤山先生的再传弟子。朱春霆先生(1906-1990),我国著名中医推拿学家,主任医师,上海十大名医之一。世代业医。早年从师推拿名家丁树山,得一指禅推拿真传。后悬壶沪上,以一指之功诊治各种疾病,尤以内、妇、骨伤疾病见长。1956年应聘上海华东医院,创建沪上第一个推拿专科,任推拿科主任。1956年朱老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任推拿学校校长、上海市推拿门诊部主任。他改变了千百年来推拿师徒相传的习惯,开了正规教育的先河。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其中不乏专家、学者、教授,已成为我国推拿界的中坚力量。朱老致力于中医推拿理论研究,教育及临床医疗达60余年,博采众长,锐意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朱氏一指禅推拿”,为我国推拿事业,特别是一指禅推拿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同志曾为朱老亲笔题词:志在中兴推拿学。朱老十分重视中医推拿理论的研究,他认为一指禅推拿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为诊察手段,强调审证求因,因人而治,因证而治,因部位而治。临床操作遵循“推穴道、循经络、调经气”的原则。一指禅推拿有三个特点:①手法柔和深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强调以柔和为贵。主要手法和辅助手法施行时讲究法度,要求意守丹田,气凝指尖,将一指禅功透入肌肤,沿着经络直达病所,“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②取穴准确,以指代针。一指禅的主要手法是推法,即以医者拇指尖点按穴位,有规律的快速摆动指关节, 取穴更准,力度更集中,力透溪谷,达到治疗目的。③注重练功:一是练外壮功,功法是达摩“易筋经”,使医者达到“缓节柔筋”的目的。二是练手指功,使指力强健,无坚不入,聚精气神于手指尖,柔能克刚。“调和营卫,力透溪谷”是朱老治疗脊柱疾病的指导思想。溪谷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愿问溪谷之会也。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朱老认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无水为谷,有水为溪。溪谷在天地之间是通风水的,溪谷在人身之间是通气血的。朱老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心得,明确地提出了溪谷在人体关节之间。进而细化为大关节曰谷,小关节为溪;大关节和肌肉交会之处为谷,小关节和肌肉交会之处为溪。溪谷的功能是行营卫,会大气。以此来指导推拿实践。试举脊柱疾病之一腰痛为例:《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从经络角度看,腰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经过的通路。肾与膀胱互为表里,所以肾经的腰痛多属内因性的,膀胱经的腰痛多属外因性的。因此,腰痛和肾,膀胱两经关系最为密切。腰痛,不外乎以寒、湿、肾虚、外伤为主要原因,而使太阳膀胱、少阴肾的经脉受到影响,而又总以寒湿两气居多。腰痛的推拿治疗用推摩法。特发性的腰痛用泻法,一般为平补平泻法,如果是阴虚腰痛,多用补法。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的三焦俞,肾俞;任脉的气海,关元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督脉的脊中,命门穴,还有局部痛点取穴。对于“经脉受伤后,外邪乘虚而入,久留关节之间,阻碍气血流行”的脊柱疾病,朱老先采用一指禅推法,将功力集中于双手拇指的指尖,以每分钟摆动160次的频率施治,一般在主要穴位上施术5~10分钟,使功力渐渐透入肌肤直达病源之所在。朱老一指禅已臻炉火纯青,外表观之轻松飘逸,挥洒自如,实为含而不露,如王羲之之用笔,力透纸背。运用朱老一指禅是需要一定的内功力和熟练指法,方能力透溪谷,达到逐邪治病的目的。因为溪谷和经穴有直接关系,是营卫气血流周之处,如有不正之邪侵犯,便会使营卫稽留,气血流周失常,因此力透溪谷最终目的是使营卫畅通,气血流周复常。经络理论应用到推拿临床上,既有诊断作用,也有治疗作用。手法操作时应循着经络路线缓慢移动,在选取的主要穴位上要持续多推,使指力透达肢节缝,切忌不分主次,一带而过。认为《内经》中“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一段中“按摩勿释”运用于推拿临床,就是要持续推拿,紧推慢移之意。[2]并认为力透溪谷不但在理论上存在,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现代实验证明,一指禅作用于人体某一穴位时,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所治疗部位的温度亦随之逐渐升高并透达到组织的一定深度。根据“万法归一”的原则,朱老认为一指禅推法是最符合《辞海》一指禅条目所述“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推之则热气至,久之功力透达溪谷。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
一指禅推拿体会
“一指禅”作为推拿主要流派之一,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辩证,强调审病求因,辨证论治。以一大拇指发力为主。临床操作来治疗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操作中循导推拿穴位走经络的原则。“一指禅”派手法强调柔和渗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以柔为贵。
我曾拜在恩师名下,手法略有心得,体会以下几点: (1)手法对身形的要求:推拿手法能否在临床上运用自如,时间能否持久,除手法的训练有素外,与身体的姿势正确与否,有密切关系。师有言:下身站如铁塔稳固,上肢如柳条一样自然。(2)手法的力度:一指禅推拿手法的力,是一种功力,不能单纯理解为用力、有力,可以理解是医生通过长期锻炼而产生的协调力,是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观察需要综合考虑的力。其要求柔和、渗透、到达病所。术语曰:“力宜灵,不宜滞”。(3)手法的灵活性:同一种手法在临床根据病情部位身体状况不同、轻重缓急、大小之别。手法要求不同,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绵绵不绝,身手一心,补泻精准”,以病人的适应为宜。原则:“知者即止”。(4)小手法:一个优秀的一指禅推拿医者,更得有自己得特别辅助手法“小手法”。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病情客观需要运用的变通手法,在多年得手法工作或名师得指点下,有相当得火候,才能把“小手法”(特定点穴、正骨、理筋复帖)做到得心应手,所谓“手法之变,存乎一心”。暗透“禅”字真谛。推拿手法要领是历代推拿前辈毕生研究的心血结晶,是练功必须掌握和遵循的。我曾听前辈说:“一指禅”手法如果能做到“行”“运”“提”“藏”四字才算到达炉火纯青的境界,而推拿的前辈们对四字都不敢妄加解释,我们也只能在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去理解,用毕生精力为达到手法能炉火纯青之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