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消息公布后,人民网做了一个《谁的“中国”平安?1600亿元融资计划要干什么》的专题,其中提到: 2002年10月8日,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比例为10%。汇丰集团成为平安第二大股东。2004年6月平安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又斥资12亿港元(以平安发行价10.33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2005年6月,汇丰以81.04亿港元(每股13.2港币,较当日香港二级市场溢价9%)的价格,增持中国平安已发行股本9.91%,将汇丰持有的平安股份增加到19.9%。中国平安正式进入“汇丰时代”。现在汇丰更是已经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流通股份,稳居中国平安流通股东之首。 从中国平安数据中可以知道,十大股东中“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为其第二大股东。在十大流通股中,位居前两名的仍是“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再看看浦发银行,花旗银行持有浦发银行4.20%股份,但是,根据浦发银行与花旗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第二补充协议》,花旗承诺将继续增持浦发银行股份至19.9%。有一个问题值得追问:如果股价下跌,对花旗增持股份是否更为有利? 事实上,尽管目前再融资消息很多,但大都仅停留在传闻层面,只有金额巨大的中国平安与浦发银行的再融资计划是得到确认的。在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已经对股市人气造成重创的情况下,浦发银行选择这一时机(尽管是消息提前走漏所致)难道不显得诡异吗?因为必然会导致股市加速下跌。 实际上,这两家是最没有必要再融资的。有评论指出:“光是中国平安一家所提出的再融资计划就达到1600亿元,而此前其发行A股筹资382亿元还未满一年,且原来的募资使用计划还未付诸实施。近日提出400亿再融资计划的浦发银行和平安一样也是刚刚发行60亿元的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