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论医疗改革的基本思路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时,关于改革的方向问题:指出中国的改革 “要防止右,更主要是反对左”;针对“姓资”与“姓社”的争论,提供了评价改革成功与否的 “三个有利于标准”;关于改革与开放模式,提出了著名的“两手抓”模式: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开放,两手都要硬。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精辟的论述,不仅适用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适用于中国医疗体制及其它体制改革。
(一)医疗改革的方向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防止右,更主要是反对左”。“防止右”就是在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中,防止把所有公立医院不论大小、毫不保留地对外拍卖。“反对左”就是反对由于担心医疗机构的 “姓公”、 “姓私”的问题,封闭医疗市场,禁止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等中小型公立医院民营化,以免扼杀医疗市场开放带来的活力。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从‘大公无私’的、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逐步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公私分明’的、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 (二)医疗改革的模式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模式是一手抓医疗体制改革,一手抓医疗市场的开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对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通过推进医院产权改革,将公立医院分化为非赢利性公立医院和赢利性股份制医院。医疗市场开放,就是政府制订有关政策,吸引、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逐渐进入医疗市场,允许社会资本在经营医院的过程中合理赢利。所以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市场开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衡量医疗改革成败的标准 借鉴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我们可以概括衡量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繁荣医疗市场,建立多层级医疗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是否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