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色中医”之:文化中医
刘牧樵
作者按:“有色中医”是我突然感捂出来的一个词,觉得如果把中医看成:政治中医、科学中医和文化中医,才能够解释许多令人迷茫的问题,对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中医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
中华文明是有目共睹的,中医是中华文明宝贵的一部分,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灿烂夺目,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传奇,强健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可歌可泣。烙上中国特色的中国医学—作为文化的中医,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特点。
随着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了世界的瞩目。就象歌手S.H.E在歌曲“中国话 ”里所唱: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文化的中医,渗透到了几乎世界各国。这是继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世界广泛接受后出现的又一次中国文化热。英国社会接触的中国饮食文化主要是粤港人主厨的粤菜风味。而英国社会公认的正规中医师则是指中国大陆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的中医师。英国,作为西方文化尤其是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存在着对中医发展较为有利的客观环境。英国国家医疗保健局十几年前就认可了针灸疗法。近十余年,中医药在这里经历了崛起,高潮,继而平稳发展的过程,在全英大约有3000家中医诊所。英国政府目前允许从中国大陆招聘中医师,伦敦地区人数相对比较集中,由于筹办一个小规模的中医诊所比比皆是;更有由非专业人士临床应诊的也屡见不鲜。我有几个同学就在伦敦地区开设中医诊所,不少同学工作几年后又回国了。他们说,由于中医诊所往往成为赢利的手段,档次偏低,良莠不齐,有时一个超市,四个角都看见中国人开的诊所。在其他欧洲国家,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报道,马德里卫生部门和警方大规模检查华人中医诊所,当地至少有五到六家华人诊所被勒令停业。一个移民到荷兰的根本不懂中医的朋友,现在也开了两家诊所。他们介绍说,洋人对针灸特别敏感,他们如果相信中药的话,也特别按规矩吃药,经典的洋人看中医的笑话是煎了中药后,他们把药水倒掉,吃里面的渣!这就是文化差异闹出来的笑话。
象中国餐馆文化一样,已经真正渗透进了国外的文化。许许多多的中国移民,开中国餐馆是在海外谋生的主要手段,同样也传播中国的文化。中餐馆的环境布置具有民族特色。有的在大门口供奉一尊菩萨,前面摆着几碟水果,燃着几根香烛,大概祈求菩萨保佑,生意兴隆;有的在大厅里摆放古色古香的方桌、漆凳,墙上画着龙凤的图案,或挂着大红“喜”字,营造一种吉祥、温馨的气氛;还有的餐馆播放着江南丝竹之类的古典音乐,空气中弥漫着茉莉花茶的清香,顾客仿佛置身于中国江南的茶楼……就在面积只有2583平方公里的小国卢森堡,首都卢森堡市,人口不过8万。然而,这弹丸之地,竟有160家中餐馆。
中医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在世界各地发展,尽管不象中国餐馆那样遍地开花,给西方医学仍然带来冲击。1988年,德国著名汉学家文树德(P.U. Unschuld)兴奋地说:"中西医相遇300年来,从未象现在这样相互注意过,二者均发现了自已所缺乏而又被忽视了的财富"。同样,在中医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时,我们也就可以发现中医文化的不足和问题。象中药要走出国门,就没有与国际接轨的国内生产标准。一个复方丹参剂,全国就有近700家药厂,几乎一家一个标准,波动很大,这样国外也难以接受。日本农林水产省为了促进“真正的日本烹饪文化的发展”, 将根据新的真伪认证体系整治其海外的餐馆。日本的餐馆都是这样,那么,我国的国外良莠不齐的中医诊所,应该怎样去发展呢?
其实,中医文化也没有我们一般人所期待的那样,值得非常骄傲的事情。但是,它一定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当然,也有很多的糟粕,值得我们去批判。曾经有一个令中华民族非常自豪的传说,说是航天员在天上唯一可以看见地球上的物体是长城。当我们自己的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其承认,在太空上看不到万里长城。当时甚至就有人提出:“神舟六号要解决用肉眼看长城的问题,这是事关中华民族荣誉的重大问题。”难道,在太空上看不到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吗?
中医文化同样如此,难道非要我们自己去吹嘘、夸大和拨高,它才是伟大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