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笔者任爱婴岛物流总监期间,曾对O2O物流整合模式尝试过半年,最终以失败告终。线下和线上的互通,有着许多困难,即使苏宁来操盘,也难以在中国轻易成功。 第一,全国110多个城市拥有300多家自有的品胜惠源提专卖店,相对于电子商务网络,是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网络订单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N个乡镇,300多个门店能承载的订单不足10%。
![没有达达配送箱怎么办 线下配送没有想象中容易](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73233924836.jpeg)
余下90%的订单还是要交给“快递”。“三通一达”上万个快递网点都无法支撑一个电商包裹配送的需求,而目前几乎每个国内电商的包裹或多或少都正被中国邮政“强奸”着。所以,300多个自营店算是刚起步的小快递公司,路还很长。 第二,无论是品胜惠源提网点还是爱婴岛门店,抑或是苏宁电器门店,几乎都存在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繁华路段。“停车难”、“路罚严”几乎成了顺丰搭7-11便利店自提的“心结”,因此“便利店”用到电商客户身上就是“不便利”。 第三,2012年,京东、当当相继推出自提点业务模式。但他们的自提点经常都会碰到消费者迟迟不来领取货件的麻烦,占用较大自提点有限空间。最终导致京东、当当自提点不得不宣布自提快件保存时间只能3天,超过3天不上门提货,则视为默认取消订单。可地球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电商在最后一公里取消订单的成本是最高的。相当于推广成本的8~10倍,所以还不如送上门的成本低。如今京东、当当自提订单比例不足3%。毕竟“门到门”服务是中国大部分人的需求和习惯,自提只能是快递配送的一个补充而已,起码未来十年无法成为电商物流的主流。中国邮政对待乡镇包裹,经常要求客户上门“自提”,这是违背客户意愿的行为。 以上还只是客观因素制约,同时还有主观因素: 第一,代收件。门店对线上代收款项的管理有相当大的难度。国内电商线上和线下几乎都是独立结算的。当两个财务体系混在一起带来的问题不少。主要体现在,电商的代收款门店怎么处理,怎么对账;电商7天质量问题产品包退换的条款,线下门店无此先例,如何兼容。再如:电商常年促销礼品众多、捆绑销售等一系列销售手段线下门店同步艰难。 第二,业绩考核压力。每个店长和店员都有销售指标,电商客户上门自提占用时间不多,如果周边客户要求送上门,店员能舍弃业绩时间去送货吗?另外,由于线上线下共享库存,一旦出现紧销商品,线下门店如何取舍? 第三,需要强大系统的支撑。一个专业的电商公司仓储,WMS(仓库管理系统)更需无穷尽的精益化管理。拣货线路、SKU排位、二次分拣、蓄水池补货等,这些都是门店难以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