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角:百事可乐 事件:花费上亿元加上古天乐和周杰伦的健康形象,百事可乐的“蓝色风暴”豪华营销让一家中国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而后者却是“蓝色风暴”注册商标的合法权利人,2007年5月24日,浙江省高院二审判决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侵犯了浙江蓝野酒业有限公司的“蓝色风暴”商标权,须进行赔偿,并在媒体上刊登声明,澄清事实、消除影响。 入选理由:企业维权,中国企业一直是被告,“蚂蚁”斗“大象”预示中国企业权利意识的觉醒。 分析:浙江蓝野酒业告百事可乐“蓝色风暴”商标侵权,犹如“蚂蚁和大象”之争。一方是注册资本300万、总资产仅约1300万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另一方则是品牌价值120亿美元的跨国巨头(仅上海百事可乐公司年销售额就达12亿多元)。这样的对决,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 “蓝色风暴”一案终审判决,正值美国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向WTO提起国际仲裁之时,其意义颇为微妙。类似的案子,在浙江至今也只有几起,以往更多的是国内的企业在国外被诉。知识产权对中国人一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走过了几百年不同,中国1985年实施专利法,知识产权体系才开始着手建立。检索近年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应对案例,人们欣喜地看到,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克服重重困难,主动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并与政府有关部门一道,共同探索建立一套长效的知识产权纠纷预警应急机制,在海外维权中会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民企敢于起诉跨国公司,说明他们的权利意识在觉醒,整个市场也在趋于成熟,尽管该案的判决书如果公布,法学界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这一案例提醒所有企业,“规则高于利益,利益只能是遵循规则前提下的利益”。大企业也好,小企业也罢,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更需要企业学会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