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2日隆重开幕的“20088226;中国泸州酒业博览会”,主会场设在黄舣镇“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园区”而不是泸州市区内,这引起许多媒体的好奇。泸州老窖公司有关负责人现场接受《东方酒业》采访时介绍说:在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之初,目的就是宣传“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园区”,而不是单单宣传泸州老窖公司,是让市民和外地客商更多的了解酒业园区,为园区拉动人气,拉动商气,带动整个白酒产业和泸州经济的发展。“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园区”将成为一种独有的“泸酒发展模式”,打造成中国白酒产业的“波尔多”,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白酒集中发展区”酝酿出世 “酒城”泸州早有建设和打造中国白酒“波尔多”的想法。 2001年后,随着“国窖1573”品牌的打响和整个中国白酒板块的复兴,泸州老窖公司驶上了崛起壮大的快车道,同时,泸州市600余家中小白酒企业进入新一轮的复苏壮大期,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2004年11月,泸州市“十一五”规划期间,“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作为重点发展项目被提出来,并被四川省委有关主要领导人称为“泸酒发展模式”,指出“工业发展原则就是走企业集中发展之路”,作为发展区龙头企业的泸州老窖公司与泸州市签订了《重点建设暨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 2005年6月,来自全国酒类行业的专业人士齐集“酒城”泸州,召开了“中国8226;泸州酒业OEM集中发展区论坛”,提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将汇集泸州酒业的品牌经营、专业技术、酒类OEM/ODM管理经验、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交通物流等优势,形成一个以白酒生产加工为枢纽、连接上下游配套产业的产业集群,最终使其成为中国白酒界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包材供应地。“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由一个经营实体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信息发布和推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相关产业入驻,入驻形式上允许多元化经营、多业主并存,经营实体主要扮演质量控制、经营协调、物业管理的角色,发展区经营实体将由泸州老窖集团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和部分民营资本共同发起成立。aihuau.com 2006年5月29日,总规划用地7,500亩,一期规划总投资35亿元的“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在泸州市黄舣镇举行盛大奠基典礼。最终的经营模式是:以泸州老窖牵头,以泸州600余家酒类生产企业为基础,采取市场化运作,实行OEM贴牌式生产,吸引全国各大酒类生产企业进入集中发展区共同发展。有报道称:“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将成为年产值超过百亿人民币的“中国白酒波尔多”,到“十一五”末,仅“泸州老窖”年产值就将增至100亿元以上。 “商业模式创新”带来重要启示 目前,“泸酒发展模式”的成功试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并引起全行业的关注和研究,这是值得泸州人骄傲和自豪的,因为大家看到,同样有此产业基础的地区,并没有创造出另外一种“XX发展模式”,显然,泸州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列。 有国内经济学家认为:泸州被联合国粮农与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描述定位为:“在地球同纬度上,只有沿长江两岸的泸州,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的蒸馏酒”的城市。作为我国5大白酒产区之一,在白酒主产区企业总数中排位居第三,年白酒销售收入达七个多亿(不包括“泸州老窖”和“郎酒”),平均每瓶白酒售价17.84元,大大高于全国平均价,销售价格排在主产区的第一位。这充分说明泸酒产品质量平均水平和泸州的品牌声誉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具有加快推进白酒产业集中发展的基础。“泸酒发展模式”的问世,是一个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进行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和思考,它将影响到整个中国白酒产业的竞争格局。 事实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8226;熊彼特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一个论断:在商业领域最高的竞争不是技术、产品创新,而是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会形成新的生产函数,从而改变竞争格局。所以,对于拥有优势资源的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将是在世界经济范畴内快速崛起的一个机会——这无疑是对“泸酒发展模式”的最好注释。 不谋而合,泸州老窖集团公司总裁张良先生,在“集中发展区”奠基仪式上曾说:“泸酒发展模式”是整合了各种稀缺性资源、探索出的一条传统中国白酒向优势区域、名牌企业、原产地集中的科学发展道路,它是一种顺应了国际化潮流的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必将为中国白酒的未来发展和国际化道路带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看来,“泸酒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商业模式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