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杞人忧天,笔者对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一向不持乐观态度,却总也说不出一个子午卯酉。尽管不时有各类传媒关于香港经济衰退、台商内地城市投资调查报告:广东缺席等等宏观与微观上的报道加以佐证,但并非此时此景的亲历,自然是不能妄言。
几个月前,因受广东一公司为其产品做上市推广计划的邀请,来到珠三角地区,期间与广州、东莞、深圳、中山、香港、台湾等一批企业人士接触,总算是有了体验。
一、持续发展观念
到过东莞的人都知道,东莞有一条运河。不过让人记住它的,不是它那清澈的河水和两岸的欢声笑语,倒是它那几十米开外就能嗅到的臭味。这种与东莞经济发展极不相配的现象,使我们大惑不解。
由于项目的关系,到东莞的一些镇属小型电镀企业做调研,大门上锁,既无标识又无名称。虽然事前有极充分的沟通,门卫对我们的盘问还是超过了正常的工作职责。
到了生产车间,答案就变得再自然不过了。生产工人赤膊上阵,没有任何劳保措施,电镀生产所排放的含酸、碱的污水肆意排放。而港方的老板还在这样的环境里畅谈其产品质量、企业的效益、企业的未来。
东莞共有三十三个镇级政府,我们所到的这镇就有小型电镀厂三四家之多。
我们再也不会为那泛着异味的河流感到奇怪了。
我们无意于揭露时弊,而更关心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就是这么一个老掉牙的话题——环境与发展,一个在上世纪从思想到行动就应该有高度统一共识的问题,在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珠三角,成了企业、政府一道无法跨越的门坎。
环境与发展,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在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的解答之前,一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变得非常次要。
二、人才观念
阿爽本是一美资企业的白领。因奈不住一港资电子加工企业老板的好言相劝、许以重金,跳槽相报。但半年而已,港方老板在阿爽的技术资源和客户资源被挖掘一空后,以企业效益不好为由,采取了大幅降薪,低到不能与食堂管理人员相比,逼阿爽出走。
而恰恰是该企业,把尊重人才作为口号,写在墙上,写进员工手册,又恰恰是该企业号称国家级科研单位等等。
更为可笑的是在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板们眼里,所谓的人才使用,竟然全部与企业短期效益挂钩,只顾眼前,全然没有技术、管理的概念,全然不考虑企业的明天。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基本命题便是储备,人才没有储备,管理没有储备,创新何来?资金上的储备,是为了投资、扩大再生产,可在没有人才协助前提下的决策、在没有人才储备下的技术保证的投资,只能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线上,无法实现超越。
二十万,三十万高薪招聘人才的广告,天天都有,但真正被高薪录用的很少。聪明的珠三角老板,把“秀”做到了媒体。
在人才上如此,发生普遍员工身上的薪资问题更是不绝于耳。打工妹集体状告企业的事时有发生。珠三角,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连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要丧失。
曾经的世界工厂,如果没有人才和劳动力优势的双重支持的话,从加工业到制造业的蜕变,只能是梦。
三、服务观念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借地利之缘、政策之惠,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这种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因素便是投资。可是围绕投资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珠三角地区却太多的不尽人意。
珠三角地区的不少本地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整天不是喝茶就是搓麻,靠收取房租、地皮费为生。手握大把的租金,他们从没有想到主动去维护,提升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如果想为手中的资金谋求出路的话,也还是到还没有开发的地方买地做地主,剩下的就是守株待兔了。
中国经营报的一篇《一份台商推荐内地投资城市的调查报告:广东缺席》的报道,或许更有说服力:“在投资环境评级中,广东的城市不少都排在较差的C、D级”而其中主要原因竟是:“海关服务”和“治安”两个方面。
值得深思的是,在报道中,记者针对东莞被列为投资环境最差一级询问相关人士时的态度,一是不承认,二是质疑。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浙江萧山,每年都根据台商的调查报告,进行针对性改进。
珠三角素有“文化沙漠”之称,一夜暴富后,在没有素质支撑,就会变得封闭。服务意识从何而来?
四、经商观念
笔者在香港认识了几位广东和香港做贸易的老板,他们的“过滤器”理论,让人大开眼界。
某香港老板作为美国一公司产品的大东亚区代理,在东亚地区推广产品,寻求经销商。作为大东亚区的主要部分中国的市场则划给了广东的一家公司。在几次招商未果的前提下,向笔者咨询。在问及产品特点时,港方老板以产品为专利技术不便回答为由予以拒绝;在索取产品说明书时,竟然是英文版的,问为什么没有中文说明书时,回答竟是:那是经销商的事;在问及招商政策,更是全然没有。他们的理论是:“我们只当过滤器”,有的只是简单的加价。由于产品的配套和后续服务相当繁重,他们精明的只想赚钱,把自己的份内之事转嫁给经销商,可是,加价加多少呢?在互联网上,只要输入产品的英文名称,美国公司的网站便在眼前,关于产品的一切应有尽有。即使“过滤”掉网上零售价,折合人民币也达2倍以上。真不知道,有谁会做他们那几十台为拿到代理权而进的价格不菲的机器的经销商。
笔者的一位内地客户,知道我在珠三角地区,让我帮忙去考察一个钟表展览会的筹备情况,准备参展。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是电话咨询了一下,得到的答复相当满意。我的客户当天下午即把参展费用汇至展会单位指定帐号,定下展位。可第二天早上,我的客户因为突发事件不能参展。这家展览公司以我客户公司的信息已全部在互联网,印刷品等媒体上出现为由,拒绝退还参展费用。多次交涉,不是负责人不在,就是展会惯例一概不退。与未交款时的热情差之千里。笔者有考察不细之责,据理力争,方退还区区几百元。
全国人民都在与时俱进,而地处经济发展前沿的珠三角地区的一些经商人士还没有随地域优势一同升级经营理念,在区位优势逐渐丧失的今天,珠三角的明天又在哪里。
以CEPA出台为标志的一个新的“大珠三角”概念已经出炉。据统计,其GDP将是长三角的两倍,祝愿这会是美好现实。
可是,无论怎样增强所谓“大华南经济”概念、怎样划分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围绕着基础事物层面的人的观念意识也应新鲜出炉。
或许几件普通小事折射出来的都是普通问题,不足以窥全貌,但成败的区别或许就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判研珠三角明天更美好,是我们更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