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11日,湖北襄樊。
南湖平静的湖面波澜乍起,顾雏军在南湖宾馆向汽车业、家电业抛出惊雷:格林柯尔重组襄轴。
顾雏军真有“汽车情结”?
扬州格林柯尔投资创业有限公司从襄轴集团手中买去4191.3308万股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襄轴集团是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持有者。重组之后,格林柯尔持股比例占29.84%.原第一大股东襄轴集团持股比例下降至3.56%,成为第二大股东。
1997年元月,襄轴公司在深交所发行A股上市。由于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03年4月23日,襄轴股票被暂停上市。但其扭亏保牌工作具有成效。2003年11月3日,“*ST襄轴”恢复上市交易。2003年全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1476.75万元,净利润784.18万元。
格林柯尔先期并购亚星,对于家电业进军汽车业来说并不占先,但资本玩家顾雏军将成为ST襄轴董事长却颇让人多几分猜测。
顾雏军再玩“资本游戏”?
格林柯尔重组襄轴给人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资本运作?
某证券公司郭女士谈道:襄轴本身就是个不错的“壳”,襄轴股份可能会因为重组而配股。许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买壳的目的是想配股。对所买企业资源重新整合、苦心运营,获取的利润远没有配股之后再卖掉赚得多、来得快,因此资本运营更符合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
记者也感到,襄轴虽曾是我国“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四大轴承基地之一,但今天的零部件企业在主机厂压价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压力下,生存已相当困难。格林柯尔重组襄轴后虽想开拓轿车轴承市场,但现在的状况却是轿车轴承全被合资外方垄断。这不仅仅是我们有较好的价格和质量优势就可以进入的问题,而是中国轿车在采购方面没有发言权。
所以重组襄轴资源整合是一大难题,因为资源整合需要大量投入。据了解,目前亚星客车业绩并不很尽人意,而且襄轴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以上。靠这两家公司自身的积累短时间内做大做强非常困难。同时,制冷业仍然存在继续整合的问题,分身搞汽车业绝非易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想重组襄轴的另一家汽车业内大鳄———万向集团,主动亦或被动放弃襄轴,恐怕也觉得襄轴是个烫手山芋。这就更容易让人为襄轴前途担忧:是配股后增值卖掉还是养肥卖掉?但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襄轴都不完全是“垃圾股”,还有着广阔的增值空间。种种迹象表明,资本市场上确有一部分人玩“汽车”就是为了圈钱。
顾雏军之所以被称为资本大鳄,是因为他通过资本运作达到了多赢局面:2001年底,格林柯尔受让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科龙电器20.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之后科龙又陆续收购了吉诺尔电器、上菱电器、远东阿里斯顿和杭州西冷的冰箱生产线;2003年5月,受让美菱集团持有的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20.03%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至此,其占据中国冰箱业半壁江山,在家电业是做大做强了。
搞“汽车”就那么简单?
从2001年起,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全面升温,此时也正是家电业竞争惨烈、全行业出现亏损时分。格林柯尔去年收购亚星客车60.67%的股份,开始进入汽车业,到今天重组襄轴,全面转向汽车业,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汽车业比家电业资金要求更多、技术要求更复杂,产业链更长,所以在具体操作当中难度更大,这个水不太好趟。
虽然轴承并不是汽车业最关键的部件之一,但顾雏军此举想把襄轴作为一个突破口,依托襄樊这个汽车生产基地,进一步延长汽车产业链。顾曾声称重组襄轴后要生产轿车轴承,那么再远一点就是要生产轿车了,因为在轿车轴承这块自家配套更容易些。轿车大都在人家的掌控之中,没有太独到的地方,为其配套,谈何容易?
虽然顾雏军一再地解释,并购亚星只是出于偶然机遇,但大量的民间资本借“汽车”这个壳形成新的循环圈,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许多民营企业都对汽车觊觎良久:春兰兼并南京东风,比亚迪控股秦川汽车、德隆整合重汽及零部件资源、奥克斯斥资80亿元进军SUV、金华青年集团入主贵州云雀等等,其中的大多数现在看来还难逃“炒概念”的嫌疑。最近,波导和夏新进入汽车业,似乎比较“务实”了,他们想的是利用汽车来把他们在电子方面剩余价值转变为切实的利润。
有朝一日,汽车的日子也像家电一样“难过”了,“汽车股”就会成为“鸡肋”,在其最具上升空间,也就是最“肥”的时候出售,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像顾雏军这样的“大家”,比谁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