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要依靠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这种特征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改变。
反观国内,我们的“后现代生活”虽然八字还远没有一撇,但世人的劳动观似乎变了一大截。在一片“崇尚知识”的热潮中,白领的形象日益高大,这也没有错,只是一般劳动者的地位似乎有意无意挤兑到马路的一边。在这个时候我若冷不防提议来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但也许是应了范蠡“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这句老话,如今社会上越来越缺乏的好像不都是各种高层次的人才,真正能耍枪弄棒、玩刀舞剑的熟练技师也并不好找。
这个问题表面看来是学历教育体制造成的,进一步追究起来,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也脱不了干系。
把视野转向企业,如果这个问题不得到重视,再好的管理模式未必管用。
曾几何时,国内的某管理模式一再被热捧,它声称企业只要按照它所制定的科学管理模式行事,肯定能够做到回扣不敢吃了、物品有人管了、扯皮行不通了、功劳有人记了、效率高了、干劲足了、利润增加了、企业发展了。但实际的效果并不怎样。
要说那个模式的本身设计应该很规范,因为制定企业日常规章制度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只要首尾能衔接、不与形式逻辑相违背就行了。
但管理的实施仅凭这个还不够,否则有时会出现诸如出工不出力这些形式约束不到的地方,恰似下面故事中小和尚的行为: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所以说成功的企业管理不仅要让企业成功,还要让管理者的成功,同时还应该让每个员工怀有成就感。
管理者既不能因为企业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也不能由于企业的生意兴旺而忘乎所以,更不能产生“昨日今朝大不同,应知革命已成功;眼前富贵探囊易,不享荣华是呆虫!”的念头,我想这应是成功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另一方面,也必须让企业里每一个普通人都明白,每天的平凡劳动都是美丽的,只有越平凡,越合群,才越能成功。这就跟书一样,打动人的书往往都很平常,只要表达出最真实的意境中,就是好书。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苏联的一部电影《乡村女教师》。看过影片的观众也许还会记得影片里面学生大声朗诵“挺起胸膛向前走,山川树木和沙洲……”的镜头。影片用非常朴实的手法,饱含激情地讴歌了一位普通乡村女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非凡经历。这位女教师的人格魅力令人肃然起敬,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五十年代青年人的劳动价值观。
我还想到了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当杜鲁门1948年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人向他的母亲表示祝贺:
“您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吧!”
总统的母亲很平静地说:
“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同样让我感到骄傲。”
企业如今大都掌握了使用现代宣传方式,但我总觉得语言过于华丽,让人十分称心的不多,不过这家企业的宣言看上去还行:
开发理念:国际化视野、本土化行动。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文化的和谐。
企业理念:认真执着、务实高效、目光长远。
人事理念:人是企业之本。只有员工的满意,才有企业的发展。
工作哲学: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能带来很多乐趣和满足的机会。工作的过程比工作的结果更重要。
伙伴哲学: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可能都是人生最关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