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大概相信“杀人给人看”比“杀鸡给猴子看”效果更直接,所以常常打同类伙伴的主意,比如以下两个故事:
一、 石崇狂杀侍女
晋朝太尉石崇经常大宴宾客,令美人行酒,如果客人饮酒不尽,就令人斩杀劝酒的美人。
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起拜访石崇,石崇请他们吃饭,照例是劝酒。王导平素不能饮酒,只好勉强应付,以至大醉。
王敦则故意不饮酒,看石崇怎么办。劝酒女郎因不能“完成任务”,一连被斩了三人。
旁人十分紧张不安,劝大将军快饮酒吧!王敦却说:“他杀他的人,和我有什么关系!”
二、孙武勇斩爱姬
吴王阖闾将孙子召至宫中,要求用宫女演练并验证其兵法的有效性,孙子欣然接受。
孙子将宫中美女分为两队,指定吴王最宠的两位美姬为队长,接着开始讲授操练要领,讲解完毕,孙子问有没有听明白,众人都说明白了。然而当孙子真正开始发号施令时,宫女们笑得乱作一团。
孙子说:“如果由于号令不清而导致士兵们没有按照指令行兵,那么这个责任当属将领。”
于是他将规则重新解释了一遍,再一次发令,宫女们又大笑。
这时孙子又说:“如果指令已经解释得足够清楚,而结果还是失败的话,那么责任在于军官。”于是他下令要斩杀被任命为队长的两名宠姬。
吴王见状忙说已理解他的用意,但不需要真的执行军法。孙子不顾吴王的请求执意杀掉了两位美姬,并任命另两名宫女为队长。
当孙子再次发令时,没有人再笑,大家都操练得极为齐整。
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当然用不着杀人,但还是有许多人推崇军人冷酷无情式的行为方式,殊不知有时侯效果也不明显,为什么?静下心来分析,原因至少有这么两点:
1、军队,尤其是古代军队,对士兵的素质要求相对较单一,只要身板硬能打善跑就行,因此人员补充起来也较容易。现代企业则不然,不同门类岗位对技术差异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动辄辞员的管理风格看起来虽爽,后遗症也大。
2、杀一儆百的本质属于造势,目的是警示他人提高工作效率,然而企业里令人灰心丧气的根源往往是处事不公,而不是管理不严。
企业一副松松垮垮的样子当然令人不快,但简简单单的“快刀斩乱麻”也未必是“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在宽严之间还有一个“攻心”的问题。
到过成都武侯祠的人想必都会记得那幅清人赵藩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想一想,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