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的合理性(二)
刘建江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430074;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410076)
摘要: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既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内在的需要,也对美国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亦非美国失业率上升的根源,从而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低失业率长期并存。而美元的特殊地位和美国独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和不同统计口径所得逆差数据的差异,也分别从不同侧面解释了美国经济增长中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的合理性。不过,虽然巨额贸易逆差暂时未阻碍美国经济增长,但我们必须重视其未来潜在的风险。
关键词:巨额贸易逆差 经济增长 低失业率 美元化 跨国公司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
二、从巨额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二者并存的合理性
三、从贸易逆差对失业率的影响来看二者并存的合理性
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短暂调整,失业率也相对上升,以制造业为例,据美国劳工部2003年7月3日的报告,自2000-2003年6月,美国制造企业失业人数高达260多万人。由此出发,美国政府和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归之于巨额逆差,尤其是对中国的逆差。美国2004年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71%的美国民众相信,来自中国的竞争是导致许多美国人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1]。
在克鲁格曼(1997)看来,贸易逆差问题对就业岗位毫无影响。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认为:“目前美国制造业失业人口的80%,与贸易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无关。”[2]覃东海和何帆(2003)认为,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失业问题不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迅速下降,这一现象被称为“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瑙索恩和纳玛斯旺(Rowthorn and Ramaswamy,1997,1999)分析了导致“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在他们看来,“去工业化”主要是国内因素引起的,比如需求模式从制造品转向了服务,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相对服务业大幅度提高,以及与之相关的制造品价格大幅度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竞争这一外部因素对“去工业化”的贡献不足1/5。依据这一判断,中国的出口占美国进口的比例约10%,中国的竞争最多只能解释美国制造业失业问题的2%。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在贸易赤字不断创历史记录的20年里是稳步上升的。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高增长与低失业率长期并存。2001年,美国经济短暂调整之后,又复苏了。更何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虽然持续扩大,但其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较大的顺差。1991~2003年间美国服务贸易累积盈余达9000多亿美元,抵消了近1/4的商品贸易逆差。早在WTO成立之前,当乌拉圭回合将GATT的新规则延伸到服务贸易时,美国就被认为是最大的赢家。据OECD估计,美国可以从服务贸易协议中受益1000-2000亿美元,增加几十万个就业机会。
所以,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贸易逆差不是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从而巨额贸易逆差与低失业率并存。
[1] 孙传炜:《美商务部长埃文斯:中国保证将致力减少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联合早报》,2004年5月15日。
[2] 《美称美制造业失业80%与中美贸易无关》,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