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逆差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之下的经济增长盛宴



透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的合理性

 

刘建江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430074;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410076)

 

摘要: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既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内在的需要,也对美国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亦非美国失业率上升的根源,从而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低失业率长期并存。而美元的特殊地位和美国独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和不同统计口径所得逆差数据的差异,也分别从不同侧面解释了美国经济增长中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的合理性。不过,虽然巨额贸易逆差暂时未阻碍美国经济增长,但我们必须重视其未来潜在的风险。

 

关键词:巨额贸易逆差  经济增长  低失业率  美元化  跨国公司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

贸易差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早期重商主义极力主张贸易顺差,传统主流经济学家们通常认为一国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有正的贡献率,逆差对经济增长不利,甚至是经济萧条、失业率上升的根源。例如,凯恩斯主义(Keynesism)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foreign trade multiplier)表明,进口会对本国国民收入产生倍缩效应,而出口对本国国民收入和产出产生倍增效应,一国贸易逆差越大,伴随出现的往往是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当今各国在外贸政策的制定和选择中也自觉与不自觉地遵循这一思想。

不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表现,冲击了这一传统理论。1980年以来,按官方公布的数据,美国平均每年有10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逆差,1992-2000年是贸易逆差的高速增长期,2001年虽有所减少,但这并未影响其整体上的扩大趋势,2002年又开始大幅度增长。由表1数据可知,1992-2003年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由968.9亿美元,扩大到2003年底的5475.5亿美元,其整体贸易逆差由390.9亿美元扩大到4965亿美元,其经常项目赤字也几乎同步扩大,2003年达到5306.6亿美元,2004年达到6659亿美元(参见表2)。而同期美国GDP增长率,除2001年-2002年有所调整外,每年均在2.4%以上,失业率也由1992年的7.5%持续下降到2000年的4.0%,尽管2001年以来,失业率有所上升,不过相对来说仍然是一个较低水平,例如,2004年商品与服务贸易逆差高达6170.75亿美元,但失业率12月底仅为5.4%,而年GDP增长率达到了4.4%。

表1  1992-2004年美国贸易差额与经济趋势对照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GDP与失业率数据来自美国国家经济分析局网站:http://www.bea.doc.gov/bea/newsrel/gdpnewsrelease.htm;1992-2003年贸易数据来自美国统计局: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Press-Release/2003pr/final_revisions/exh1.txt;2004年贸易数据来自美国经济分析局:http://www.bea.doc.gov/bea/newsrelarchive/2005/trans404.xls

当前,美国这一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长期并存有悖于传统理论的表现,已受到许多学者关注。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以求从多个角度探讨二者长期并存的合理性。

 

二、从巨额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二者并存的合理性

不少学者重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负面影响,他们更多地注重于出口,尤其是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且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顺差对经济增长有正的贡献率,逆差对经济增长有负的贡献率。例如,美国官方公布的外贸对GDP的贡献率,1998年达到-1.16%,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为-0.75%、-0.18%、-0.67%。

美国USTDRC的民主党委员在报告中称“数十年来的贸易逆差代价昂贵。这些代价包括失业、美国工人经济上的不安全、不断下降的工资水平和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持续的贸易逆差也导致美国制造业基础和长期竞争力的衰落。”USTDRC的民主党议员还强调,巨额的贸易逆差将削弱整个世界对美国经济和领导地位的信心,并预言美国经济会出现急剧停止的“硬着陆”[1]。显然,这些学者所强调的美国经济大调整的预期暂时没有到来,至少从经济数据来看,目前美国经济前景依然乐观。

针对这一现状,更多地学者则肯定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罗伯茨(2001)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会损害美国的利益,任何试图消除贸易逆差的政策都会弊大于利,更为重要的是,贸易差额是各种经济因素的结果而非原因。罗伯特·墨菲(Robert G. Murphy,1999)将贸易逆差称之为美国的朋友,贸易逆差有如下好处:(1)有助于防止美国经济发展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率上升。对此,Feldstein(1993)曾经认为美国的赤字财政政策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即货币当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不会为财政赤字融资,因此财政赤字会导致利率升高、外资流入、美元升值,从而产生了贸易逆差[2]。若没有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很难这么轻松地推行赤字政策。布什继任时的2001年,美联邦财政尚有1273亿美元的盈余,但此后由于大规模减税、经济调整导致财政收入减少,而反恐、伊拉克战事导致财政支出急剧增加,美财政状况开始急剧恶化,到2004年财政年度联邦财政赤字已达4150亿美元。在这一背景下,巨额贸易赤字一方面是必然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为美国经济增长中抑制通胀做出了贡献。(2)国外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迫使美国公司不得不设法提高效率,从而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如,就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来看,美国1973-1995年是1.4%,1995-2000年上升到2.5%[3]。而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贸易逆差,也基本上是从1995年以后开始大幅度上升的(参见表1)。

从实证方面估计,许多学者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近10年期间,对外贸易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30%左右,即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要素有近1/3来自对外贸易部门[4]。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统计资料也显示,从1990年到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1/5归功于出口的增加(王建生,2001)。一些学者还指出,若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就很难解释美国经济过去1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李雨时,2002)。

 

三、从贸易逆差对失业率的影响来看二者并存的合理性

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短暂调整,失业率也相对上升,以制造业为例,据美国劳工部2003年7月3日的报告,自2000-2003年6月,美国制造企业失业人数高达260多万人。由此出发,美国政府和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归之于巨额逆差,尤其是对中国的逆差。美国2004年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71%的美国民众相信,来自中国的竞争是导致许多美国人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5]。

在克鲁格曼(1997)看来,贸易逆差问题对就业岗位毫无影响。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认为:“目前美国制造业失业人口的80%,与贸易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无关。”[6]覃东海和何帆(2003)认为,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失业问题不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迅速下降,这一现象被称为“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瑙索恩和纳玛斯旺(Rowthorn and Ramaswamy,1997,1999)分析了导致“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在他们看来,“去工业化”主要是国内因素引起的,比如需求模式从制造品转向了服务,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相对服务业大幅度提高,以及与之相关的制造品价格大幅度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竞争这一外部因素对“去工业化”的贡献不足1/5。依据这一判断,中国的出口占美国进口的比例约10%,中国的竞争最多只能解释美国制造业失业问题的2%。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在贸易赤字不断创历史记录的20年里是稳步上升的。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高增长与低失业率长期并存。2001年,美国经济短暂调整之后,又复苏了。更何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虽然持续扩大,但其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较大的顺差。1991~2003年间美国服务贸易累积盈余达9000多亿美元,抵消了近1/4的商品贸易逆差。早在WTO成立之前,当乌拉圭回合将GATT的新规则延伸到服务贸易时,美国就被认为是最大的赢家。据OECD估计,美国可以从服务贸易协议中受益1000-2000亿美元,增加几十万个就业机会。

所以,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贸易逆差不是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从而巨额贸易逆差与低失业率并存。

 

四、从美元的特殊地位看二者并存的合理性

由于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使得全球出现了美元化(dollarization)趋势。例如,美国2001年的货币发行量就达7.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5%。但是,在国内流通的只有6000亿美元,其余的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持有。这种态势,使得美国可以从中获取巨大经济利益:

一是获取“铸币税(seigniorage)”。从几乎无成本的发行美元这种国际货币中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即“铸币税”。据估计,掌握在世界各国居民及财团手中的美元,可使美国每年得到100亿至150亿美元的好处。

二是享受“无泪赤字(tearless deficit)”。世界需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以输出美元来为世界提供交易手段或清偿能力。美国可以拿着源源不绝的用印刷机印出来的美元到世界各地进行采购,扩大国内的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被高估了的美元价值使得美国不但将广大发展中国家生产的最优良的商品集中于美国,而且从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也即所谓的“无泪赤字”。

日本学者吉元川忠(2000)曾经对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日美贸易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日本是将自己贸易顺差所产生的剩余资金注入到美国,美国则利用这些资金维持市场繁荣和日本商品的进口,这又反过来刺激了日本贸易顺差的膨胀。说得极端一些的话,日本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产品,并把这种现象当成了贸易顺差。当前,中国也购买了多达190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克鲁格曼(2003)强调,这是美国支持其贸易赤字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是转嫁风险。其他国家所持有的大量美元储备,承担了巨大的贬值风险。美国政府可以通过将美元贬值的方法,使它事实上免除大量债务。例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到2005年9月底达到7690.4亿美元,其中60%为美元储备。而2002年以来,美元贬值幅度(相对于欧元)超过40%,如果用欧元衡量,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潜在损失是惊人的。

四是用货币影响他国政策。美元的独特地位使得美国事实上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和汇率的决策部门,美国可以通过美元波动来影响他国币值波动获取福利。比如,1985年,在美国主导下,通过了“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升值。当前,美国又不断向人民币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

正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使得通过贸易逆差“出口”的美元又几乎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进口”。表2的数据显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是巨大的,但是,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也是巨大的,两相抵消,1999-2004年,美国也仅有395亿美元的赤字。这也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

表2  1999-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对照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美国国际收支表(htpp://www.bea.doc.gov/di/home/bop.htm)计算整理。

 

五、从美国进口商品结构的特性看二者并存的合理性

从美国商品贸易的结构分析,美国贸易逆差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性逆差。石油进口一直是美国贸易逆差中最大的单项商品。2000年,因油价上涨,美国仅石油进口额即高达1200亿美元,加上石油制成品价格同步上涨因素,使美国贸易逆差额陡增,这被认为是美国当年外贸逆差突增1000亿美元的主要原因(宋玉华,2002)。美国商务部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2002年美国进口石油价值1034.74亿美元,比2001 年的891.31亿美元净增加143.43 亿美元,使美国在石油进口方面的贸易逆差达到了931.69亿美元[7]。2004年以来,由于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10月21日纽约原油期货收盘价达到54.47美元,2005年3月这一价格一度达到58.25美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则此项逆差也将大幅度上升。不过,基于比价不合理和贸易条件动态变化等因素,J.Morisset(1997)估计,原材料出口国每年损失的外汇收益达1000亿美元之巨,这部分逆差,显然是美国人所愿意承受的,而且也是必须承受的。

二是补偿性逆差。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如各种轻工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和各种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机电产品的进口,弥补了美国大众对基本消费品和国民经济对部分生产资料的需求,这类商品进口是对美国经济体系的必要补充,由此造成的逆差是补偿性逆差。这显然对美国整体经济的运行是有益的(宋玉华,2002)。一些学者认为,美国正是在充分利用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资源转移效应基础上,即利用本国高科技资源优势换取别国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成功地实现了其经济发展从所谓“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向以知识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的“新经济”形态的转变。

三是竞争性逆差。集中于一些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是汽车及零部件、半导体、日用电子产品等。主要是美国与欧盟、日本之间的逆差,这种逆差算起来才真正对美国的经济利益有所损害。这是由技术与产品的多样化、国际分工格局及各国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等原因所造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映了美国国际分工地位的高级化以及产业内贸易的大幅度发展。不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因素,是这部分贸易逆差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不同统计口径差异看二者并存的合理性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大幅度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数字,到2001年底,全球跨国公司约有6.5万家,在全球拥有约85万家子公司,其销售额大约是19万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贸易、转移价格等途径,在不同国家母子公司之间产生的贸易差额,在国际贸易统计中表现为顺差或逆差,但从贸易利益来看,结果是另一回事情,贸易所带来的福利基本上回流到了跨国公司母国。

美国《商业周刊》载文指出,自1994-1998年,美国跨国公司所属的国外分公司创造了1.5万亿美元的生产和销售,并未包括在出口统计数字中。同时该刊还指出,由于美国的出口统计不精确,每年有10%的出口商品没有向商务部报告。

统计方面的差异,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不少学者根据不同的方案来衡量美国的贸易逆差,其结果大相径庭。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经济学家对美国贸易逆差状况表示怀疑,根据英国经济学家迪安尼.朱利叶斯对美国1986年贸易状况的统计,如果在美国的贸易收支统计中加上其海外子公司在当地的净销售额,同时减去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转移支付以避免重复计算,那么该年美国将从1400多亿美元的商品逆差变为570亿美元的顺差[8]。例如,针对1991年美国国际经济活动的比较,按全国科学研究院以净销售额方法得出的结果,当年美国有1640亿美元的顺差,按美国商务部以居住为基础的统计方法,以及朱利叶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方法,则当年美国出现240亿美元的顺差。不过美国2001年度总统经济报告按国际收支情况统计的当年商品贸易逆差高达741亿美元(参见表3)。

表3  1991年在不同结构不同标准下美国国际经济活动统计比较   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投资报告1994年》,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23页;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2001,P395.(按国际收支统计)。

此外,电子商务、网络贸易的发展也改变了贸易差额的内涵,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美国的出口数据(刘建江,2002)。

以此类推,虽然当前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巨大,2004年又将创新高,但换一个角度来看,结果也许不一样。美国作为世界上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如果把美国在海外的跨国公司内部产品往来统计在内,今天,美国账面上的逆差虽然难以调整为顺差,但至少,其逆差数额是大大地高估了。

 

    七、小结

不可否认,巨额逆差对美国经济确实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也只是定位于对美国过去经验的一种分析。不过美国经济在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仍保持繁荣,尽管“灾难”一直若即若离,但至今尚未到来。事实上,多年来贸易逆差不但没有成为“恶魔”,反而表现为经济良性发展的催化剂,也不是美国失业率上升的根源,为美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保持通胀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速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高级化。

巨额贸易逆差没有成为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下因素亦不可忽视:一是从商品贸易结构来看,美国贸易逆差中的资源性逆差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补偿性逆差是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转移的要求,而竞争性逆差则推动了其产业竞争力的发展;二是从贸易统计来看,如果考虑统计方法的差异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因素,美国名义上的巨额贸易逆差实际上可能会大幅度减少;三是从全球美元化因素来考虑,巨额贸易逆差所带来的资金流出因为美元化也没有成为大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顺差国花费高昂代价对美出口获得美元,又以购买美国债券的方式重新回流美国,相当于顺差国对美国的贴息贷款。

     但是,受美国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以及低储蓄率、高投资率的影响,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能否维持成为大的问题。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因(Lawrence R.Klein)深表担忧:“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依靠非常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来维持本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假如,发生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这种状况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假如出现一个大的、突然的调整,美国经济将会陷入衰退。”对此,我们必须以足够的警惕,要适时防范美国因巨额贸易逆差不能维持而给我国出口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因逆差而导致的美元贬值对我们巨额外汇储备所造成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美]罗伯茨:《抉择——关于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寓言》,刘琳娜、栾晔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建生:《美国从WTO捞到哪些好处?》,《国际金融报》,2001年11月06日第一版。

李雨时:《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分析》,《经济学家》,2002年5期,第13-20页。

[美]保罗.克鲁格曼(1997):《预期消退的年代》,王松奇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覃东海、何 帆:《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03年10 月。

[日]吉川元忠:《日本金融战败》,孙晓燕、袁英华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45页。

宋玉华:《美国新经济研究——经济范式转型与制度演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26-627页。

刘建江:《是盈余还是赤字: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探析》,《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第4期,第32-35-41页。

Feldstein,Martin,“The Dollar and the Trade Deficit in the 1980s: A Perso nal View”, NBER Working Paper, No.4325,1993.

Jacques Morisset,“Unfair Trade:Empirical Evidence in World Commodity Markets over the Past 25 Year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s, World Bank,April,1997.

Krugman,Paul,“The China Syndrome” the New York Time, Sep,5th,2003.

Robert G. Murphy,“Our Friend, the Trade Deficit”,Washington post,Friday, May 21; 1999,Page A 31.

 

 

A Perspective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existence of Enormous Trade Defici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SA

Abstract: The enormous trade deficits in USA are not only the internal need of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make contribution to it, and has nothing with unemployment growth. I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ng coexistence of mint trade deficit, economic growth and low rate of unemployment. The special status of dollar, the structure of imports and exports, the internal trade of MNCs and the different statistic data of deficit account for rationality of the considerable deficit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on different sides. We must attach important to the potential risk in future, though the substantial trade deficit may not block the economic growth now.

Key words: enormous trade deficit,economic growth,low rate of unemployment,dollarization,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1] USTDRC的共和党委员与民主党对逆差的看法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美国经济的势力和灵活性、美国作为外国投资聚集地的吸引力以及美国金融市场对外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可以保证贸易逆差将稳步降低而不会导致美国经济的严重紊乱”。

[2] 姚枝仲(2003)的分析表明,财政赤字也仅能解释一部分逆差。因为1989-1992年财政赤字在大幅度扩大,但贸易赤字却在缩小;1993-2000年财政赤字逐年缩小,而贸易赤字却在逐年扩大。

[3] 参见何帆:《美国经济的春天来了?》,《经济观察报》,2003年11月24日。

[4]李雨时:《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http://www.rixin.com.cn/Industry/policy/2002-02-25.htm。

[5] 孙传炜:《美商务部长埃文斯:中国保证将致力减少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联合早报》,2004年5月15日。

 中美贸易逆差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之下的经济增长盛宴

[6] 《美称美制造业失业80%与中美贸易无关》,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

[7] 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 Press-Release/ current-press-release /exh9.txt,2003.

[8] 陈宝森:《当代美国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563.html

更多阅读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在世界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出口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在已是第二大贸易国。日渐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正在崛起中的贸易大国的崭新形象,但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

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量的增大和经济

什么是互利共赢之路 中美贸易将继续维持互利共赢局面

     1、中美贸易不平衡与美国经济不景气并存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与美国作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一、中美贸易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据中国官方统计自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86倍,年均增长17%。至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至211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也已成为

光伏:中美贸易大战的一个片段

     2012年的中美贸易之间,注定不平静。  5月17日,美国商务部作出裁决,决定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反倾销税。  这并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征收相关关税,早在今年3月份,美国商务部就初裁决定

声明:《中美贸易逆差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之下的经济增长盛宴》为网友草莓欧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