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保障机制 循环经济的微观运行机制研究述评与展望



本文主要从循环经济的微观主体和运行机理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并提出新的研究设想。

一、循环经济中的微观主体

1、关于循环经济的微观主体研究。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有关对循环经济中企业,在概念上有生态型企业、循环型企业、绿色企业、环保型企业等。在行为研究和效益评价方面,探讨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在生产者责任的研究方面,提出延伸责任(张晓华,刘滨,2005),重新界定企业产品的产权(夏善辰,2005);基于利益相关者观点,提出企业新的社会综合价值管理理念(黄朴,王进东,2005)。还有从会计成本角度核算企业的环境管理成本收益。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概念认知,发展了企业伦理,在企业管理决策、社会约束、政府规制等方面有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操作空间。但是在如何把环境管理与企业的利益机制进行深度融合方面还少有研究。真正实现循环经济,还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在宏观领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微观主体如何最大可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替代(杨雪锋&张卫东,2005)。鞠芳辉(2005)则从消费者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条件。

2、评论与研究设想。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作了探讨,其不足是没有触及基础理论和基本假设。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因此,循环经济中人性假设与传统经济学假设不同,可以概括为“生态经济人”,即经济人既具有经济理性,也具有生态理性。这样,消费者偏好绿色需求,对商品的要求是功能导向而不是数量导向(纠正偏好的无餍足定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连带环境责任和生态伦理,消费者的经济决策约束条件不仅是收入的预算约束,还包括环境成本约束。

对于企业的研究还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均衡;二是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三是企业与市场。第一部分应涉及厂商的生产、成本和定价;第二部分应涉及企业的环境责任、企业的绿色竞争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企业的营销管理等;第三部分可运用制度分析等方法对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进行研究,比如,基于产权理论分析循环经济中的企业组织和企业规模,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循环产业链中的企业间关系,基于信号博弈分析生态工业园中的市场交易。

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消费者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3、对微观主体的研究还应涉及至于商品本身的需求,也应与主流经济学有所改进。比如,绿色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绿色商品具有正常品的需求特征。即在价格不变时,消费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同样,普通商品具有低档品的需求特征。即在价格不变时,消费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需求价格弹性,一般地说,绿色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要大于普通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因此,在价格下降幅度相同时,绿色商品的消费量要大于后者消费量。附加环境成本的消费者剩余。假设绿色商品和普通商品的消费者剩余相同,但是如果对绿色商品进行补贴或对有悖于绿色标准的普通商品进行征税(或增加产品回收责任),这时消费者剩余就有所变化。

 

 循环经济的保障机制 循环经济的微观运行机制研究述评与展望

二、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

1、曹凤中(2005)从宏观上提出循环经济链作用机理,即产业生态链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市场价格链是推行循环经济的控制条件,政府导向链是推行循环经济的主导条件,绿色消费链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充分条件。叶敏&万后芬(2005)从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王虹&叶逊(2005)从责任感、社会规制、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等四个方面探讨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王兆华、武春友(2002)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杨雪锋&张卫东(2005)基于虚拟交换前置提出转变经济流程;张卫东&杨雪锋(2005)从信息替代、信任治理两个角度对资源节约型经济流程的基础和条件作了研究。还有从循环型产业的产业特性、结构特性、资源特性等方面分析产业链构成的可能性,进而探讨其实现形式和发展途径(黄建军等,2005)。赵玮(2005)从绿色供应链角度探讨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与系统集成。在实现条件方面,既需要研究产权、价格等基础性制度的激励作用,又需要研究税收、财政、法律等规范性制度的约束作用,还需要研究行业监管、产品标准、经济核算等考核性制度的评价机制,最终将其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2、评论。上述研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和研究范围,着眼于循环经济,探讨物质循环和经济活动的协调性。循环经济的本质在于寻求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内生化机制,协调扩张型经济增长机制与稳定型自然平衡机制的矛盾关系。因此,在运行机理方面,既要关注物质流层面的系统耦合,又要重视价值流层面的合理配置,这两者最终还是要通过活生生的人作用,那么,那么,就不能回避经济个体的交易行为和决策行为、个体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利益博弈关系。既然如此,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会大有用武之地。

3、研究设想。所谓机理,就是事物的运行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应是对其发生、发展及其运行态势的规律性把握。因此,有必要对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核心、表现形式等方面作深入探讨。笔者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耦合,这种耦合体现在经济活动从物质消耗到价值提升和从数量扩张到质量、功能改进两方面。循环经济的特征既具有生态经济的绿化特征,又具有知识经济的轻化特征,还具有减物质化特征(软化),即:绿化、轻化、软化三“化”合一。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减量化(减物质化,节约),它贯穿于整个经济流程(包括生产过程、物流循环、产品生命周期)。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产业生态化。这需要研究产业生态化与自生能力、产业链的可持续性、生态产业的聚集性、核心产业的主导性和稳定性以及产业演化的自运行机制。

 

三、结论与研究展望

循环经济要求既循环又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Reduce,它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在于从节约货币支出到节约资源消耗。当前循环经济的主流文献中存在学科孤立、方法单一且偏离经济学框架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利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进一步发研究需要探求其经济学逻辑:即探求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与制度环境;而且循环经济理论研究还需要寻求坚实的微观基础,包括重塑微观主体,对循环经济中的成本、价格、产权、交易等做出新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探究资源节约在经济运行中的内在机理,寻求资源节约内生化的制度安排。

基于上述结论和研究设想,对循环经济的深入研究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

1、循环经济的知识背景。主要从循环经济的学科辩证,循环经济的幸福观与发展观,循环经济的资源观、生产观、消费观,循环经济的价值论、效用论、财富论及要素分配论,循环经济中资源生态环境的价格与成本,循环经济中微观经济主体的产权配置以及循环经济的经济贡献核算等方面展开论述。

2、循环经济的效率标准:资源生产率。主要从资源生产率的概念、本质、资源生产率的度量和模型及其政策含义等方面论述。

3、循环经济的微观运行机制。(1)微观基础。主要从循环经济中的“经济人”假设修正、循环经济中微观经济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消费者均衡和生产者均衡、循环经济中微观主体的行为分析、循环经济中微观主体的利益关系及其调适等方面论述。(2)企业生产决策与效益评价。主要从企业环境成本分析、生态型企业的战略研究、以资源生产率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3)循环经济中的企业和市场。(4)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主要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循环经济的三大原理:横向共生、纵向闭合和系统耦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517.html

更多阅读

党建工作机制体制保障 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中的组织保障机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党组织建设工作都表现出很多新特点、新情况、新课题、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

经销商店员的激励机制 现代经销商与机制创新

马云曾说过:李嘉诚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其实,经销商还是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主角。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格局还占主导地位。现代经销商如何在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企业与经销商关系的现状由于企业与经销商利益目标的差异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浅谈工业企业预算管理的保障机制

  工业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实施预算需要具备的保障机制。同其他企业管理模式需要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一样,预算管理机制的运行必须有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使企业自上而下都能按统一的行为规则开展预算活动。完善的

声明:《循环经济的保障机制 循环经济的微观运行机制研究述评与展望》为网友第二人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