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需求与消费需要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能够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量。消费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购买意愿与购买能力。是社会的消费者拥有的货币量决定的能够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需”是指需要,消费欲望;“求”是指满足需要的能力,即购买能力。
前者实际上是说满足这种欲望可以增加效用,即:
U=f(C1,C2,…,Ci,…,Cn),U1>0,U11<0………………………(1)
其中U为效用函数,Ci为对第I种商品的消费。
后者的实质是消费函数,即
Ci=g(Y,G)。(Ciy>0,CiG<0)…………………………………(2)
其中g是消费函数,Y是收入,G代表收入分配的变量,比如基尼系数。
这两个环节共同决定消费需求是否充分。如果对某种商品的消费不会增加消费者的效用,或消费者缺少足够的收入,消费需求都会不足。
需要和要求的重要区别在于:如果消费者只有购买意愿而无购买能力,这只能被看成是欲望(wants)或需要(needs),而不叫做需求。
在介绍消费需要的类型时,我们提到了消费需要按照显现程度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显现需要和潜在需要。其中,显现需要是市场上已经表现出来的消费需求,表现为消费者既有欲望,又有一定的购买力(货币支付能力),而潜在需要是指消费者没有明确意识的欲望,或者是朦胧的欲望,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显示出来的需要。这种分类,说明了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即消费需求一定属于消费需要,而消费需要不一定成长为消费需求。
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来说,单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又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社会总需求亦即国民收入(Y),通常由4个部分构成:对消费品的需求(C);对投资品的需求(I);政府支出(G,可分解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出口需求(X),用公式(3)表示为:
Y=C+I+G+X. ……………………………………………(3)
若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封闭体系考察时,出口需求X可以略去。因此,社会总需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即国民收入等于投资与消费之和,即
Y=C+I……………………………………………………(4)
二、消费者的需求规律通常我们研究消费需求时,是研究消费者对商品与劳务的需求。而对一般商品而言,存在需求规律。
在竞争的市场上,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这表明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这种关系就叫做需求规律。需求规律可用图形表示出来。
P
P1 D1
P2 D2
D
O Q1 Q2 Q
图2-2 需求曲线
在图2-2中,横轴表示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纵轴OP表示该种商品的市场价格,D为该种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其斜率为负,表明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关系。如,价格为OP1时,需求量为OQ1;价格下降到OP2时,需求量增加到OQ2。
对于绝大多数商品来说,需求规律是存在的。但是也有些特殊商品并不遵循这种规律。例如,有些商品价格,需求量反而减少,如金银首饰等代表人的身份的装饰品属于这类商品。有些商品价格上升,有时它们的需求量反而增加,如饥荒年份的低档食品属于这种类型[1]。当然,大千商品世界,这些商品只占极小的部分。因此,需求规律并没有遭到破坏。
三、制约消费需求的主要变量
制约消费需求的变量多种多样。由于消费需求是指有购买力的消费需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影响购买力的因素也是制约消费需求的主要变量。
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因为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最为根本的因素。当收入变化时,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需求乃至消费支出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这里的收入变化,主要是指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因为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决定其购买力的是实际收入。
消费者的收入还进一步细分为:可支配的个人收入和可随意支配的收入两种。其中,可支配的个人收入是指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扣除各种税金后的收入,可随意支配的收入是指由可支配的个人收入再扣除衣食住等基本生活开支后所构成的收入。
对于具体商品而言,考察收入变化对商品的影响,还要考察需求的收入弹性[2]。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在考察需求的收入弹性时,我们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收入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即需求的收入弹性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
如果用M表示收入,表示收入弹性系数(弹性的大小用弹性系数表示),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可以表示为公式(5):
……………………(5)
一种商品收入弹性的符合取决于需求量相对于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方向。对于正常品而言,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正。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收入的增加将导致需求量的减少,为负。进一步,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如果大于1,那么表明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超过收入增加的百分比,因而该商品是奢侈品,或者说是高档商品;反之,如果小于1,那么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这两种商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导致它们的恩格尔曲线形状的不同[3]。
2.利率
传统观点认为,提高利率可以刺激储蓄,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会增加储蓄,抑制当前消费,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
所谓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是指利率提高时,人们会认为减少目前,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鼓励他增加储蓄。因此,利率的提高使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
所谓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利率提高又储蓄者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认为自己较为富有,以致于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利率如何影响储蓄,须视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总和而定。就低收入而言,利率越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钱可存款收取利息,利率提高也不会增加他将来的收入),故利率提高会增加储蓄,减少当前消费。就高收入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就全社会总和而言,利率的提高究竟会增加储蓄或减少储蓄,则由这些人的增加和减少储蓄的总和正负净额来决定。
3.对价格和收入的预期
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被预期上涨,即使当前价格不变,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反之,某种商品价格被预期下降,在现在价格下,它的需求量将会减少。此外,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对消费需求也有着重要影响。
预期收入是指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虽然它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当前的消费,但它能够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如果消费者预期收入提高,那么他就会提高现期消费支出的水平,从而消费需求增加;如果预期收入降低,那么他就会增加储蓄,以支持未来的消费水平。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存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会随着经济波动而变化,因而收入预期成为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4.消费者的爱好和时尚、消费观念
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爱好减弱了,即使该种商品价格不变,其需求量也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消费者的爱好和时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广告宣传、电视媒体等。
消费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人们关于市场、货币、消费等经济生活现象的比较系统、稳定的见解和看法,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人们的消费观也逐渐形成。消费观的形成,受到每一个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个人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等非经济因素的强烈影响。消费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阶级和国家,其消费观念相差甚远。处在同一时代和社会以及同一国家的人们,其消费观念也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消费观念,对消费需求产生不同影响。
5.居民储蓄及消费信贷
当消费者的收入一定时,储蓄数量越大,现实支出数量就越小,从而影响购买力。同时,居民储蓄越多,潜在购买力越强,未来的消费需求。
消费者信贷也是影响购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消费者不仅以其货币收入购买所需要的商品,而且可用个人信贷来购买商品。消费信贷也是影响消费者未来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在后面还将详细分析。
6.国家消费政策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的消费政策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目前我国政府提出的“扩大内需”、“鼓励消费”政策、鼓励消费信贷政策等。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消费需求,如消费者的年龄结构、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广告宣传、消费观念等等。当然,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主要研究的内容。
[1] 这类商品也称之分吉芬商品。
[2] 在经济学中,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
[3]恩斯特.恩格尔(1821-1886)是德国统计学家。所谓恩格尔定律,是指当家庭收入增加时,多种消费的比例会相应增加,但用于购买食物支出的比例将会下降,而用于服装、交通、保健、文娱、教育的开支及储蓄的比例将上升。恩格尔系数就是食品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它反映人们收入增加时支出变化的一般趋势,已成为衡量家庭、地区以及国家富裕程度的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