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有哪些 《后理论经济学》第3节(2)



二、后理论经济学与先理论经济学的微妙区别与内在联系

“先理论经济学”与“后理论经济学”的区别,表现在前者的那个“理论”是建筑在“假想”的基础上而后者的那个“理论”是建筑在“规划”的基础上。这里讲的“规划”,是根据客观规律而进行计划的意思。大家知道,如今的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改为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一字之改似乎没啥区别,可后者却强调了一切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一)后理论经济学与先理论经济学的微妙区别

回顾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历史,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长期较长的时期内均走过一段弯路,分析原因,与之缺乏一个“科学发展观”不无联系。也说明不管干什么事,光凭理论不成,理论如果不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受损失的必然是那些违反科学的人。

1、先理论经济学是建立在假想的基础上

现在,我们先讨论一下“先理论经济学”。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共产主义部分”是在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大量的研究以后得出“共产主义必然要战胜资本主义”这个结论的,而从总的趋势上看,可以说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认为就是科学的东西。但是,人们又不能不承认的是,这种预测、预言是具有很大的“假想”成分,因为它忽略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基本的前提。

大家知道,资本主义经济用了不到200年的时间就创造了封建社会用2000多年都没能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但是,不要忘了,这些财富并没有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中。因此,无产阶级要想夺取政权和建立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可以说缺乏经济基础。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未必能取得最后胜利。

关于这一点,包括列宁自己都承认。再换句话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不仅具有必然性,也都具有偶然性,否则社会主义就不应该产生这么几个而应该在全世界范围普遍开花结果。另外,再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即便社会主义国家不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人类社会同样也会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前进,因为这是历史的潮流而不仅仅是“假想”,否则社会就不要前进了。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制度就一定是共产主义而非它种社会制度。比如,社会主义就应该是介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一种社会制度,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共产主义。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先生就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否则他就不会把自己的学说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而称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了,说明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制度确实不同!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包括斯大林、毛泽东在内的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未能认识到,要不,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共产主义的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事实证明,计划经济并没有使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相反,几十年过后,不但没有超过资本主义,反而把距离又拉大了,也为“假想”付出了沉重代价。可是,当中国、越南选择了市场经济,却能取得骄人的业绩。

2、后理论经济学是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

笔者以为,客观事物、物质之所以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状态,均是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规律性决定的,与人类的社会实践虽然有一定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换句话说,人类万万不能过高地估价自己的作用而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如果没有搞错的话,人类所犯的一切错误,都是由于把自己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造成。规律难道是人类可以凌驾的东西吗?与战无不胜的规律相比,人类是何等的渺小!

上述,也正是笔者为什么要举起批判“人本经济学”大旗的原因。试问,“人”怎么会成为“本”的呢?“人”充其量也就是“物”的一种存在与运动形式而已。如此,当然也就说明,人的行为是受规律作用、制约的,尽管人的运动也有自己的规律。如果人凌驾于规律之上,那他还是人吗?恐怕就连上帝也不具有这种本领,更何况是充满了私欲,浑身沾满了动物的劣根性和到处散发铜嗅的动物哉?

不要跟我谈什么“绝对的唯物主义者”,不要说“绝对的唯物主义者”压根就没有,就算有,那他们也早已变成“无机物”了。大家知道,无机物不仅不属于人类,连动物都不属于。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在人类、动物的身上就没有无机物的成分,而是说只要是人就难免会犯认识上的错误。如何才能避免、减少人类犯认识上的错误?笔者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切都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什么叫真理?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才具有真理的性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先理论管理学”是建立在“假想”的基础上而没有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所以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经济上均走过一段弯路也就在所难免。为此,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后理论经济学”无可争议地选择了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用“规划”来表现,体现的就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叫“科学发展观”?当然是不管干什么事都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后理论经济学”自然也就是在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模式。当然,它也不是要对“先理论经济学学”进行彻底的否定,而是要为“先理论经济学”再增加一个检验的标准或者说依据。这样,由于“后理论经济学”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因此,是否具有“科学发展观”也就成为“参照系”。

(二)后理论经济学与先理论经济学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都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那就是,不管干什么事都需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为何这么重要?因为客观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质的体现,而本质就是区别,区别也就是联系也。

1、先理论经济学使人认识到物质的必要

当人类社会进入了16世纪与17世纪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进入18世纪,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学说,代表人物有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进入19世纪,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和李嘉图等。但是,最具有想象力和理论意义的要算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和他们的《资本论》。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思想;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他们提出了“资本不是物,当用于商品生产时,就变成了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劳动的工具”,并由此得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思想;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可以当家作主,所以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

现在看来,在他们的思想中,有一些内容是不对的,甚至可以说是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东西。比如,否定资本的物质性和误以为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实行的应该是计划经济等,都是唯心主义的东西,可以认为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直接后果,是社会主义国家把商品、资本、市场等经济物质都拱手让给了资本主义,并纷纷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导致东欧的“剧变”和前苏联“解体”。

人们应该承认,当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时候,也同时为人们提出了证明这一理论的“方法论”武器,那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用革命的方法“打倒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等。可惜的是,他在提出这些方法论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比什么都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是不同的范畴,如果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危险随时存在。

尤其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越发地缺乏或者说压根就没有找到“怎么办”的方法,这都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埋下了隐患。而这些,也正是使“后理论经济学”的学者能够认识到,任何一种理论,如果失去了“物质第一性”的基础,都会成为唯心主义者,包括原本就是唯物主义者的人在内。否则,如果不能坚持“物质第一性”原理,“理论”很容易成为贻害社会的一种东西。

2、后理论经济学使先理论经济学走出空想

如何才能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先理论经济学”的理论缺陷呢?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当然也是最科学的办法,就是能把经济学研究对象建立在包括自然场、社会场、经济场、资本场、价值场的基础上,因为场不是别的,正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客观规律的“发祥地”。试想,我们已经把规律的出生地都找到了,难道还担心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吗?这也正是中国经济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大家知道,同样的一片土地,同样的一群人,由于中国搞得是市场经济而非单一的计划经济,其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当然是由于中国已经由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化为并非是不要计划的市场经济的原因造成的了。试问,什么是市场?难道不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或者说是狭义的“经济场”?再问,搞市场经济为何能获得成功?因为市场就是商品运动规律出生的地方!

 经济学理论有哪些 《后理论经济学》第3节(2)

什么叫“搞”市场经济?当然就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经济!诚然,能够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也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了。为何搞市场经济就能成功而搞单一的计划经济就不能成功?原因就在于那种“计划”是非物质性的而主要体现在“想象”的基础上,而市场是由经济物质决定,同时又是经济物质出生或者说是经济规律形成的地方!找到了规律出生的地方,还担心不能按规律办事?

然而,由于“先理论经济学”是个“先有理论,后有实证”过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是,“后理论经济学”就不同了,由于它是建立在市场即经济规律出生地的基础上,而且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想,如果这样的经济理论不能获得成功,什么样的经济才能获得成功呢?上述,难道不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社会所以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

如此,当然也就说明了一个重要得不能再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后理论经济学”终于使“先理论经济学”从“空想共产主义”或者说“左倾机会主义”的泥沼中走出,并回到现实中来。我们虽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从更加长远的利益上考虑,还是非常值得的,因为这一“走出”对于我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以预见,如此走下去,中国的前途将不可估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47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经济学理论有哪些 《后理论经济学》第3节(2)》为网友不服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