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皆有缘起。我第一次接触《经济学茶座》是因为卢周来老师,此亦可谓我的“茶缘之起”。去年的这个时节,我曾有幸与卢老师一起喝茶,交谈之间偶闻卢老师经常到“茶座”坐客并撰写文章。怀着对老师的尊敬和心中的好奇,我真的手持一本“茶座”,泡一杯清茶放置案头,细细品味起来。品后方知,那一篇篇文章竟与茶一样清香幽雅,令人心荡神怡,此后便结下了所谓的“茶缘”。
斗转星移,已度一秋,每次都一边品茶,一边品味文章,实为惬意,受益匪浅。可是由于一直没有为“茶座”做些什么,心里竟总像偷吃了人家果园里的果子一样,时有不安。便想起写篇小文。虽文笔拙劣,学识浅薄,却斗胆谨此向“茶座”聊以致谢,也顺便安抚自己的不安罢。
经济学的研究如果说与哪个学科有缘的话,我认为有两个。第一个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及其之间关系,并以揭示自然运行规律,解释物理现象为己任的一门科学。它既需要大量的实验,从中抽象出自然运行的机理,又必不可少的在实验和抽象之前设定有益的假设条件,之后还需要事实来对理论进行检验。在这一点上,经济学以之竟如此的相似,同样是以揭示经济社会运行的机理、解释经济现象为己任的科学,同样需要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同样需要事实检验,只不过经济学的实验除了可以人为去做(实验经济学)之外,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正是无数次实验的集合。物理学与经济学在研究之时都设计出一些“理想状态”,比如“无摩擦状态”与“完全竞争假设”,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阿罗-德布罗定理,产权理论中的科斯定理,和公司金融理论中的默迪格利安尼-米勒定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研究的参照系或基准点[1]。二者相似之处还表现在对数学的运用上。在物理学家与经济学家的交流会上,彼此将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而且绝不会出现技术上的瓶颈。另外必须提出来的是,物理学的某些概念早已或者这个年在被引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之中,比如“均衡状态”、“熵”、“场力”等等。如果说必须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来区分物理学与经济学的话,两者又将同样被首选为刻画两类科学所扎根的现实土壤的上等工具。如果用哲学来涵盖二者的共通之处,似乎又过为宽泛。这种共通我至今也没有把它思明想透,姑且就叫做经济学的“物理缘”吧。
第二个与经济学有缘的学科是几何学。几何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抽象线条的基本性质,度量它们的之间的关系。这就表现为通常遇到的几何问题除了逻辑证明,就是求距离或者求角度。如果把前者看作是定性研究的话,那后者就一定是定量研究了。除此之外几何学还有一个不可逃避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解决如何优化已被量化出来的线条关系,这表现为几何学必须解决一些诸如黄金比例、最大溶量、最小占地面等问题。这似乎与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在面对需要解释的经济现象时,必须考虑的是经济体内部的基本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在没有定性的道理阐述,一切定量的研究将成为空中楼阁。而此后的研究有一个必然的趋势就是将定性的道理进行量化。量化是问题更为简明清晰,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是一种定性的说明,而之后阿罗和德布鲁的数量证明更是深化了人们对它的认识;科斯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将交易费用的理论用语言刻画的非常之精彩且独到,之后更有威廉姆森为其理论进行了量化的证明,推动了整个交易费用理论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张五常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关佃农制(即农民与地主用固定比例分成)的研究,他对交易成本对不同合同形式的选择作用提出开创性论识。后来,斯蒂格利茨1974年的数学模型精确地分析了激励与风险分担的交换对农民与地主在土地租赁合同选择的影响。这些都说明经济学中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与几何学中的定性与定量具有同样的关系。正如刚才所说,几何学具有优化线条的责任一样,经济学本质上就是一门最优化理论。经济学要解决如何使效用和利润最大、如何使费用最小,资源使用效率最高等等蕴含着几何学中最优化的问题。。。。。。这也许就是经济学的“几何缘”。
一杯茶已饮尽,小文也行止于此,心中的不安也得到了些许慰藉,感谢卢老师,感谢“茶座”,感谢带给我的“茶缘”。
[1]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财经科学,200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