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个外地的同学说要到我的学校来玩玩,问了问我们的学校有没有特色呀,怎么才能找到。话语中我能听得出来他是在开玩笑,但当时我被这个问题打蒙了,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样也就这么算了,但心里总是搁不下这件事。
这些天我也一直想这件事,下沙这么多大学,有多少个教室建筑风格是一样的,有多少个寝室建筑风格是一样的,我们生活在其中,日子长了也就习惯了,可是外面的人来看时,也许就有别的意见了!我不是一位艺术家,不懂得什么叫美,但是我知道“重复”、“抄袭”不叫美,这样原来美的东西一旦被大批量的生产就容易导致审美疲劳,美也就不再美了,还可能导致厌烦,如果学校与学校之间各具风格、各具特色。优点如下:
一、学校更具有吸引力,如果一个学校有足够的建筑文化底蕴,人文其中气息更深,学生的学习文化更具有积极性,也将有对此感兴趣的、将跨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选择,也有利于学校吸引那些“潜在学生”进入学校,进而增强了学校的综合水平,学校也将上一个台阶。
二、就社会来说,国人一直在强调不能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学校作为教育的机构,也应当以此为大任,但必须要自己先行动,首先就要构建校园建筑文化,从整体上说既有创新,又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特色,还能教育国人。
三、就城市来说,学校的建筑也可能影响一个城市的建筑的风格,国外就有此例子,我就不再重复。学校作为人力资本的信号,在城市中具有权威的象征。他的一切文化输出都有可能影响到城市的发展。
在国内有些学者愤怒我国的城市建设没有特色,没有中国自己的味道了,就抨击规划局和国人的“洋外”。但仔细想想学校的责任更大。
那么学校的文化建筑风格为何不能推广呢?我想:
一、我国人口急速增长,要求上大学的人更多了,这迫使学校进行扩建以备容纳更多的学生,而学校对此未有预期,当事情来临时才行动,草率扩大校园,可想建筑风格更谈不上了,还因为学校方追求成本最低和速度最快。
二、人文学院的师生,我想他们也有责任的。我上过几节人文学院的老师的课,他们对此也有反感,但是他们就对我们说说而已,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又出了一些意见和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们从来不向有关部门反映,理由我也不知道,反正他们就不做声!人文学院的师生,有些可称的上是艺术家,对建筑文化也有独特见解,相关部门也没有问他们。
三、学校的建筑样图未对外公布:“信息不对称”,一些人想讲,切不知道上何处讲;当要讲时,切已经动工了。
所以综上所述:1、由人文学院组建批审小组;
2、公开建筑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