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 科技经济学刍议



 ——探讨科研工作和经济建设结合的途径

                        提            要

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实践,不断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随着信息网络的广泛使用,人类的思想成果和待实施的计划方案有了载体形式,不仅那些成型技术,很多科研成果和方案方法,也很快地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技术经济学基础上,设立“科技经济学”来研究问题十分必要。

             一、技术经济学不断发展的必要性

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在经济领域对科学和技术的整体运行规律进行研究,必须作为第一生产力来发展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没有科学技术的尽快实施,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安定和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必须产业化,而且应合乎经济规律地、从基础到应用系统的产业化;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因此最大限度地发展科技生产力,是科技经济学应当结合现实研究的首要内容;科学技术以人为本,造就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并根本改变科研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收益,必须把教育——知识的传播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在信息时代,科学和技术更加密不可分,网上的科学知识被人们很快获取,更快地被技术化或直接被经济活动采用,加快了科技的经济运行速度,仅仅对现成技术进行经济学研究显然是不够的。“科教兴国”也说明了科学和技术及其传播业——教育的经济作用。科技经济学应更加全面和系统地研究现实中的问题,并关注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

另一方面,在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同时期,人们对“技术”和“经济”在概念上的理解常常不尽相同。比如,有人认为“技术”是指生产、生活领域中,人们运用科学知识和经验的技能,诸如工艺方法、程序、工程方案等等;也有人指出“技术”是指一切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原理延伸出的操作方法;更有学者认为,所有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忽然劳动对象三大生产力要素中的一切正确方法都是“技术”,自然会包括管理、组织、流通、决策等,也会包括科学实验、科学发现和科学认识方法的价值和内容。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学研究演变下来,“经济”也已成为多义词;既有上层建筑赖以存在之基础的含义,也有限于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交换、分配、消费活动的含义,也有限于区别国民活动的不同内容,如工业经济、国际经济等,也常常用来指劳动和资源的节约或节省。只有把包含在科学技术中的各种劳动成果进行经济规律的探讨,研究工作才会更加实用和明确。

科技和经济的关系是辨证的,相互融合,互相推动。从生产力角度看问题,只有科学技术的整体才会引起劳动资料的扩展,导致劳动对象变革,也推动劳动力素质提高,对组织和管理也有促进作用;同时,科学技术在具体体现出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也受生产力各要素现状的选择和制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该是哲学意义上的科学论断,对“科学技术”概念的内涵,拟可认同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是科学,一切正确的方法都是技术,才能包含其极其丰富的外延,才能在研究中解放思想。可以预见,这一学科内容之丰富,不仅由于目前文、理学科分类原则不尽相同,而且其研究内容越具体和实用化,交叉的边缘性也就越强,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经济条件不断变化和技术内容不断更新,原来经济效益好的技术会随时落后,原来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发现又随时可能突创起益。而其中经济实用性价值的转化,也绝对离不开信息系统、教育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论证分析的方法。

                二、科技与经济结合具有坚实的基础

科技经济学的研究同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扩大再生产理论,对科学技术的商品价值规律和在扩大再生产中的作用提供了指导。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充分说明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国民财富的意义,而分工恰是依据科学发展水平和 生产技术状况而产生并加以组织的;奥地利的门格尔曾提出编辑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而物品的“稀缺性”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充分条件,这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原则是一致的;美国的克拉克在《财富的分配》一书中,阐述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存在着劳动和资本对生产力的实际贡献,认为只有两者实际结合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了收入“分配的自然规律”,从资本运营的角度为科技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观点;英国经济学家阿弗理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研究了所谓边际生产力的“边际增量”和“局部均衡”,通俗地讲就是指出了在项目与资本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值在分配中受社会习惯分配方式的制约。目前的奖励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公,社会决不能太久地让科教工作者无力书生和无名英雄。

产权经济理论是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参考,饿科技经济学则把其中“技术产权”概念扩充到整个“知识产权领域”。必须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建设,才能使科学技术成为经济活动中公认的要素,也才能和知识劳动者的收益相联系。知识产权又是对现有技术经济价值的动态标定,通过经济交往综合体现其商品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得·科斯提出的“科斯原理”,是产权经济理论的核心。他不仅提出了现有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而且提出“成本函数”的概念,即科学技术整体的状况、内容和经济模式、效益多方面都影响“交易成本”。

科学技术自身的规律,从假说到科学发现,从创新到技术发明,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其运行是相互联关的,应该成为科技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经济的发展,过去的梦想会成为今日奇思,过去的轰动会成为今天的常识;别处的普通知识会成为此发明的关键环节,一项看似简单的方法和程序也许正是一项重大技术的Now—how所在。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就十分强调“新组合”的内容,在信息时代将有新的含义,信息和网络的作用,在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中明确了其经济效益。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能力,信息是海量,正确的思维方法、技术的哲学——自然辩证法,也是科技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科技经济学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

中国进入WTO的机遇和挑战已被国人广泛重视,其实中国在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前,我国还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系统组织,这些都是与WTO规模相当的世界范围的组织。我们首先认为新世纪开始的格局是包括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相互作用的新经济时代。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发挥人的智能,提高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消除人类在全球性问题方面的危机。在未来挑战面前,人类已经不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资源、能源,也难以只是依靠历史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通过发明创造,才能取得突破。那么为什么加入WTO影响要大得多呢?这可能首先由于货物的贸易全球一体化和人们的日常消费更加密切相关,更主要的原因是知识商品、金融商品和货物商品共同的全面开放,才能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交流的格局。我们知道,WTO的原则,除了取消贸易壁垒、双边规则既多边规则以外(GATT的八轮谈判,已使大多数国家间的商品贸易价格降了若干倍,东西便宜了,人民受宜),还有国民待遇原则下的贸易自由化。我们认为,当物资流动和资金流动、知识流动都全球化时,才会有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一体化。钱和知识及项目是什么呢?是劳动的转化物,进入商品流通的物资也是劳动的转化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中,人们的创造性劳动就会得到极大的解放,创新思维的效益会得到极大的发挥。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前瞻性的工作,必然是尽量促成各种项目和资金的结合。因此,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更加需要不断创新。信息时代网络无限玄机,学习创新创造广阔天地。包括管理将更趋于共同学习型的形式、教育将需要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研究需要务实和可持续发展、流通更需要高速度和高质量、消费也将向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多元化演化。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就必然成为知识经济和经济知识更新的重要内容。

把科教及其技术作为整体来研究的科技经济学,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它将不仅限于研究技术方案、技术政策、技术规则、技术措施之经济效果,也包含其内在联系的大量科学内容。既要研究经济活动中科技如何发挥作用,也研究技术成果和方案如何在活动中创造经济效益。技术经济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曾显而易见,科技经济学也与之必有重要联关,同时由于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导致科教活动经济价值突现,内容也丰富了。科技经济学是文理科交叉、多学科交融的边缘学科,并以服务于不断的社会实践为任务,理论结合实际地向前发展。外域强权者对中国市场已是垂涎三尺,他们从经济利益考虑,“惟恐中国不穷”的阴谋伎俩,甚至会比政治上“惟恐中国不乱”还要复杂。蓄意制造突发事件,冲击中国开始建立的新经济秩序,也许正是资本寡头推行政治冒险的阴谋所在。中国知识更应团结奋斗,“士为兴国者生”,务实互补地去不断解决实际问题。

在目前,科技经济学要讨论的实际问题也非常丰富。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 科技经济学刍议

·从经济增长和产业革命的角度,研究科技产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发展动力,并研究如何提高经济活动中的科技含量,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资源在经济各领域的高速运转为特征。科学技术产生知识,教育事业传播知识。而生产的高科技化(并以效益为标准)、信息网络化和组织决策的在先可虚拟化,都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状态,并导致从组织生产到流通、消费形式的极大不同。甚至可以认为,目前科技进步所依托的三种组织形式: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将逐步演变为依托信息的组织和决策机构、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机构、信息的需求和运用机构。知识经济时代不能单单被理解为把知识作基础的时代,也并非指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产业比重占主导地位,而可以理解为高速运转的科技知识信息拉动各经济领域快速发展的时代,发达国家比重较大的产业常常是促进科技知识进入各产业领域的服务性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经济学研究也将依托信息网络,结合实际需要。教育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将渗透各个人群角落,教育的效果分析也有助于解决基础研究的经济价值评价。

·科技创新理论。首先应把一切广义的科学技术都当作人类劳动的财富和资源。按照日本发明界丰泽丰雄在《发明导游》和高桥宽雄在《发明学》中提出的观点,不能把其知识的内容限定在技术的学术殿堂,不少重要发明的关键点来自于生产、生活实践和日常观察知识。信息学科和“组合论”等发明创造方法,将在结合知识的大量例子中而变得生动和丰富多彩。

· 技术市场问题。一旦技术市场或科技市场真正成为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商品,从总量到质量都将是一个飞跃,会产生巨大的市场经济拉动力。而技术市场的真正发展,取决于科学认证和劳动者的科技教育水平建立鉴别和投、招标机制,不能只从技术之一方面的投入产生比来考虑,不少投资分析工作者都有体会,技术的科学基础、发展潜力、劳动者接受程度、经济需求和资源适应性也是科技经济学“成本函数”的重要因素。

·产权建设。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是显然的,因为和其它资本形式一样,是生产力三要素的转化和综合产物。然而,货币等资本形式可以作为公认的流通方式,而知识产权的经济运行却十分复杂,其中还包括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时效性、可重复实用性和可发展替代性等问题。知识产权的内容不是“技术产权”所能包容的,如果研究中混在一起,很多劳动的价值将排斥在产权之外。

·知识引进。在信息时代,这种引进不仅会数量增加,而且会形式多样。比如“免费”网上信息的知识引进,就很难用一般“技术引进”来考察其经济运行。在经济活动中知识引进之受国界的制约,还不如识别其真假、判断其完善程度更为重要。一个善于知识“拿来”,并善于审视其科技内容,适国情加以组织加工、发展经济的国家,正是巧借了外力。而结合本过资源和经济现状的内因去“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改新,其科研劳动的经济价值才可能有所作为,绝不能忽略。购买技术常常需要和科学地消化工作结合,才更切近经济效益的需要。

·技术选择。客观生产条件制约是任何技术发展和实施的必然属性,经济活动中的技术选择,既有静态适应性的一面,也有动态发展分析的必要。对技术的科学选择和组织使用工作都是科技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只建立技术信息库,而无“幕僚”人去分析其适时使用,经济的发展仍会缺少动力。据说当网络为金融结算带来巨大经济节约时,网络的发展才受到了极大推动,并影响到其它方面,曾令当初遇市场太小而退出的网络商后悔不已。

·科技筹资。资金的经济属性十分显著,项目和资金结合是科技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据资料,被称为“当代毕生”的北大教授,在“精密印刷”科研课题基础上,确立了“照排印刷系统”之具体实用方向,并得到适度的产业性资金后,科研中突出的经济价值就表现了出来,(正如王选教授所说“才”和“财”的关系)。项目的筹资研究也是很需要创造性科技劳动的。

关于科技筹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直接融资市场对科技产业的推动作用。高科技产业是高利润也是高风险的行业,对间接融资的银行业来说,其真正的商业化银行便应不愿贷款给高风险产业,而高利润又与银行收取固定利息无关。因此证券市场是科技筹资的重要途径。在前年中国立法和证监机构正致力于《证券法》的实施,改变有如股市等直接融资市场投机现象严重,不少绩优股反而市价差的不正常现象时,美国等北约国家5月8日的悍然暴行,使如沪市5月7日收盘时的1120.738点,到笔者收笔时17日开盘价1057.485点,降63.253点,在调整轨道上又下降5.98%:即A股上市股票市值下降1000亿人民币左右。如果这种现状上蓄意的阴谋,不仅说明经济斗争的复杂,断我科技产业资金源之险恶,也说明我们的科技筹资机制之亟待尽快建设好。科技产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科学判断与经济现状运行分析上。尽管股市存在虚拟资本因素,但从实践看,过于夯实和泡沫化,对促进高增长行业融资都将是不利的。当中国股市人气过低,被迫更早引进外资,开放股市时,外资进入我高成长行业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评估系统。有利于科技经济学的量化和理论上不断升华,评估本身也有重要的信息资源价值。包括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分析的内容,它如同理工学科中的误差分析一样,在决策中是必不可少的。评估系统还有利于数学的参与和进行数字信号方法的快速处理。

·中间实验问题。科技项目完成后的鉴定,有如经济活动中动态的资产评估。科学鉴定后和产业化前的“中间试验”有利于新的科技注入,并实施持续经济发展。这其中应十分注意科技经济价值的不间断增长性质,并给予经济方式的认同。实施过程绝不能忽略小革新方案和实用工作流程的内容,从而保证科技发展的连续性——在经济实施过程,科学和技术的价值更为统一。

·决策科学,包括组织和管理的方案在内,都是重要和有价值的科学技术内容。从科技经学的角度,这一科学的效益常常比工程技术的作用还要关键,因为它不仅要研究市场结构的“稀缺性”,也要研究科技方面商品的“效用性”。决策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技经济学科,也应是民主时代东方人擅长的综合学科,中华文化底蕴的科技经济价值也不容忽视。

 

科技经济学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不仅会涉及技术经济学以外的问题,极可能又会跨越和交叉上述的基本分类。比如,对目前科研部门成果开发的资金来源问题:实验经费可以申请,而产业化的中间试验(或称生产规模的扩大实验),以及工业规模的实验,这笔经费研究机构出不起,而产业是引进新技术行为,通常也不敢决断这笔经费。要解决好这类问题,不仅涉及创新理论,应搞好技术的科学表达和产业化分析,也涉及科技筹资,并对中间实验和开发资金的经济效益进行核准。不仅涉及关于常规技术的科学知识联接作用,饿涉及产权的界定是否一定限于尖端技术,对共同发明人的概念也应重新依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再如,“一国两制”下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极需研究,不同制度下的两套知识产权法体系下,经济纠纷在所难免,若再到国际仲裁,已是一个国家内的事件,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加以专题研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的国家,又是一个一国两制和谐的国家;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也是一个勤奋学习外来技术的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特色十分明显。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资源条件不同,本身具有很强的市场经济拉动力。中华传统文化也对科技经济学研究有益,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之一《易经》中写道:“乾道变化,各正生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乾卦),是说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发展中,每个个体都必须保持自己内在的规律性,同时与周围环境保持最大程度的和谐,才有中国特色而顺应历史潮流,才有光明的前景。在正常的时常经济环境中,每个企业也必然会是以其科学正确判断产生的特色经营为主要利润增长点。科技经济学研究工作中,立足点稳定和积极开放地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成果,也应好似一致的。可以坚信,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中华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前景已如东方朝阳,光明辉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435.html

更多阅读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香港城市大学专业介绍

香港城市大学简介香港城市大学(常常被简称或昵称为“城大”),创建于1984年,截至目前为止,共有约20,000名学生,在校修读超过130项的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及研究生课程。城大在商业、科学、工程、能源环境、法律、创意媒体、社会科学等专业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

香港中文大学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校训 博文约礼[1]创建时间 1963年10月17日学校类型 法定大学主席 郑海泉博士 (校董会)校长 沈祖尧教授副校长 华云生教授、杨纲

香港中文大学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门户

香港中文大学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Kong(简称CUHK),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大是由新亚

声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 科技经济学刍议》为网友尾巴花的愛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