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海,下午四点。长方形会议桌一侧坐着两位女性,另一侧坐着两位男性,每人面前一卷厚厚的资料,他们都在倾听赖坤森的演讲。
![赛维洗衣生活馆 赛维‘信用门‘风波(3)重建信心](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094613902525.jpeg)
赖坤森精神饱满,滔滔不绝,听众是来自日本的大和证券公司及其客户,也有著名对冲基金的代表,他们都还未去赛维工厂所在的新余。“我用1美元就可以请你们吃两碗很好的面。”赖如此形象地描述新余的成本之低,“我们厂门口有一条很宽阔的马路,叫赛维大道”,他告诉投资对方新余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鼎立支持。 这里是赛维位于上海西藏中路的办公室,类似的投资者会议赖坤森已驾轻就熟,仅当日他就举行了三次。库存事件后,来自纽约、波士顿、加利福尼亚的多位投资者奔赴偏僻的新余,除面对面的沟通外,还有数不清的电话会议和路演。有人来过第一次,还要再来第二次,第三次,不仅需要财务数据,技术、产品、市场、行销、采购、生产、人事、管理、客户群几乎无不在了解范围内,“今晚你还吃不吃饭?睡不睡觉”一位投资者和赖坤森开玩笑,赖确实无法准确回答。 “这样的投资者会议我举办了无数次”,赖说道。上个月,赖还在新加坡举办了上千人参加的会议。而在跟记者沟通的2个多小时内,赖不断收到投资者发来的邮件,他总是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工作如此繁重,赖坤森也是迫不得已。赛维方面总共有近十人负责与投资者沟通,但除彭小峰、赖坤森外,只有赖的两个助理和外聘的一个小团队。并没有投资关系部,直到司徒发难后才着手聘请投资经理,寻找投资关系顾问公司。赖虽经验丰富,但也疲于应付,“投资者永远会找你,赚到钱会找你,赔了钱更会找你。”aihuau.com 不过,赖对此工作很重视:“我们是公众公司,就必须向投资者开放,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赛维的这种看法让一些美国投资人改变了对中国公司的刻板印象,有些投资者认为中国公司都像那些在美上市的国有企业般封闭。 这些投资者主要是想获取更多赛维的信息尤其是未来两年的前景,其中一位强调:“Our core reason for visiting was really to see beyond the audit situation:我们来的目的并不只是了解独立审计情况。” 赛维的这种开放,也慢慢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Hakan,11月29日在赛维位于美国Sunnyvale的办公室会见了赖坤森后,对本刊记者说:“我们对2009年之前的LDK很有信心。” Hakan和他的投资群体打算今年1月份来中国新余,到赛维的总部实地考察。这之前他只来过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 也有投资者参加了赛维的投资者会议后,在极力地打压赛维股票。Piper Jaffray和高盛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论据是公司未来利润率下降和怀疑公司大规模投资多晶硅能否成功。 还有一些机构是故意发出声音打击股价,达到低价吸纳股票的目的。 Hakan曾在分析公司工作过很多年。他认为:“这些分析机构没有服务好LDK。他们的分析报告并没有什么作用,小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也很难获得他们的报告。” “我们需要自己去获得信息,并做研究。”单靠个人的力量,太弱了。Hakan成立了LDK投资群体(LDK Investor Group),目前成员有至少15人,如果把这些人的投资总额加在一起,将是除了彭小峰以外,LDK最大的个人投资者。 “很多人说有利益集团在里面”彭小峰说道:“我们珍视长期投资者,价值投资者”。 除了这些证券投资者,赛维的长期合作伙伴也是这次风波的利益相关者。 在赛维独立审计公告出来前的两三周,赛维在德国的一合作伙伴来到新余,跟佟兴雪说在德国对赛维有很多说法。佟二话不说,开着车带着他在工业园转,看生产、看仓库、看赛维的客户。看完后,合作伙伴说道:“我越看,我越爱LDK”。 赛维在销售上采取的是战略性合作策略,主要跟世界排名前20位的客户签长期供货合同。当“信心门”发生后,这些以赛维为唯一供应商和主要供应商的客户也会受市场怀疑。 面对客户,赛维采取让事实说话的策略,确保客户的供货保质、保量、按时。 而客户也给赛维以行动上的支持。2007年10月10日,江苏林洋新能源公司与赛维签订为期3年价值20亿多元人民币的合同。12天以后,加拿大太阳能与赛维签下3年总值5.43亿美元的合同。12月10日,世界巨头Q-cells跟赛维签了2009-2018年的必付合同,同时预付10%的订金,数额达数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