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与骄傲(2004版)

 国防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与骄傲(2004版)


——兼论政府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钻石体系” 

 

 ·李  含 章·

 

引子:“走进昆山”再度激活顺德人的领先意识

前不久,珠江商报《走进昆山》的系列报导,曾在顺德引起巨大反响。一篇经济方面的比较性报导,能够引起政界、商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尚不足为奇;能够引发一般市民的强烈共鸣,实属不易。因为系列报导触动的是顺德经济现象的深层次的内涵,可能会影响到顺德本土经济的未来走向,所以能够拨动一般市民的心弦。虽可称奇,也似在情理之中。从中,也折射出顺德市民的“领先”情结:追兵来了。一贯“敢为天下先”,而且连续多年居于“天下先”地位的顺德人的潜意识被再次激活。

   “顺德现象”的实质是否值得再次探讨?“顺德制造”究竟意味着什么?  顺德的政府竞争优势对产业经济的迅猛崛起的意义何在? 顺德产业经济在中国民族工业中应该摆在什么位置?诠释顺德本土经济,顺德人自己可不可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东西来? 最终, 支撑“顺德制造”的顺德经济理论究竟是什么?

    本文拟初步尝试,意在抛砖引玉。

 

 


 惊天之问:谁在主导中国经济?

  

时间:2003年12月6日

场合:中国企业家高峰年会开幕式

   500名当代中国企业界领袖级人物齐聚北京,开始围绕大会主题《新领袖:决定未来的商业力量》进行大会发言。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应邀迈上讲坛,发表了“谁主导未来中国经济”演讲,看似迎合主题,实则“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欢迎巨大外资的同时,中国所有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有一丝悲哀,因为捆住了私营企业的手脚,才使得外资大规模进入。未来中国的市场情况将是怎样?我个人不是非常乐观。我们看中国经济主体的时候,发现真正主导中国经济主体的不是中国的企业,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所以我的演讲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进一步关注,我们怎么样才能创造一个对中国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最有利的一个环境来”。

    这一惊天之问,顿时使这位教授成为现场最受尊敬的人。在他之后上台演讲的两位企业家,一位向教授深深鞠躬,另一位上台第一句话就特别声明:我是沿着教授的路线走上来的。

这一惊天之问,直接引发企业界、学术界、商界对“拉美经济空心化现象”是否会在中国重演的大讨论(甚至引发另一位学者直接向中央书记处上书建言),一直延续到今日。

             顺德答案:顺德人主导的顺德产业经济

    奇特的是,这一惊天之问,却在经济最发达的顺德,没有荡起一丝涟漪。这片热土,平静如水。

曾有过一篇调查资料:走在顺德中心区街头,随意向若干行人提问:知道美的吗? 知道格兰仕吗?知道万和吗? 100 % 知道。

    再问;知道何享健?知道梁庆德?知道卢楚琪吗? 50 % 知道。

可见,主宰顺德产业经济的大企业知名度很高,几乎家喻户晓;而领导这些企业的企业家们,一向保持低调风格,名气尚未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又问:知道XX精工吗?(日本的全球著名品牌,落户顺德12年) 知道XX注塑机械吗?(顺德最大港资老牌企业,落地14年) 80 % 被访者茫然不知。

    可见,与顺德产业同步壮大的外资企业,影响力远远落后于本土企业。这很公平,也很正常,这是实力比较的结果:在顺德有百亿元企业三家,两家是本土企业;五十亿元企业六家,其中本土企业占四家;十亿元企业近三十家,外资四家,合资五家,本土企业仍占绝对优势。

    这就是顺德产业经济的真相与现状。 所以,北京那位著名教授对中国经济主导力量的忧患, 在顺德目前并不存在。

    有一点奇怪的是,本土经济搞得如此辉煌,同时工业出口连年成倍增长的顺德,却因引进外资规模不如周边城市,近几年备受指责,几乎抬不起头来。确实令人感到困惑。打个比喻:空杯子没水,需要外面借水;已有多半杯水,稍引一些水即满。请问,以“借水”多寡论英雄,评政绩,是否有失公允?难道一定要把本土经济的绝对优势拱手让给外资,才算现代经济成功、才算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吗?

               再论“顺德现象”与本质

    十多年来,“顺德现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热点话题,一直为经济界所关注,评论有加。各路学者,各派高人,纷纷莅临顺德讲学,纷纷站起来诠释“可怕的顺德人”和顺德人的“可怕”:

当你一帆风顺的时候,你是“可怕的顺德人”、“敢为天下先”、“创造了奇迹”------一顶顶高帽子,铺天盖地而来;

    当你遇到波折的时候,你是“固步守旧”,缺少“外源型经济结构”、“产业经济走向空壳化”------又是一顶顶大帽子,铺天盖地而来。

    特别是近一年盛传的顺德人错过台湾IT产业向大陆转移的“天赐良机”一事,在外界备受诟病,甚至连一些顺德人自己也引以为鉴,也开始痛心反思(笔者注:上世纪末,台湾IT商界选扁的同时,预感台岛经济将乱,走为上策,遂逐全球经济风水,整体向大陆转移。先遣企业,分为四路,顺德也有一路。最终选在东莞,确有避开与顺德强大的本土家电产业争锋的因素在其内——因不属本文评论主题,故略之)。

    多年来,经济界对顺德现象的本质分析,众说纷纭,终无定论。其实,不妨拈来几个事例,透视一番:

    例1:  1991年,容声冰箱厂决定上空调项目,千方百计,寻求日本夏普技术合作,代价极其高昂。92年春,邓公南巡到容声。日方反以优惠条件寻求合资控股空调项目。反被容声回绝。日方只好北上,兼并上海金星电视机厂。遂有上海夏普空调问世,金星陨落。也在此时,科龙空调,横空出世。

    例2: 据美的公司人士讲,总裁何享健多年来无数次与外方合资合作谈判,什麽都可以让步,控股权决不让。底线从不失守,却也连年获得电饭锅、空调器、空调压缩机、微波炉等一系列包括核心技术、核心配件的合资合作项目。

    例3: 最近在东莞举行的一次商界高峰会议上,格兰仕一位高层总结道:我们把微波炉做成了世界第一,做成了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代名词,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做世界500强,不如做500年。

    通俗地讲,顺德企业家为自己、为地方、为民族办工业、干事业、赚利润,积累财富,不愿“为他人作嫁衣裳”。民族情结,跃然纸上(据南方日报一位记者讲,一百多年前的顺德巢丝工业大亨岑广森先生也是一位侠肝义胆的民族义士。看来顺德企业家有此传统)。

    从经济理论层面来讲,“顺德现象”的本质归结于内源型经济的外源型发展。这是顺德人对我国“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一大贡献,碰巧也与美国哈佛商学院的“钻石体系理论” 比较吻合。

     去年有一位日本经济学教授,通过两次到顺德实地考察,今年出版了一本书,用“第三只眼睛”,看到了顺德的真面目。原文引述如下:

   “顺德以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中国近百分之一的财富。如果全中国都能达到顺德现有的水平,中国的实力将远超美国。我从顺德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潜在爆发力。由此,我对顺德另眼相看。”

    这位日本人士清醒地看到了顺德本土经济的实质和实力,也抓住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顺德的GDP,是纯属于中国的原装GDP 。

 

 

        顺德制造: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唯一区域性品牌

    十九世纪,提起“兰开夏制造”,世人皆知那是英国蒸汽动力工业的大本营,至于兰开夏郡在哪个位置已无所谓;

    二十世纪,提起“底特律制造”,世人皆知那是美国汽车工业的聚集地,至于它在哪个州并不重要;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世界工厂”在中国的逐渐形成,顺德家电产品在全球各地的频繁亮相,“顺德制造”做为中国家电产业的代名词,逐步得到世界各地的认同。这是一个经济大国地位的必然,也是走向经济强国的客观需要,顺德家电恰好迎合了这种需要而已。

    但无论如何,这是我国改革开放26年历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框架下,获得的唯一一块区域性品牌。千年一遇,弥足珍贵。

              顺德本土经济面临的三大困惑

    近日珠江商报刊载格兰仕一位高层人士的文章,坦言企业发展中的三大困惑:走出去的困惑、引进来的困惑、成长中的困惑。其中特别列举出外资掌控下的中国“世界工厂”的尴尬境况:

  “董事会”——在欧、美

  “技术部”——在日、韩

  “生产车间”——在中国

   这位人士吁请国人关注,在制造业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制造”所面临的三大危险:市场拉美化、技术殖民化、品牌边缘化。顺德企业家问到:怎样看待这种令人心痛的“中国制造”现象?问出了与北京那位著名经济学教授同样的问题,同时也道出了顺德企业家对未来的担忧:有朝一日,顺德产业经济会不会也沦落到那种境地?谁来保障中国的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谁来为中国的企业消除困惑?

只有国家、只有各级政府。

 

            顺德本土经济的历史与未来

     如果你去问现在20岁左右的顺德年轻人:什么是“三来一补”?什么是“大进模式”?绝大多数人都会摇头。

    二十年前,顺德人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涌时的第一个亮点,早已完成历史使命,尘封在早期改革卷宗之中,甚至连风光一时的“广东大进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也早已消逝无踪。

    但这毕竟是顺德产业经济启动的第一步,是顺德政府、顺德人对当时改革大潮的投石问路。

    紧接着第二步,政府“放水养鱼”。整个80年代,“养”出了神洲、万家乐、容声、希贵、爱德、美的、康宝、爱得乐……一大批遍布顺德各乡镇的“肥鱼”和“两家一花”产业的雏形。与此同时,顺德人已开始对自己发明的“三来一补”失去了兴趣。

    到九十年代初,又迈出第三步:对乡镇企业扶大做强,对国企率先改制,政府继续向民间资本注入活力,三大(家电、家私、花卉)产业形成。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果敢迈出争议最大的第四步:政府“革”自己的命!政府退股,民营进股,推行“小政府、大社会”,腾出最大的发展空间,让做大的企业“鲤鱼跃龙门”,打造超级航母,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于是顺德才有了今天像美的、格兰仕、万和这样百亿元级的航母舰队。

    第五步,就是今天正在做的,引领顺德区域性经济二次创业,产业升级、定向招商、产业扩群,向国内外资本市场挺进。

回顾二十年顺德历届政府的所作所为,你共会发现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一)历届政府都在连贯性地扮演着区域性产业经济“火车头”的角色;

   (二)无论政府怎样换届,一个连续的、顽强的目标始终不变:发展、发展、再发展;

   (三)90年代的顺德,强大的企业成群;21世纪的顺德,新兴的产业成群。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顺德遍地都是强势企业、优势产业?

   (四) 秘诀在于:顺德在政府竞争优势带动下的产业集聚效应。

   对于我的论点,不少人可能不以为是,甚至可能会被判为悖论。惯常认为,计划经济是政府行为,市场经济是企业行为。市场经济越发达,政府行为越弱化,所以才有“小政府,大社会”的经典提法。怎麽可以反过来提“政府的竞争优势”?

    其实不然。即使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它的主流经济理论也是认为“国家在全球化产业竞争中的角色不减反增”,提倡“政府仍需扮演带头的示范角色”(《国家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 P 535)。道理很简单: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政府永远是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的最大占有者与支配者。不可想象让大股东靠边站是一种什么景像。所谓“小政府”,是让计划经济型政府从繁杂的社会细务中解脱出来的一种形象提法而已。

    所以美国学者在八十年代,针对十个工业发达国家和后起之秀的日本、韩国的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以后,总结出一套国家竞争优势

的“钻石体系理论” ,把体系建设依照升级梯次,划分为(1)生产要素导向;(2)投资导向;(3)创新导向;(4)富裕导向,四个阶段。

    如果套用这个理论去观察顺德历届政府的所做所为,你会发现顺德产业发展规律与“钻石体系理论” 有着某些不谋而合的现象。包括前面提到的“三大困惑”,正是初级生产要素向高级生产要素转化过程中必然碰到的问题,也就是“企业必须舍得抛弃一些原有的优势”。更吻合的是,近两年顺

 


德大中型企业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加大加快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度,纷纷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做法,恰好印证 “企业具有能吸收并改良外国技术的能力,是突破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迈向投资导向阶段的关键”。毫无疑问,顺德本土经济目前正处于这个关键阶段。“一般而言,能够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迈出,成功转入下一阶段的国家并不多”(同上,P 532)。自二战结束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五十年间,“全世界范围通过产业革命跻身发达国家的只有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 巴西、阿根廷均属于未能“成功转入下一阶段的国家”,属于缺乏本土经济的“世界车间”, 所以,才形成本文开篇提到的“拉美经济空心化”局面。

 

                        结  束  语   

    顺德强大的本土经济,是支撑“顺德制造”的主体,同时也是顺德区域性经济理论的的基础,这与昆山一带的区域性经济结构不尽相同。顺德产业的二次创业能否成功,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升级, 取决于顺德能否继续保持政府竞争优势、率先打造一个区域性的“钻石体系”。顺德本土经济的未来,“顺德制造”的未来,皆在此关键之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310.html

更多阅读

厚古薄今:斯托克顿和保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控卫

厚古薄今:斯托克顿和保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控卫 由 西徳隆东墙 发表在虎扑篮球·湿乎乎的话题 http://bbs.hupu.com/votelz认为评价斯托克顿的两个点是1991年和1996年,先看1991年(梦一内容转帖自网易考古系),1991年是斯托克顿进入联盟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_angela angelababy学生时代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怀疑的時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春天;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正在直登天堂,我

声明:《国防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与骄傲(2004版)》为网友梦遇旧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