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香港西部访问团的一位大富豪在西安考察时直言不讳地说:不特别看重优惠政策,最关心投资软环境! 软环境是什么?软环境中哪些方面最“软”,令投资者最关心,也最担心? 就笔者了解,陕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全国各省、市、区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力量,但改革开放的步伐,经济发展的速度一直慢三拍。试想,香港西部访问团中这些叱咤风云的业界巨子,不可能不在心中问几个为什么? 据说,在西安流行几句笑话,城东人见面就问“下了么?”意为下岗了吗?因为纺织业集中在这一带,而纺织业的大起大落众所周知;城西人见面就问“走了么?”,意为跳槽辞职了没有。这一带电器电工业发达,技术人才密集。但许多企业机制僵化,束缚了人才的发展;城北人见面就问“放了么?”,意为从拘留所、监狱里放出来了没有。这一带原为铁路职工家属区和城乡结合部,治安较差,违法犯罪人员相对多一些,故有此言;城南人见面先问“上了么?”,意为孩子考上大学了没有。这一带云集多所名牌大学,文化氛围较浓厚。 这虽是个笑话,也未免片面刻薄些,但其中蕴含着一个道理:软环境。 人们常说,吃饭穿衣亮家当。衣着、言谈、举止无意识中就露了软环境的“底”。近日报道的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就是一身行头暴露了腐败,让敏感的香港记者看出了华贵下的“丑陋”。这也是软环境的一个侧面。 软环境,就笔者理解,它无处不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廉政勤政、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决策的科学性、城市治安、环境卫生、市民公德等等,都是软环境的体现。 这许多“软骨病”,不是一个优惠政策能解决的。 当时的国家计委副主任李子彬指出,与投资硬环境相比,西部省区在投资软环境方面的改善更为紧迫,要努力使西部投资软环境赶上或超过东部。具体说有三点,第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第二要依法治国、治省、治市,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第三就是培育现代市场体系,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这几个方面都是需要西部各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且要加快运作的。 热情当然没有错,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有头脑的商人,碰到的总是热情而爽快的承诺,还有迫不及待的签约仪式,他一定会保持相当的警惕。一般来说,越是真正的大富豪,往往也正是谨慎甚至吝啬的投资家。
![软环境 让软环境硬起来](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092864735621.jpeg)
因此,让“软环境”硬起来,把投资者对软环境的“担心”变为“欢心”恐怕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