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研究 中药行业研究报告6



非上市中药典型企业-基于抽样调研的结果

鉴于国内股市条件所限,还有很多中药标杆企业没有上市,我们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机构的公开排名资料,选取了部分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和高层访谈。基于这些抽样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给出非上市的中药典型企业的情况。

我国中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如果以西药制药厂商的平均规模来看,即使那些品牌卓著、发展良好的国内的非上市中药企业的规模也是比较小的。这个特点表现在固定资产少,员工数量少,产品种类少,年销售额过亿的企业不是很多。

沿用品牌中药企业和现代中药企业这种简单的分类,调研对象(包括少数几家上市公司)分成:

品牌中药企业:同仁堂集团,广药集团,念慈庵

现代中药企业:海王集团,汉方中医药研究开发公司,三金药业,金嗓子喉宝,花红药业,天和药业,盘龙云海,和黄,津村

此外,还走访了一些上市公司如天士力,中新药业,江中制药等。

在调研中发现,这些非上市中药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进入中药领域的门槛不高

这些企业在当初进入中药行业时的门槛很低(即使上市公司里也有此种情况,如江中和天士力),比如金嗓子、花红、天合、盘龙云海等,多数是从集体或者个体小厂起步的,即使发展到今天,仍然规模不算很大。这是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在柳州、桂林等地,年产值5000万到1亿元人民币的中小型中药企业为数众多,在目前国内对于中药的标准管理还不到位的景况下,进入中药行业的门槛仍然不高。即使如海王这样主要靠并购进入中药领域的企业,在并购时所花费的成本也不是很大。

*销售市场具有地域性

在非上市中药企业中,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覆盖区域,做到覆盖全国的产品不是很多。多数只是在本地区、本省,或者大片区,很少能够形成全国范围市场的影响力。中药企业部分采取“双跨”战术,更多的是走OTC零售市场渠道,对于后者,以广告宣传为主打造品牌是主要做法。在营销上,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做到一年投入上亿元的广告推广费用,这就限制了市场的覆盖面。

*品牌对销售的带动力最大

在业内,公认的观点是,中药市场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在于做品牌,市场营销能力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在数倍于中药的西药中脱颖而出,品牌的贡献最大。中药企业得益于广告推广的最好案例是江中制药、金嗓子喉宝等,投入越大,见效越快。前者是国内最早利用广告做产品推广的中药企业之一。他们成功的经验现在已被国内众多的药厂吸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市场上的大品牌也通常是大投入的,一年投入1-2亿元进行空中、地面和渠道宣传。

*靠单一系列产品经营多年是中药的特色

品牌中成药的产品生命周期长,如草珊瑚含片,已经供应市场近20年了,目前仍能保持每年上亿元的销售收入;六味地黄丸、念慈庵、金嗓子等,依靠一两个“拿手绝活”式的产品吃几年。这样的品种国内有很多,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渗透力和客户忠诚度。在一定的规模下,中药企业完全可以品牌制胜,实现稳定经营和稳健成长的目标,这与多数化学药企业不同。

*研发投入有限、技术含量不高

在未上市的中药企业里,研发资金不足,每年四五百万的研发投入已经算高的了,很多企业一年只投入几十万元,不到百万元,用于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力量薄弱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企业多采用一两个秘方或者验方,在产品剂型、制造工艺上改进不大;不少企业使用同一方剂生产同一类药,在低端进行价格竞争,对于产品质量有很大负面影响。真正有实力的中药企业,年技术投入占销售额的3%-5%,这样的企业很稀少。

*不同地区原料资源禀赋不同形成了特定优势

中药因产地不同而在组分含量和成分上有比较大的差别,有些药物甚至只有当地才有大量的供应,称为地产药材,这形成了中药行业不同于化学药企的自然禀赋优势。有些企业指出其中使用的当地某味药材是不可或缺的,无法使用替代地区的同种药材,或者其他地区根本没有这种药材,形成了天然垄断。

*与中医院校或科研单位或中医老专家紧密合作

一些中药企业本身就出自中医院校,如江中制药,也有依靠科研机构或者中医专家的研究成果成功转型的例子,如金嗓子,其他企业除了自身备有小型的技术队伍之外,多数都与外部的中医院校、科研单位或者中医老专家有着经常的业务合作关系,存在研发外包的合作模式。

*欢迎战略投资或者财务投资

资金紧张情况是有的,但基本能维持现有的运作。因为国家在中药新药审批方面障碍因素较多,企业也没有太大动力投资新品研发,对于这部分资金的需求还不强烈。预计将来政策层面发生变化时,将面临扩大规模和投入的资金瓶颈,欢迎外部具有技术、市场、品牌和管理的战略投资者加盟,特别是临床阶段需要投入资金较多,有少数企业表示也可考虑接受单纯的财务投资者。但几乎所有中药企业的管理层都不希望引进投资后,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

国内中药标杆企业群的SWOT分析

我们综合考虑国内中药标杆企业,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这部分企业数量不多,但作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具有代表性。

优势(Strength)

1、              可利用和可开发的中药资源极为丰富。据相关调查,现有中药资源种类9000多种,这些原料广泛分布于各个地区,如吉林长白山地区、甘肃、山西、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都蕴藏着巨大的中草药资源,就四川省,共有中药材5000多种,全省中药种植面积100万亩,植物药产量100万吨以上,此外还有大量的野生药材,云南、贵州的民族药材的栽培,贵州全省中药材资源蕴藏总量达6500万吨,甘肃植物类药材家种年产量5.1万吨,野生蕴藏量29.7万吨,动物类药材282吨(主要为五灵脂、全虫、刺猥皮、蜂房等)矿物类药材储量在2亿吨以上,吉林地区的人参、鹿茸培育基地的建立以及目前全省林下参蕴藏量的价值据估算不低于40亿元。可以说,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条件发展中药,建立中药企业,这是中国特有的优势。

2、              积累了有效的方剂,或者拥有产权,对于中药理论和文化有较深入理解和应用。标杆企业至少拥有一个以上系列的拳头产品,并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和消费者认可,形成了品牌优势,不少产品的产权或技术秘诀属于企业所有,形成了有效的竞争门槛。伴随着知识产权的是较深厚的中药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形成了不同与一般中药厂家的特有的中药文化优势,这是培育和壮大中药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基础。

3、              拥有了品牌和渠道优势。标杆企业在产品推广上连续投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品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渠道销售上摸索形成了成熟的模式,渠道销售初具规模,在市场上各自占有一定的地位。

4、              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药是不少省市的重点扶持产业,对于标杆中药企业,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支持力度更大,在政策或资源方面获得倾斜,部分地区甚至由政府牵头,借助地理环境的优势和政府的支持,形成了包含药材采购,加工,技术研发,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集群模式,便于标杆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如华南现代中医药城项目的建设,计划到2010年以中药制造为主的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中医药产品流通规模达到约60亿元,中药出口额将达到5亿美元。

劣势(Weakness)

1、  单打独斗的情况相当普遍,企业间在地域上邻近,并且数量众多,但彼此间并未形成实质上的业务往来。行业内的整合没有出现,规模发展受限。中药企业对于上游控制力弱。

2、  未形成难以跨越的差距。工艺技术水平相比国际水平还比较低,研究水平比较落后,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而在中药理论创新方面更少有建树,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不多,相对国外竞争对手并没有难以跨越的差距,在产品和技术标准方面也未达到满意水平。

3、  资金不够雄厚。企业的融资难度大,资本平台缺乏,一旦启动规模化发展和市场开拓,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4、  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没有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上后继乏力,多数企业发展还处在较低级阶段,未做好跨越式发展的组织准备。

机会(Opportunity)

1、  国内市场空间越来越大。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化学合成药创新难、成本高、副作用大以及人们追求绿色消费,回归自然的趋势,以及中药产品在我国医疗市场上具有稳定的消费人群和良好的疗效和品质,中药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其次,国内外的中医药市场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前景十分广阔,市场的旺盛需求。国家政策开始对中药行业倾斜,在进入医保目录方面可能有优惠政策,而标杆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第三,通过宣传,更多的人相信中药的预防保健作用,以及中药价格相对便宜,特别是品牌中药产品将受到消费者欢迎。

2、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传播,中药开始受到各国重视。中药已经在不少国家初步站稳脚跟,中药加工成保健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出口,已经没有障碍。

3、  标杆企业整合行业其他厂家的时机已经到来。从2006 年开始,政府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到使用环节相继出台了严控措施,进行全方位的治理整顿,有利于小企业的淘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整合。经过整改考验的大企业大品牌将通过行业整合,购买、兼并、控股、参股其它企业,发挥更大的规模和品牌效应,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威胁(Threat)

1、  海外竞争对手已形成的竞争优势。日本和韩国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上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凭借其发达的中药生产技术及研发优势,通过对中药材原料深加工后形成的中药产品以高附加值销往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市场,这些国家与中国有文化传承,较容易突破文化壁垒,而且有更成熟的国际经营模式和经验;除此之外,欧美也有一些大型药企通过单味中药提取物制成的新式“中药”,不仅在所在国销售很好,而且出口到中国,挤压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生存空间;还受到了印度药业的冲击。实力雄厚的西方药企不断进入中药领域。

2、  发展路径未定,不确定性风险大。而我国的中药产品没有与国际接轨的产品和质量标准,这使得产品质量很难得到国外的认可;而且由于西药占有主导地位,中药暂时无法取得认可的独立地位,不得不向西药标准看齐,发展路径狭小,未来不确定性较大。

3、  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中医药知识产权内涵界定不易、相关的专业和管理人才缺乏等多方面原因,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很大,既有的历史积累的成果容易被竞争对手获得,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药行业研究 中药行业研究报告6

4、  反对和置疑中药的势力仍然强大。医疗主流仍以西医西药为主,中药行业得到的实际支持有限,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能获得与西医西药的平等对待。

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对策建议:

战略综合建议

国内标杆中药企业应加快行业整合,强强联合,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竞争力,加快国内市场扩张,占据稳定的国内市场份额;在确保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符合西方医药标准的单味特色中药,借助合作伙伴的品牌和渠道优势,进军国际市场;开发中药保健品或食品添加剂,增加抗风险能力;建立有效的融资平台。

调研企业提出的建议

    企业建议政府对中成药企业和产品给予更充分的关注和扶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价申报和审核:

中成药产品普遍价格偏低,受宏观经济指数发展的推动以及社会行业成本的整体增加,政府应当允许部分优质优价的中成药产品,在消费者认可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以确保企业和产品为受众健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社会医疗保险目录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体系的准入:

    中成药产品集古方之大成,是国家民族的瑰宝,在涉及到社会大众民生的目录体系中,例如社会医疗保险目录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体系等,应当对中成药产品放宽政策,予以适当倾斜。

(3)农合和社区医疗体系的准入:

新农合和社区医疗体系是今后国家医疗医药体制改革的着眼点,中成药企业和产品以其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特点,更容易迎合中低收入群体的市场需要,更容易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欢迎,因此,在相关的准入制度上,应给予中成药企业和产品更优厚的政策扶持。

(4)医院招标过程的政策倾斜:

医院招标是药品到达医院、为患者健康服务的必经环节,中成药产品由于价格不高,可操作的利润空间较低,难以支撑招标环节所需的各类费用要求,应考虑给其适当的政策倾斜,确保中成药产品在医院终端渠道的顺利销售。

(5)对中医教育、中医院、中医研究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中成药销售占全部药品销售的28%,很大比例是通过药店销售的,中医院比例较少,西医院中医科不很突出,这与中成药销量及中医传统国度不相符。

(6)对收购兼并的支持。创办药企标准和药企升级标准GMP应平等,效益好的企业升级要花费几千万元,效益不好的企业最少二三百万元也可通过,这不利于淘汰落后。由于地方财政的原因,收购的企业品种不支持转到收购方生产,造成小规模重复生产,不利于技术进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131.html

更多阅读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月山镇红星学校叶桥华执笔一、研究背景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

声明:《中药行业研究 中药行业研究报告6》为网友十年无声酒尚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