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经济学读后感 新型农民在经济学意义上就是“农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时间成为最为热门话题,也成为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从人本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我以为建设新农村最终必然落实到造就新型农民上。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三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果不能实现农民自身的转变,没有现代化的新型农民出现,那新农村的建设是不踏实的甚至说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今年1月25日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着力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和良好现代文明素养的新型农民上下功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型农民给出了三个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并承诺,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国家将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那末,什么是现代化的新型农民?在我看来,就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新型“农商”。所谓新农村运动,同时也是一个农民从传统农夫到现代农商的培育成长过程。传统的农民是农夫,农夫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产品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昔日的农夫变成了集体经济式生产队成员乃至公社社员,然而,他们的劳动产品依然不是商品,是计划产品。所谓卖公粮,交余粮,剩下的分口粮。这个时期的农民依然是一个农夫,从自然产品经济转变为计划产品经济,这样从个体农夫转变为集体农夫。而农商则不同,是一个新的范畴,它是现代农民的经济学意义表述。农商反映了一个新的经济关系,一个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又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

1987年,我在以色列国家DSC发展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时,国际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拉南8226;威茨(Raanan Weltz)送给了我一本他写的书:《From Peasant To Farmer》(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0;中译本《从贫苦农民到现代新型农民》,展望出版社1990年版)。这是一本享誉国际并流行相当广泛的有名著作。讲到拉南8226;威茨,就等于讲到From Peasant To Farmer。本书以南美、非洲、亚洲、西欧诸多国家土地改革实践与地区综合发展为实证,论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内涵发生质变的过程:即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夫向现代化农民或者农场主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后来在许多国家特别是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中得到印证与丰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包含了两个主要转化内容:一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科技在农业上的应用,小农经济、产品经济向规模经济、商品经济的转化;二是基于上述基础之上的传统的农民向现代农商的转化。我们在将该书翻译成中文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书名From Peasant To Farmer如何译?经过多次斟酌(包括与作者的切磋)最后对应为从贫苦农民到现代新型农民。从今天的观点来看,我似乎恍然大悟,这个翻译确实不够准确。今年2月在郑州召开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研讨会上,我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教授说,以我今天的理解而言,From Peasant To Farmer的翻译为“从‘农夫’到‘农商’”比较接近真实与原作者的意图。张晓山作为拉南8226;威茨的弟子,以他对作者原著的理解,认同了我的新近看法。

从更广的视野来看,注重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的需要,同时也是建立和谐农村的基础工作。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活跃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使新一代农民有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农民经济学读后感 新型农民在经济学意义上就是“农商”

在以往的经济实践中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些希望。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中,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大多年龄在16-35岁,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各方面素质基础较好,是农村中的“精英”。从相对封闭的农村走向比较开放的城市,在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融合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组织意识、生产技能;在与现代城市生活相融合的过程中,开阔了他们的人生视野、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经验以后,不少人萌动了创业的冲动。他们有的在落脚地成了当地企业的骨干,有的自立门户当上了“老板”,还有的人,一旦时机、条件成熟,就带着资本、技术和多年形成的商业网络,回到自己的家乡经商办厂,扩大非农就业,发展当地经济,成为播向家乡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文明的种子,以一种新的方式回报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120.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学史上的遗憾——凯恩斯的误导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史上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总结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的所有成果之后,于20世纪初终于将微观经济学的大厦建立完毕。马歇尔将企业(黑箱)之间的竞争类比于微观世界的原子竞争,他甚至几乎发现了将所有微观个体加总后的宏观经济规

赵勇:高房价不需打压在什么意义上才是常识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政协会议上说“政府不会用行政手段打压高房价”,一时成为舆论焦点。郭金龙是这样阐述他这番话的:房价较低的时候,政府不托市;房价较高的时候,政府也不压市,政府只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因为北京市政府对住房市场

第24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4)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我问津巴多,30年后,他怎样看待这次经历。“斯坦福监狱实验传递的信息是: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力,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他说。“像我这样的社会心理

声明:《农民经济学读后感 新型农民在经济学意义上就是“农商”》为网友所爱非良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