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自尊 “非中国制造”真的太伤自尊吗



现在关于“非中国制造”的事件已经搞的沸沸扬扬。事件的起因是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企业“公然”向欧盟提出申请“Not Made In China”(非中国制造)的商标。在此之前,该公司曾经向美国提出该商标的注册申请,但遭美国有关当局的拒绝。有意思的是,有许多不明就里的读者想当然认为,是美国为了中美友谊和顾全自由贸易大局,其实不然,美国有关当局仅仅是依法驳回该商标申请而已,他们不会考虑“中国制造”的产品因此会遭到诋毁和贬低,他们只顾及他们的法律,因此请别领错情。

 

国际上从没有哪一次的商标申请会使我们国人如此震惊,然则从目前的舆论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反应来看,大有不将此单纯的商业事件升格为政治事件不罢休的态势。同时,也有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个商标是带有“诋毁中国货”和“歧视中国货”的实质,但笔者却不以为然。让笔者试着剖析该公司注册“非中国制造”商标的真实意图:首先是该公司期望制造眼球效应;其次是想使这样的商标有一个高起点;第三,只是为了炒作;第四,该公司为了迎合某些反华政治势力和相关利益团体的真实想法;第五,“中国制造”的产品曾经或正在侵害他的利益;第六,出于民族情绪或秉持保护主义观念期望唤起响应者群起诋毁或抵制中国货;第七,发现“中国制造”的产品背后的确存在难以忍受的诸多因素。上述七点相信已经概括了该公司注册“非中国制造”商标的基本出发点。

 

关于第一和第二点,作为竞争中的企业并以逐利为最高目标,寄希望于自己的商标具有争议性,这无可厚非。关于第三点,比起国内许多企业的行为更是小巫见大巫:君不见曾有餐饮企业为了哗众取宠而将服务着装采用日本侵华时期的军装吗?君不见某一个知名导演为了向日本顺利推销影片或为了取悦日本观众而在影片中极力抬高日籍演员,片中还隐约可见与当年侵华时期相似的旗帜;君不见云南有一餐厅还曾引进日本已趋没落的“女体宴”来招待宾客吗?够了!相比起这些,该公司的炒作实在没什么,因为即使是一种贬低,也是贬低别的国家,谁叫我们自己有给人贬低的地方呢!而且我们的企业不也经常贬低别人吗!因此也不提为好。关于第四点,我国自建国以来,从来都不乏反华势力及其忠实的追随者,他们所有的有关反华言行都是基于一种立场,那就是始终站在一己私利的角度来对我国的现状进行干预和指手划脚。以往贫穷时他们抨击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不现实;现在正在崛起时他们又常常指责我们存在潜在威胁和剥夺了他们的工作机会。总会有理由,不是吗?但请别忘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文明始终在向世人昭示我们是有宽容和有包容心的民族,相比较于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持续遭受蹂躏的痛苦经历,这区区小撮人的反华言行能奈我何,能影响我们什么呢?何况,旁人的指责不也是一面自我改过的镜子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给我们改过的机会。因此,这一点也不提为好。至于我们的“中国制造”产品侵害到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正如有一种观点认为的那样:“打起仗来哪有不死人的道理”。同理,市场经济的规律必定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何况,他们发明的经济学中曾极力鼓吹贸易自由化,现在发现自己的某些利益受损就急得大跳,我们有理他的必要吗?关于第五点,“中国制造”的产品是否侵害到该公司的利益问题,如有,那么该公司只不过是前文叙述中的那种出尔反尔的利益团体中的一员,而且如果这种注册行为仅代表该公司的个体利益和出于对现状的不满,那就更不足为虑了,因此不提也罢。

 

    然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第六点,也就是这一点看起来最富政治色彩。如果该公司能代表所有对中国货持抵制态度的人群的话,证明这种现象还不是个别,即使这次事件过后,也会有相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因而我们应认真了解其抵制的真实背景和理由。其实他们的理由可能有:从心底里排外;中国货的廉价剥夺了他们的工作机会或市场利润;“中国制造”的产品背后的确让他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生存危机。期望将这三种理由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想必他们的政府是不会同意的,即使有小部分人对自由贸易一叶障目,而利用这种比较极端的方法也不可能使其彻底摆脱目前的窘境,他们也迟早会明白自由贸易政策追求的是一种比较优势,而非全面的产业升级。这种顾虑和对策,笔者在前文也已阐明。但必须予以强调的是,局部地区的小部分人期望那大范围中的大部分在廉价中国货面前欣喜若狂的人能共同抵制是不现实的。因此,这可能是我们多虑了。但是关于“中国制造”的产品背后是否让他们难以忍受和感受到生存的危机,这个命题是我们绝不能轻视的。

 

为何让他们难以忍受和有生存危机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暂时假设他们具有正义感。因为我们自己都已发现“中国制造”的背后是对资源和环境的掠夺,及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中国制造”的产品靠的是什么优势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呢!人所共知的答案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低成本。尽管能源成本在产品的总成本构成中只占较小比例,也尽管国内几十年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全球能源价格上升一、二倍的唯一原因,但过分依赖能源却是不争的事实。难道我们对在同等产出的条件下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八、九倍视而不见吗?当然,能源价格并不能造成我们的低成本,但他们所关心的是在我们的强劲需求下,他们也被迫额外支付许多能源成本。从这一点看,他们的抵制理由似乎可以理解了,当然也就更不存在诋毁的问题。然而,相信更令他们在意的是,我们的低成本是来自对自然环境的无节制掠夺,而对社会责任的漠视和低工资水平跟他们间接有关。人类共同且唯一的地球环境谁都有自觉维护的义务,出于这点考虑,不仅我们国人对一些企业的乱排乱放深恶痛绝,更何况环保意识明显高于国人的他们呢!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虚心接受,但依然没有发现任何诋毁和歧视的迹象。

 

不必再声讨了,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他们的抵制或是那个在直布罗陀的公司注册“非中国制造”商标的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给我们一个自我提高的警示,是给我们一个反思增长方式的警示,也是给我们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警示。没有什么可伤自尊的,因为“中国制造”在现在看来已不值得骄傲,可能那些口口声声说我们受歧视的人只不过在借助我们的声讨力量安然享受掠夺环境带来的利益而已。

 伤自尊 “非中国制造”真的太伤自尊吗

转载务必通知笔者并正确署名和写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101.html

更多阅读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读后感 中国制造2025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个美国家庭在一年内不买中国货的生活试验。作者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琐事说明:不买中国货提高了她们的生活成本,并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这说明: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低廉而具有竞争力,中国的产品广泛的进入美国家庭的方方

中国制造的“中式英语”很给力 中式英语之鉴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满世界都是,人们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除物质的“中国制造”外,在过去一年的国际媒体涉华报道中,人们惊讶地发现,为了能更加形象地描述中国特有的现象,记者们在报道中掺杂“中式英语”,甚至在报道一些中国新闻时,创

中国制造:1956 公私合营|放眼天下 胸怀祖国放眼天下

中国制造:1956 公私合营1955年底,陈云向全国宣布,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于1957年底完成,这比毛泽东两个月前说的“准备几年”,已经大大加快了步伐。而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向人们提出一个更短的时间,要在1956年完成改造工作。这是快马加

声明:《伤自尊 “非中国制造”真的太伤自尊吗》为网友心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