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广义供求属性、狭义供求属性?有什么本质特征?
供求是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有需求就会有供给,非经济社会所独有。从广义上讲,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大物质吸引小物质,小物质吸引更小物质的运动,而同性相斥与异性相吸也是“广义供求关系”的具体体现。从狭义上讲,人类、社会、经济、商品、资本、货币、盈亏的存亡无一不再现供求关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供求关系是自然界、经济社会的“基本态”。
(一)什么是广义供求属性?有什么本质特征?
供求是什么?难道不是物质存在、运动、发展、转化的力量源泉?不是物质存在与运动的母体与父本?不是经济事物、物质存在与运动的价值体现?——人们为何要从事商品生产、销售、服务?难道不也是为满足人们在物质、精神方面的某种需求?否则,人类劳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将如何展现?
1、什么是广义供求属性?是怎样产生的?
笔者以为,不管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还是人类经济社会中的物质,都存在供求。在自然界中,这种供求表现为广义的质能关系、性能关系的是否守恒,否则,自然界中的事物、物质就会因供求不守恒发生质能、性能的转化,并最终达到质能关系、性能关系的新的守恒。为了与将要介绍的狭义供求关系加以区别,笔者把它们称为“广义供求属性”。诚然,这种质能关系、性能关系也会表现在经济社会。
上述,我们已经了解到,物质世界之所以会存在,是为了实现质量与能量的守恒。那么,经济社会的运动呢?笔者以为,同样是为了达到质量与能量的守恒。也就是说,物质世界的各种存在状态与运动状态的产生、存在、发展、转化,都是为了实现或者说是为了达到质量、性能的守恒。那么,守恒是什么?不是客观物质世界为了实现或者说是为了达到广义的物质能与能量、性能与能量的守恒?
当然,性能的守恒须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吸引,另一种是排斥。但是,不管是吸引还是排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实现或达到质能、性能与能量的守恒。大家知道,物质世界是由两种物质构成,一种是质量,一种是性量,而且,如果没有搞错的话,物质质量与物质能量应该均等,即物质质量与物质能量各占50%,就是说,如果将现有的质量物质兑换成能量,应该与现有能量物质等量。
否则,也就谈不到质量与质量、能量与能量、质量与能量的守恒。笔者不是学数学的,但笔者以为,就凭上述三个守恒定律存在,就应该能证明物质质量与物质能量是等量的了。我不知道,我的这一猜想是否对物理学、化学研究有意义,但它至少对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对广义供求关系的本质的认识有意义。否则,物质质量与能量如果不存在这种比例关系,那么质能守恒与转化就缺乏动力。
至少,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一定质量形式的物质的存在需要有一定形式的能量物质来维持,否则某种固有的质量形式就难以维持下去。反之,如果一定形式的能量物质得不到一定形式的质量物质的吸纳,那么它同样也不能有所寄托。于是,广义供求属性便产生出来,而且还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这种关系反映到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就是经济物质、商品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
2、广义供求属性的本质?为何体现广义价值属性?
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人类经济社会才存在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其实就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十分普遍的事物。否则,物质世界的运动就会嘎然而止。把供求上升到自然的角度,是想告诉和证明这样一个事实——产生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商品的供求是很正常、自然的一件事情,不能由于其普遍存在反而忽略了它客观实在性。诚然,如果不能承认这一点,就会使人失去对“广义供求关系”认识的契机。
大千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运动的,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玄机,但是,从总的趋势上看,物质之所以会运动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存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能够存在是物质的第一需求,运动仅仅是为了达到存在的目的。如果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也可以把上述“存在”理解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否则,此消彼长的物质运动,就会停止了。笔者敢说,没有一种物质的运动,是为了否定自己。
诚然,笔者同样也承认,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质均难以逃脱被否定的命运,而不管是物质还是运动运动,都不是绝对的而一定是相对的。那么,又是什么东西决定了物质、运动的存亡呢?笔者以为,就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体都具有的“广义价值属性”——“广义能力”。这里讲的“广义能力”是指由“质能关系”和“性能关系”存在而产生的一种能力,是客观事物、物质所以存在的力量源泉。
笔者以为,一切事物、物质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一定的能力来维持、推动,而这种能力的产生与存在正是其“广义价值属性”的体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客观事物、物质之所以存在与发展,得益于上述的“广义能力”,正是由于有这种力的形式的作用与制约,使万物得以存在与发展。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质量、性量物质再无“广义能力”的生成,那么,该事物、物质就会因缺乏力而发生转化。
上述,显然是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万事万物共有的。比如自然界中星云、星系、形体的衰变,分子、原子、粒子的衰变等就属于这种现象,而在人类社会中,某些经济事物、物质的消亡亦与上述力的衰竭有关。比如某种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灭亡,均与该种制度缺乏一定质量物质与能量物质、性量物质与能量物质难以产生“广义能力”有关,因此,被取代也就是很正常的事。
试想,如果人们不再需要某种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时,它们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自然没有了,于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就成为一种必然步骤。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义供求属性”的本质体现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就是“广义价值属性”。由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在下面专门阐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二)什么是狭义供求属性?有什么本质特征?
是否可以得到这个结论:供求关系的存在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非是人类经济社会的专利。只要有需求就会产生运动,需求是运动的力量源泉。从存在、运动、发展、转化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人类经济社会本来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而自然界先于人类经济社会存在了。
1、什么是狭义供求属性?是怎样产生的?
狭义供求属性是个相对意义上的概念,因此,对它的理解可大也可小,总是个相对范畴。由于从自然界一下子进入人类经济社会的跨度很大,所以也只好用“相对”这个词汇来说明问题。否则,笔者的论述也就没有结束的时候了。那么,什么是狭义供求属性呢?笔者以为,狭义供求属性是指产生于人类经济社会中的那种供求关系,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国家、市场、企业对经济物质的供求。
由于供求本身就是属性的体现,因此,在叙述的过程中,笔者经常会把“属性”两个字省略。但是,这绝不是说,关系是可以省略的东西。那么,供求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简单地说,就是产生需要和提供这种需要。人类首先是一种生命体,我们知道生命体要想存续下去就需要不断地补充能量物质——也可以理解为营养物质。于是,人类在获取自身能量、营养物质的过程便就是一种需求。
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会从食品扩大到衣着、住宿、行为等各领域,于是,需求的范围和领域便越来越大了起来,直至扩大到对知识、技术、文化、价值观念等精神产品的需求。总之,人类经济社会越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就越丰富。人类的需求可以说是无止境的,一直可以到自身无法满足为止。怎么办呢?为了解决需求无法满足的矛盾,人类建立了生产方式,以尽量满足需求。
严格地说,生产方式的建立与需求应该是对应的,体现的是一种供给。其中产品、商品物资的生产,便是对这种供求关系的满足。尽管如此,生产一直都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在生产力不怎么发达的社会。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人类发明了货币。货币的发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大事件,它不仅取代了“以物易物”的交换,重要的是实现了交换价值的计量。
于是,作为一般等价物,产生于人类经济社会中的这种“狭义供求关系”就被货币这种工具梳理清楚。尽管以货币作为媒介的交换也未必等值,但由于大家都信赖它,所以也就避免了由于非等价交换而产生的诸多弊端。之所以会存在这种不合理的客观存在,是由于供求关系的不对等、不对称造成的,但人们又无话可说。由此可见,供求关系的存在不仅是经济物质的运动源泉,也是其存在的基础。
2、狭义供求属性的本质?为何体现狭义价值属性?
在人类经济社会里,需求即狭义的质能关系、性能关系又是如何表现的呢?笔者以为,它们主要表现为,对某种社会财富物质的需求或供求关系上。于是,为了满足对财富的需求,人们就需要不断地去从事财富生产。财富是什么?财富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并能为人们带来某种利益和可以多次使用的物资。由于财富具有这么多的优点,因此,对财富的争夺也就成为经济社会的一种必然步骤。
是否可以这样说,人类各种社会形态的形成与灭亡,以及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切战争等都与对财富物质的争夺有关。可是,争夺毕竟不是一种好办法,也不应该是人类之所为,因为,人类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物。于是,对财富的争夺便演化为产品的生产与商品的交换,而人们又通过商品生产方式来实现、满足对财富物质供求关系的守恒——通过使用价值的揭示、扩展、交换,得到价值补偿。
资本这个东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所谓资本,其实就是为了实现商品生产、销售和提供服务而投入的那一部分实物形式。在企业管理学、会计学中,不是有“资本化”这个词吗?什么叫做“资本化”?就是将货币资本“实物化”——除非是一个金融资本家——他同样也需要将少部分的货币资本“实物化”。关于什么是资源、财富、资本和它们的关系,笔者将在以后各卷和章节中做具体阐述。
人类为什么要生产?当然是为了满足社会对财富物质的需求,或者说是为了实现或达到财富物质的供求平衡。除此之外,恐怕不会再有什么别的目的,否则就会导致财富生产者、创造者的劳动价值得不到补偿,并使亏损事物发生。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不管人们怎样努力,都无法实现或达到全部满足,于是,供求失衡便成为人类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家常便饭,而绝对的平衡,又不存在。
所以,“狭义供求关系”的变化便具有了价值属性,笔者把它称为“狭义价值属性”的体现。为什么说是“狭义价值属性体现”而不说就是“狭义价值属性”呢?这是因为,这种“供求属性”主要表现为“使用价值”而还不能说是“价值”,而只有当为“使用价值”派上用场时,对于能够利用这种“使用价值”的人们来说,才有“价值”。如此也就说明,“狭义供求属性”就体现“狭义价值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