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 我的改革观



我的改革观

葛守昆                

近年来,人们对改革的意见越来越大,有穷人反对改革的,也有认为改革必须坚持但需要对改革反思的。当然也有“不能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为改革本身”的说法。我同意要对改革进行很好的反思,如果将改革停下来,不仅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还会放大现有矛盾和问题。但是穷人为什么反对改革?这不能不引起特别的关注。至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归结为改革本身,恐怕要具体分析,不能回避。如果是改革不完善,当然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可能有些“改革”本身就与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这样的“改革”还必须反对不可。实际上,这涉及到究竟什么样的改革为改革,什么样的改革又不为改革。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 我的改革观
记得在改革初期,曾经听到一位地方领导讲过:“什么叫改革?改革就是与过去不一样”。直让人摇头咋舌。改革肯定是一种创新,但不是简单地与过去不同。改革应该有改革的内涵和标准。

关于对中国改革的理解,我认为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二是改革究竟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三是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在许多人们的心目中,认为传统体制主要不是有失公平,而是效率低下,产生了“短缺经济”现象。但在我看来,这纯粹是一种误解。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这种体制核心的弊端,是政府集中了太多权力资源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督所产生的公平缺失。这是一个基本判断。由于从半封建社会而来,新中国拖着长长的封建脐带,留有浓厚的封建痕迹。同一阶层的平均主义,不同阶层的等级制和特权,以及民主与法制短缺造成了权力无法监督的绝对化。正是这种体制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平民百姓的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乃至言论权力,打压了人们的自由度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也正是这种体制的不公平产生了社会经济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现象。那些只是看到了效率低下的观点,却看不到效率低下的非公平根源。认识传统体制的特征和弊端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由传统计划经济的特征与弊端所决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就是着眼于公平并通过公平提高效率。而解决公平问题,主要是通过民主和法制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形成合理的权力分工,并形成对权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改革原有的高度集权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核心是对既有的权力和利益格局作重大调整。这种改革,无可回避的,是要还权于企、还权于民,将应该属于企业和居民的权力逐步下放。同时对保留的公共权力实施强有力的监督约束。当然,这种改革本身就意味着部分人丧失一些权力和利益,基层和百姓则增加权力和利益。这里还包括,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政府既是改革的主体,同时还是改革的对象,政府必须有自我改革的魄力和勇气。这也是改革的基本界定。

明确改革的内涵和标准,是要坚持改革,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现在人们对改革意见较大、争议较多,最重要的是依据改革的标准分清是非曲折。搞清楚哪些是改革本身的问题,哪些是打着“改革”旗号的“伪改革”问题。对属于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加强改革措施的配套工作。比如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后,维持乡镇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经费发生困难,乡镇干部工作难度加大,有些怨言。对此,应在原来改革的基础上增加对乡镇行使事权的财政经费。对有些改革的具体措施,可能按照改革的标准,本身就是反改革、假改革的东西,应该进行清理和纠正。比如,所谓“公车改革”就是逆向改革的例子。按照改革的标准,公车改革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应该使用公车的规范其使用行为;二是对没有配用公车资格的杜绝使用公车现象。这样达到用车公平和大幅度减轻财政负担。但是在事实上,“公车改革”以后,本来不具有配用公车资格的也拿到了补贴,继续使用公车的同样不能避免公车私用。这既不公平,又变相增加了财政支出。这样的“改革”,在人民群众那里很难通得过。当然,这种“改革”可能从来也没有开过听证会向群众征求意见。还有,那些利失地农民益得不到补偿的现象,恐怕也是用地制度“改革”的借口下发生的,一些不该下岗而无故下岗的职工,也许就是在企业“改革”的幌子下出现的。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有的地方的领导“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在搞起来的“形象工程”中却发生了令人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这些人非常清楚,不“发展”,不上项目,不搞工程,就不可能有腐败的空间和机会。可是,如果这种“发展”也叫发展,还能有富民的优先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吗?借口改革与借口发展同样,都是为了极少数人的权力和利益最大化,损害和牺牲的往往是社会公平和国家利益、群众利益。总而言之,对改革作一个客观的评价,就是看人民群众从中是权力和利益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了,就反映了改革的成效与改革的真实,否则,就有理由允许对改革的质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49025.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关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一、作文难,可

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 高中新课程改革网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关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  2007年9月,将有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五省市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商洛市和陕

声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 我的改革观》为网友痛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