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从总的方面看,城市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城市经济也是“文化经济”,城市经济能够形成特色和健康发展,与挖掘、传承和发展城市特色文化力是分不开的;增强城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可能脱离文化力的传承和支撑。因此,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我们要处理好文化和经济的辩证关系,努力嘤屯诰蛭幕?
1、文化因素对城市发展的间接影响; 文化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在一定的程度上不是用GDP增长、就业人数等指标的量化,而是通过和人才、创新、投资的紧密联系,对城市发展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 1)城市文化对人力资本的推动
当今,人力资源正在逐步取代自然资源而成为城市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根本。我国是世界上人最多的国家,城市中最丰富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而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相对紧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其作用不同。除资源型城市外,一个城市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期,它的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起主导推动作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标志着城市发展进入到了中后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就越来越大。我们知道,每个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消费者。这个二重属性是就单个劳动力而言的。一个劳动者是从事复杂劳动,还是从事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他的受教育程度、掌握生产技能多少直接相关。因此,可以说高素质的劳动力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社会财富有积极意义,对城市发展有推动作用。而素质的劳动力(如大量的未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和部分从事简单劳动的下岗工人)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社会财富有消极意义,对城市发展有制约作用。对此,加速发展各类教育,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人们的各种技能,增强他们的发展,以创业促进就业,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途经,也是形成人才开发吸引使用的良性环境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将不断从繁重的传统劳动中解放 出来,投入到更有效率的生产中。与此相伴的是新的生产领域不断产生,新的就业机会不断涌现。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和服务产生了更多数量和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反过来促进了更大规模的社会生产。这就是萨伊所说的“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就是在这种由科技教育发展推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城市经济得以良性的自我循环。 一个城市的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更多的、主要的表现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才、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价值上。因为科技、应用和管理人才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它创造的价值与城市经济效益和资产增值成正比,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城市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显著标志。一个在文化上开放、兼容、充满生机的城市,会形成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会在人才间形成一种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可以造就一种良性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 (2)城市文化对创新的影响 当今创新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正在增大。所谓创新(Innovation),依据这一名词的发明者熊彼特的定义,是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引进新产品;二是引用新技术:三是开辟新市场;四是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五是实现产业的新组织。从中可以看出,熊彼特提出的创新主体只是企业。创新是差异化优势的来源,创新的主体虽然是企业,但随着创新活动的发展和对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创新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最有效手段,不仅存在于企业层面、经济生活领域,而且存在于人类所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中。除了技术创新,还有知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观念创新等众多方面。如果我们从推动城市发展方面来考察创新,则创新包括:第一,新技术产品或产业被引入,即产业创新;第二,拓展新市场或增加原商品的销量或市场结构的变化,即市场创新:第三,管理创新或组织形式创新;第四,制度或法规创新。因此,创新是一个城市差异化优势的来源,创新的主体不仅是企业,也包括大学和科研机构、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影响创新能力的观念、思维习惯和教育水平是和城市文化分不开的,事实上创新精神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一个内容。例如上海的高效有序和国际化胸怀,江苏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积淀,浙江的灵活经济和市场意识,有如三支火炬,相互辉映,将丰厚的历史积淀与前瞻的科技精神、严谨的国际规范和灵活的市场意识、进取的工商传统与宽厚的人文关情结合,确立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在中国经济版图的龙头地位。 2、文化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化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美国17世纪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其所著《古代社会》一书中曾指出:“人类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步,通过经验知识的积累,才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城市文化作为一种成套的行为标准系统,其核心是由一整套的传统观念和价值体系所构成的。因此,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就曾深刻地揭示出,英国、荷兰等西欧国家之所以能成为现代化的先行者,同这些国家的人们具有的源自新教伦理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气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战以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民族主义精神和发展至上的意识形态作为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充分激发和调动传统文化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是成为后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成功范例。浙江的改革发展进程同样为此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浙江人的以实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以及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变通的精神,为浙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进器。 3、文化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地,在环境塑造上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而人是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城市的外观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在文化上的追求。例如,商业发达的纽约就经摩天大楼而闻名于世,而且像罗马这样的城市则主要以历史建筑吸引世人,而且非常注重保持新建筑在风格上与老建筑的统一性。当然城市外貌不单单反映了城市文化的特征,也综合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是城市审美能力的证明。 现代城市文化中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在环境塑造上强调城市、人类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发展。我们看到大连、青岛等城市的规划建设时,不仅考虑到了城市的经济功能,也考虑到人们居住,生活和休闲需要对环境质量提出的新要求,使城市、人类和自然三者合一的思想成为其文化上的一个特色。一个优美、和谐、绿色、安宁的环境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旅游收入,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