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难题。西方发达国家有的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7%,而我国却是它的十倍。整体经济没有发展到那一步,国家综合实力没有到那样的高度,你变什么法也没法降低这个比例。天文数字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去那里就业?曾经在道上盛传一个故事,说在改革开放初期美国总统要中国放宽人口出境政策,中国领导人回答说,你要多少,给你一个亿怎么样?这真是个让傲慢的美国人出一头冷汗的问题!不要说一个亿,它的十分之一即一千万劳动力要是到了美国,还不把美国劳动者的饭碗给全端了?
改革初期,几乎没有人能想到农民工的兴起与壮大能够如此神奇般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奇迹还是发生了。这个奇迹是用农民工亿万只脚自己踩踏出来的。可真正印证了鲁迅先生那句旷世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国是一个占人口总数80%以上农民的农业大国,7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的自给率特别高,70%以上的农产品由农民自己消费,农产品的商品率不到30%。而美国农业人口比例是7%,台湾地区是15%左右。经过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努力,目前从事农业的人口已经大大降低。许多专家称,我国的农业人口跌到25%左右应该不是那么困难。降低农业劳动者的人口数量并不是简单地将农民赶出农业,而是必须通过发展经济,提升整体产业水平,其中特别是要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并通过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法国国家亚洲事务研究所的中国农业问题专家克洛德·奥贝尔说:“1978年刚开始经济改革的时候,中国的农业就业人口占到整个就业人口的70%,但到2003年,这个比例就下降到了42%,即3.13亿。在这3.13亿人当中,每年外出打工超过半年的占到了一半。”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等著名机构都认为,农村人口的城市转移是无法避免的。美国和欧洲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时间长达一个世纪甚至更久,可是它仍然给社会及文化领域造成巨大影响。经合组织的农业问题专家安德烈·克维钦斯基指出:“在未来15到2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将达到60%。”他还认为,30年后中国农业人口的比例将下降到劳动力人口的15%至10%。日本和韩国的经验表明,“如果进展顺利,农业人口比例可以下降到5%”。
事实上,通过经济发展自然合理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转移,是一条艰难的路,甚至是一条漫长的路。但中国改革实践证明,比之西方国家,我们的路程一定要短得多,历时一定要少得多,速度一定要快得多。